第一章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的解释方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5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的解释方向
分类号: B224.75;B95
页数: 8
页码: 33-40
摘要: 本章记述了《参同契》的丹学理论思想起源的论说,在宋元时代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参同契》文献演变的具体情况,继续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朱熹 参同契 文本 解释方向

内容

从《朱文公文集》三十七卷所载淳熙年间的书信中知道,朱熹在撰写《易学启蒙》(淳熙丙午1186年)和《周易本义》(淳熙戊申1188年)等易著时,曾围绕着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阐述的“先天易说”,就“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和“揲蓍变占”等易学问题,与他同时代的学者程迥、程大昌、郭雍、林栗、袁枢等人展开过激烈的争论⑥。
  也就是说,《易学启蒙》是朱熹在与程迥、程大昌、郭雍等南宋学者的易学论争中完成的象数易学著作。从《易学启蒙·本图书第一》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朱熹显然是在对河图洛书的考察中,才开始意识到丹书《参同契》的易理与河图洛书的数理可能相通的思想问题的⑦。也就说,朱熹是在淳熙年间有关“先天易学”的论争中,开始意识到《参同契》与“先天易学”的相关关系的。
  同时,从《朱子语类》卷六十五至卷六十七《易·纲领》与卷一百《邵子之书》的语录中知道,除了上述易学论争之外,朱熹还曾应学生的询问,留下了许多有关“先天易学”的论述。从《朱子语类》所载语录记录者的姓名来看,二百多条有关“先天易学”的语录,是由黄㽦、黄义刚、陈文蔚、㬊渊、李方子等弟子记录,其中㬊渊和李方子记录的内容最多⑧。
  从《朱子语类》卷首所载《语录姓氏》中知道,四川涪陵出身的㬊渊,大约曾在绍熙癸丑(1193)前后师事过朱熹。此外,从朱熹寄于㬊渊的书信(《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三)中可以确认,㬊渊是在绍熙五年(1194)朱熹的赴任之地长沙与朱熹分别的。也就是说,㬊渊直接师事朱熹的时期,应该考虑为绍熙四年(1193)到绍熙五年(1194)之间⑨。
  如果根据《语录姓氏》的记载,可知,李方子进入朱熹门下的时期,约为淳熙十五年(1188)。但是,从与他同席的㬊渊、黄义刚、杨至、辅广等人的语录记录年份来看,李方子活跃于朱熹门下的重点时期,也应该考虑为绍熙四、五年(1193~1194)之间⑩。
  从绍熙四、五年之间活跃在朱熹门下的㬊渊、李方子等弟子记录的大量有关“先天易学”的语录来看,朱熹完成了《易学启蒙》等易著、停止了“先天易学”论争、并移居到建阳考亭以后,似乎在绍熙四、五年(1193~1194)之间,又重新开始了有关邵雍的“先天易学”的探讨。
  在㬊渊、李方子、黄㽦等人记录的有关“先天易学”的语录中,见有朱熹如下的论述:
  先天图直是精微,不起于康节,希夷以前原有,只是秘而不传。次第方士辈所相传授的。《参同契》中亦有些意思相似,与历不相应。(㬊渊记,《朱子语类》卷六十五)
