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波市” 相关
共 3124 条 4 / 209
4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历代治所,其中包括了唐及五代治所、宋元治所、明清治所、中华民国时期治所等。
4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地区在唐朝至五代时期的行政区划变化。其中包括废弃郡设州、改变州名、设立及取消州、县的调整,以及州治、县治的迁移和改变。文字提到了越州、鄞州、明州、鄞县等行政单位的设立、合并和迁移过程。
4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宋至元朝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主要包括吴越国纳土归宋后行政区划的调整、明州奉国军隶属两浙路、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司的设立和变迁、庆元府的设立和改名、庆元路的设立以及总管府的设立和庆元路的攻占。
4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至清朝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包括庆元路改为明州府,明州府改为宁波府,设立鄞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设立宁绍台道,太平军攻占后改为宁波郡,后又复为府。
5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辛亥革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包括成立宁波军政分府、宁波府被改为县治所、设立会稽道、宁波市的建立与撤销、浙江行政督察区的设立以及各级行政机构的迁移和变动。
5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历代城池,其中包括了唐代城池、五代城池、宋代城池、元代城池、明代城池、清代城池、中华民国时期城池等。
5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地区两个重要古城的考古发现。包括子城的城墙、窨井、护城河的遗迹,以及罗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的遗迹。据考古发掘结果,这些遗迹与历史文献的记载相符合。
5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五代时期宁波罗城的城墙和渔浦城门的考古发现。城墙沿用唐代形制,城门遗址显示了唐代和五代的建筑特征,包括门道的叠压、砖壁的平直整齐、立柣的基座和使用木制活动门限等。
5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子城和罗城宋代城墙的考古发现。子城墙在宋代经历了两次大变动,城墙基础部分使用了条石和包砖结构,城墙宽度有所增加。罗城周围的城墙长度为2527丈,经历了多次修建,使用了条石和包砖,构筑工艺精细。城门包括望京门、灵桥门、渔浦门、甬...
5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代宁波子城和罗城的城墙复筑情况。元代重建的城墙周长约为18里,高1丈8尺,宽度与宋代城墙相近。城墙基础部分沿用宋代的基础,并在内侧加固。同时发现了元代城墙的一个转角台基,被称为“窝墩”,可能用于建楼舍或通道。护城河沿用了宋代的制...
5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对宁波府和罗城进行修缮和改建的情况。明朝将庆元路改为明州府,后改称宁波府。明朝进行了多次修缮宁波府城,包括重建鼓楼、修筑城墙、修复水门等工程。罗城在嘉靖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城墙进行了加固和修建,设有重门、重层和瓮城,城堤也...
5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宁波子城的城墙和城门情况。城墙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城墙上设有雉堞和警铺。城门保留了六座,每道城门都有瓮城。城内有濠河和板桥,外有水门引水。城内还有城楼和敌楼用于放置大炮。
5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宁波城墙的拆除过程。在宁波市政筹备处的建议下,西、南及西北城墙外的民房密集,城墙成为交通障碍,于是开始拆除城墙。城西效实中学率先拆除一段城墙,随后拆除了灵桥和东渡门两座城门。随着宁波市政府的成立,全面拆城造路。1920年,...
5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古城街巷、桥梁,其中包括了唐至明代街巷、清代街巷、中华民国时期街巷、消失街巷、古城桥梁等。
6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代、宋代和明代时期宁波城的街道和巷道情况。唐代时,城内有大街、车轿大街等干道,宋代时形成了南偏西15度走向的街巷格局。明代时,城内外共有197条街巷,包括城内街道9条,城外街道1条,城内巷164条,城外巷6条。根据记载,列举了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