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统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065
颗粒名称: 一 正统派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377-38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朱子学正统派学者包括黄榦、陈淳、李方子、真德秀等,他们继承并完善了朱熹的学说,使其更加精密和有体有用。其中,黄榦撰写了《圣贤道统传授总序说》等著作,陈淳则对理气、心性方面进行了发挥,李方子则最早编辑了朱熹的年谱,真德秀则墨守朱熹学说并传播其思想。
关键词: 福建省 朱子学 正统派

内容

福建朱子学正统派学者大都没有超出朱熹学说的范围,在朱熹思想体系的范围内兜圈子。不过,他们使朱熹的学说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范畴更加精密,使福建朱子学和其他理学派别相比较具有了自己的更为显著的理论特点。同时,他们卫师门最力,对有损于朱子学的异端邪说严加排斥。福建朱子学正统派主要有黄榦、陈淳、李方子、真德秀等。
  黄榦是朱熹的女婿,其学术思想和亲属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守师说最严。黄榦著有《论语注语问答通解》、《周易系辞传解》、《孝经本旨》、《圣贤道统传授总序说》、《朱子行状》等。特别是,黄于完成了朱熹未完成的《仪礼经传通释》。清人全祖望说:“嘉定而后,足以光其师传而为有体有用之儒者,勉斋黄文肃公。”①体是指本体,即理、太极,用是指理之流行发用。体用关系表现为“理一分殊”,即一理散为万物,万物复归一理。黄榦说:
  道(理、太极)之在天下,一体一用而已。体则一本,用则万殊。一本者,天命之性;万殊者,率性之道。天命之性,即大德之敦化;率性之道,即小德之川流。所以语大莫能载,惟其小德之川流;所以语小莫能破。语大莫能载,是万物统体一太极也;语小莫能破,是一物各具一太极也。万物统体一太极,此天下无性外之物也;一物各具一太极,此性无不在也。②
  在这里,黄榦对朱熹理的应用方面的理论有所充实。黄榦还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有体有用之学,如他在从政期间筹备边防和全民作战等。在黄榦看来,理不是寂然不动的,它通过阴阳五行,化生男女雌雄、丰富多彩的世界万物。这样,朱子学思想中的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比较具体化了。
  朱熹提出的道统论,已把其本人放入孟轲之后道统的继承者之中,但是朱熹本人不好说自己在道统中的重要地位。黄榦专门撰写《圣贤道统传授总序说》,把“传承道统”看作是朱熹的最大成就,并把道统的内涵概括为“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克己以灭其私,存诚以致其实”四句,是符合朱熹思想的。
  在朱熹门人中,陈淳被认为是学术最醇正、卫师门最力者。他对朱子学的最大的贡献是谨守朱子家法,撰成解释理学名词概念的名著《四书性理字义》。如他对太极的论述,很符合朱熹的义蕴:
  太极只是理。理本圆,故太极之体浑沦。以理言,则自末而本,自本而末,一聚一散,而太极无所不极其至;自万古之前,与万古之后,无端无始,此浑沦太极之全体也。①
  陈淳把太极当作一物。所谓浑沦,即像云雾一样,犹张载谓气聚散于太虚。陈淳认为,理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仁。人能事事按天理,纯是天理便是仁。他还把心视为一物,并谓“合理与气方成个心”。②陈淳使朱熹的学说更加精密细致,特别是在理气、心性方面发挥了朱子学。
  李方和朱熹极为密切,以所闻录朱熹训语二百多条,朱熹对其评价甚高。清初黄宗羲讲到李方子时说:
  人性端谨纯笃。文公谓之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遂以果名斋。居家竟日危坐,未尝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李方子)尝曰:“吾于学问虽未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③
  李方子对闽学的最大贡献是撰《紫阳年谱》三卷。南宋魏了翁为之作《朱文公先生年谱序》中曰:
  吾友李公晦方子尝辑先生之言行,今高安洪史君友成为之锓木,以寿其传。高安之弟天成属余识其卷首。呜呼!帝王不作,而洙泗之教兴,微孟子,吾不知大道之与异端果孰为胜负也。圣贤既熄,而关洛之学兴,微朱子亦未知圣传之与俗学果孰为显晦也。韩子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予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予生也后,虽不及事先生,而与公晦及辅汉卿广,昔者尝共学焉。④
  李方子的《紫阳年谱》虽早已失传,但它是最早的朱熹年谱,后来出现的几十种朱熹年谱大都沿袭李谱之体例。
  真德秀未亲炙朱熹而私淑之,是朱熹的私淑弟子。他的著作有《大学衍义》、《读书记》、《四书集编》、《心经》、《文章正宗》等。真德秀的学术成就很高,“得孔孟之心传,可以继文公后而成一代大儒”。①他深刻地发挥了朱熹的理不离器的思想。他说:“一物一器,皆有形而下之象及形而上之理也。如灯烛为器,其所以能照物,则理也。余可类推。”②他认为,即器以求之,而理在其中。若舍器而求理,未有不蹈入空疏之见。他还发挥朱熹居敬穷理的思想。他说:
  穷理以此心为主,必须以敬自持,使心有主宰,无私意邪念之纷扰,然后有以为穷理之基本。③
  真德秀墨守朱熹学说,其思想没有跳出朱熹学说的范围。在“庆元党禁”时期,朝廷宣布朱熹为伪学罪首,朱熹门人有的遭到迫害,如蔡元定被流放至道州而死;有的害怕牵连而离去。就在这时,真德秀却不为时论所动,未亲炙朱熹而自称朱熹的私淑弟子,以传播朱子学为己任,讲理学,行理学。他极力向朝廷建议解除学禁,发扬朱子学。
  福建朱子学正统派,还有元朝的韩信同(字伯循,号古遗,1266—1347年,宁德人)。他一生未应科举,入元不仕。他是朱熹四传弟子(即朱熹——辅广——韩翼浦——陈普——韩信同)。韩信同极力推崇朱熹的《四书集注》。他主张躬行实践,强调切己工夫。韩信同说:“读《论》、《孟》不知以门弟子所问为己问,孔孟所答为己闻,非善为‘四书’者也。”④韩信同的著作有《四书标注》、《三礼图说》、《易经旁注》、《诸史类纂》等。邱葵(字吉甫,号钓矶,同安人)一生未仕宦,始终以朱子学为依归。据记载:
  亲炙吕公大圭、洪公天锡之门最久。风度端凝,如立鹤振鹭。杜门励学,著《易解义》、《春秋通义》、《四书日讲》、《经世书》、《声音既济图》、《周礼补亡》。元时倭寇至其宅,他无所犯,惟取其书云,故其著述多无传者。⑤
  黄师雍[字子敬,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进士,福州人]特别强调名节,“元降御笔,但云守官无本,官职之辞观文之命”。⑥方公权[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莆田人]在宋曾任广州教授、太常主簿,入元不仕,固有气节,人称石岩先生,著《古易义》。①此外,还有敖继公(长乐人)中进士后归里务农;梁友直(福州人)隐居治学,以“朱子学为精”②;吴海(福州人)虽生活在元末,也未曾出来做官。元代福建朱子学学者知名者还有宁德人陈自新,长乐人欧阳光、郭隚,邵武人黄镇成、黄清老,莆田人陈旅、刘有定,建瓯人张复、雷鋐,龙溪人林发,等等,都忠实于朱熹的学说,属于福建朱子学正统派。
  到了明代,科举考试仍以朱子学为准。明代知名福建朱子学学者大都忠实于朱熹学说,属福建朱子学正统派。例如,林雍[字万容,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龙溪人]笃信朱子学。“请进濂溪、二程、考亭于颜、曾、思、孟之后,列为八配,兼祀陈北溪等于两庑。……与陈剩夫相师友,日进徒侣,讲明正学。倡建陈北溪祠于芝山之麓,与乡人月为一会。清风高节,海内倾仰。漳中北溪之后,得正学之传者首称剩夫与公”③。林玭[字廷珍,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侯官人],以《易》学倡导东南,“从游者履满,蔡文庄清亦往师焉”。④
  在清代,李光地虽提出“徒以言出夫子(按指朱熹)而不敢疑之也,又乌能言”⑤的朱子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是根据朱熹的某些观点和当时社会的需要说的,他在清代朱子学的复兴和重新走向正宗地位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因此,李光地仍属于朱子学之正统派。特别是,李光地全面研究《朱子语类》140卷和《朱子文集》100卷,摘录其精华,成《朱子全书》100卷,对朱子学的此后至今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综观《朱子全书》的诸多部分,确实抓住了朱熹的基本思想,充分地反映出了李光地的朱子学的正统思想。此外,上边讲到地蔡世远、雷鋐等也属于清代福建朱子学正统派。

附注

①《宋元学案·勉斋学案》。 ②《中庸总序说》。 ①《北溪语录》。 ②《竹林精舍语录》。 ③《宋元学案·沧洲诸儒学案》。 ④[明]戴铣:《朱子实纪》卷首。 ①[清]张伯行:《西山文钞序》。 ②《西山问答》。 ③《西山问答》。 ④《四书标注》。 ⑤[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一《邱公葵》。 ⑥[韩]李退溪:《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增补退溪全书》第3册,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1979年影印本,第496、520页。 ①[韩]李退溪:《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增补退溪全书》第3册,第496、520页。 ②[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一《方公权》。 ③[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五《林公雍》。 ④[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五《林公玭》。 ⑤《尊朱要旨》。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榦
相关人物
陈淳
相关人物
李方子
相关人物
真德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