  邵子“天地定位,否泰反类”一诗,正是发明先天图之意。先天图传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李方子记,《朱子语类》卷一百)
  从这两则语录中看出,朱熹在绍熙四、五年间与门人重新讨论邵雍的“先天易说”时,不仅把“先天易说”与《参同契》关连起来,甚至还提出了陈抟、邵雍的“先天易学”起源于魏伯阳《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
  也就是说,绍熙四、五年间(1193~1194)的有关“先天易学”的探索和讨论,与淳熙丙午、戊申年间(1186~1188)撰写《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时的易学论争不同,其背后,其实潜藏着朱熹想为丹经《参同契》作出明确的思想定位的隐秘的意图。
  以《河图洛书》和《先天图》为数理根据的北宋“象数易学”,与汉代焦延寿、京房的“象数易学”不同,可以说,是宋代独特的“新象数运动”的产物⑪。《道藏·洞真部·灵图类》所收刘牧《易数钩隐图》和《道藏·太玄部》所收邵雍《皇极经世书》,是现存少数的北宋“象数易学”著作。
  如果考察《易数钩隐图》和《皇极经世书》,就会看到,刘牧和邵雍虽然都详细论述了所谓的《河图洛书》中的象数易理,可是,他们在各自的易著中,都没有触及到“先天象数易学”与丹经《参同契》的关系等问题⑫。
  朱震的《汉上易传》,成书于绍兴甲寅(1134),是整理了北宋“象数易学”传承系谱,并追溯其思想源流的南宋初期的象数易学著作。从(保存了朱震的《卦图》和《进周易表》的)通志堂经解本《汉上易传》中看到,朱震在自己的易著中评价了(被王弼排除的)汉易中的《卦气》《纳甲》《五行》等象数易说,并把刘牧、邵雍的传承系谱追溯到五代道士陈抟之处,可是,与刘牧和邵雍一样,朱震也没有在他的易著中触及到“先天象数易学”与《参同契》的关系⑬。
  南宋中期的程迥、程大昌、郭雍等学者,曾是朱熹撰写《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时的易学论争对手。如果考察现存程迥《周易古占法》(天一阁本)、程大昌《易原》(武英殿聚珍丛书本)和郭雍《郭氏传家易说》(武英殿聚珍丛书本)等易著,就会看到,程迥、程大昌与郭雍等人,虽然都从各自的角度继承了北宋以来河图洛书、揲蓍变占的象数易学传统,可是,他们也同刘牧、邵雍、朱震一样,都没有在自己的易著中论及到“先天象数易学”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关系问题。
  前面的章节,曾论述过一直持续到南宋前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与唐宋时代同类丹书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前述刘牧、邵雍、朱震和南宋时代的易学者都没有论及《参同契》的情况,似乎也从侧面证实了当时的《参同契》文献所处的(与其他丹书互相混同的)难以把握的不安定状态。
  同时,从上述情况中也可看出,在宋代象数易学演变史中,应该是朱熹第一个把《参同契》的思想解释与陈抟、邵雍的“先天易说”联系起来,第一个提出《参同契》的丹学理论是陈抟、邵雍“先天易学”的思想起源的论说的。
  朱熹提出的“先天学”的《参同契》起源说,在宋元时代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下编的以后章节,仍将结合《参同契》文献演变的具体情况,继续探讨这一问题。

附注

【注释】 ⑥《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卷三十七,存有朱熹在南宋淳熙庚子(1180)写给程可久的书信(朱熹书信的系年,参照陈来《朱熹书信编年考证》)。在这些书信中,朱熹向(此后向他征求过《易学启蒙》修改意见的)程可久(迥)叙述了与《邵氏先天图》和《伏羲八卦自然次序》相合的《四象次序》,并批判了程氏的“太极乃在天地未分之前”想法,显示出积极准备撰写《易学启蒙》的姿态(《文集》卷三十七页32~页37)。此外,《文集》卷三十七还存有朱熹写给程大昌(泰之)的书信。朱熹在完成《易学启蒙》前后,曾与程可久议论过程大昌所著的《易原》。朱熹在此书信中,从在《易学启蒙》中确立的“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的思想角度,批判了程大昌象数易学的“图书”观(《文集》卷三十七页39)。在同样的《文集》卷三十七的书信中,朱熹又与郭熙(冲晦)讨论了他在《易说》中提出的“数者策之所定而策为已定之数”的蓍数观(《文集》卷三十七页29),并极力反对林黄中(栗)诽谤<邵氏先天说>的论说(《文集》卷三十七页27)。从上述书信中可以看出,朱熹在撰写《易学启蒙》前后,曾与程迥、程大昌、郭雍、林栗等易学者,就邵雍的<先天易说>,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关于朱熹在淳熙年间参与的易学论争,参照束景南《朱子大传》第十四章第三节<通向图书象数的占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P.594~P.609)。 ⑦参照上编第一章注②。 ⑧在《朱子语类》卷六十五《易纲领上》(《数》《河图洛书》《伏羲卦画先天图》《卜筮》《象》)、卷六十六《易纲领下》(《三圣易》《邵子易》《总论卦彖爻》《卦体卦变》《论后世易象》)和卷一百《邵子之书》等部门中,存有朱熹议论邵雍“先天易学”的二百多条语录。这些语录,由黄㽦、黄义刚、陈文蔚、㬊渊、李方子等弟子记录。其中㬊渊(约五十条)和李方子(约十数条)记录得最多。 ⑨关于㬊渊师事朱熹的年限,参照田中谦二《朱门弟子师事年考》(《东方学报》京都第四十四册,P.196~P.197)和陈荣捷《朱子门人》(台湾学生书局,P.266~P.267)。 ⑩关于李方子活跃于朱子门下的时期,参照田中谦二《朱门弟子师事年考续》(《东方学报》京都第四十八册,P.337~P.338)。 ⑪柳存仁《朱熹与<参同契>》:“(朱熹)倾向于邵雍所倡之所谓先天八卦方位,及六十四卦方位方、圆图,盖对此类新发现有一种衷心的崇佩,故《易学启蒙》中多引邵子之言,实有赞成一种新象数运动之趋势”(《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1993年,P.837)。束景南在《朱子大传》第十七章《己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二次总结》第一节《先天学与太极说的珠联璧合》中,叙述了朱熹在完成了《易学启蒙》后的淳熙十四年(1187)前后,用他所赞成的邵雍的“先天象数易”来重新解释《太极说》的思想动向(《朱子大传》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P.732~P.744)。 ⑫《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云一~云四),存有刘牧撰《易数钩隐图》《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等。从《通志堂经解》本《易数钩隐图》序中知道,刘牧《易数钩隐图》是吴秘在北宋庆历初期献给宋仁宗的。如去考察这部《易数钩隐图》,就会看到,刘牧在书中论述了“河图四十有五之数”“(洛书)欲备天地五十五数”(云一页7)等易学的数理,可是没有触及到“象数易学”与《参同契》的关系。《道藏·太玄部》(而一~贵一)存有邵雍的《皇极经世书》。除去《皇极经世书》中的<元~会~世~运>的历史年表和吕律清浊的音声表以外,如去考察卷十一<观物篇>和卷十二《观物外篇》的话,就会看到,邵雍论述了“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错者,明交错而成六十四也”(贵四页18)、“三天两之则为六,两地又两则为四,此天地分太极之数”(贵四页18)等“先天象数易理”,可是同样没有触及“先天象数易”与《参同契》的关系。 ⑬现存南宋刊行的朱震《汉上易传》(《四部丛刊》本)中,不见记述了成书年代的朱震《进周易表》。从通志堂经解本所存朱震《进周易表》中知道,《汉上易传》成书于南宋绍兴甲寅(1134)。《进周易表》论述说:“马、郑、荀、虞,各自名家,说虽不同,要之,去象数之源,犹未远也。独魏王弼与钟会同学,尽去旧说。于是,儒者专事文辞,不复推原大传,天人之道,自是分裂而不合者,七百年矣。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鄂昌,鄂昌传刘牧”。从《进周易表》的论述中可以知道,朱震《汉上易传》重新评价了被王弼排除的京房、荀爽、虞翻等人所述的《卦气》《纳甲》《五行》等象数易理,整理了刘牧、邵雍等北宋象数易学的传承谱系,并追溯了其思想源流。如去考察《汉上易传》宋刊本,去考察通志堂经解本所存《汉上易传》的《卦图》和《丛说》,就会看到,朱震同样也没有触及到“象数易学”与《参同契》的关系。

知识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出版者:巴蜀书社

本书通过对南宋《道枢》所收《参同契》诸本的考察,接近和认识了唐宋时期《参同契》文本的原始形态,并论证和阐明了朱子校勘、整理《参同契》文本后撰成的《参同契考异》等文本逐渐取代这些文本的问题。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
程迥
相关人物
程大昌
相关人物
郭雍
相关人物
林栗
相关人物
袁枢
相关人物
黄㽦
相关人物
黄义刚
相关人物
陈文蔚
相关人物
㬊渊
相关人物
李方子
相关人物
杨至
相关人物
辅广
相关人物
朱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