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代治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5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历代治所
分类号: K928.7
页数: 6
页码: 117-12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历代治所,其中包括了唐及五代治所、宋元治所、明清治所、中华民国时期治所等。
关键词: 宁波市 海曙区 历代治所

内容

海曙区域地处要冲,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浙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之前区境属会稽郡句章县(治所在城山,今江北区慈城镇黄家坝村一带),附近有县(治所在山同岙,今鄞州区宝幢一带)、鄞县(治所在白杜,今奉化白杜)。晋隆安四年(400),句章县治所城山为孙恩起义军所残破,遂迁治于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隋开皇九年(589),县、鄞县俱并入句章,迁治于它山之左。大业三年(607),句章县域包括现在的宁波市(除宁海县外)和舟山市境。治所偏处一隅,与东边辖地往来不便。唐武德四年(621)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以原句章、鄞、为鄞州,原在它山之左的治所已不再适宜作为治所,因此迁治于三江口今海曙境内。长庆元年(821)始建子城,为明州治所,此后历为州、路、府治和鄞县县治。宋时一度为福建两浙淮东路沿海制置使治所。清时一度驻宁绍台道。
  第一节 唐及五代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州,置鄞州,设治三江口。八年(625)废鄞州复县,仍隶越州,治所从境内迁出,徙小溪。开元廿六年(738)七月十三日,于越州郧县别置明州,明州始与越州分离,明州、县同设治于小溪。大历六年(771),境内三江口复为县县治,即前鄞州州治。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以州治小溪地形卑隘,向浙江东道观察使薛戎请准,徙州治于县县治所在地三江口。同时迁县治于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附近)。至此州治一直在境内。五代时,群雄割据。后梁开平三年(909)置明州望海军,为避后梁太祖朱晃之祖朱茂琳(茂与同音)讳,改县为鄞县,县治改迁三江口,至此,州治、县治皆设于境内。
  第二节 宋元治所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望海军为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纳土归宋,明州奉国军隶两浙路,明州属两浙路,设知明州军州事于境内,军州事,军谓军政,州为民事。下属鄞县,县治亦在境内。后两浙路时分时合。淳化四年(993),明州隶两浙东路,州治均设在境内。南宋绍兴二年(1132)(此说见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亦见《宋史》巻二十七《高宗本纪》。另据,宝庆《四明志》卷一“而明州控扼海道,绍兴三年置沿海制置使以镇之”,似应为绍兴三年)置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司,设治定海(今镇海),次年改为福建两浙淮东路沿海制置使司,绍兴十年(1140)移治境内,明州奉国军属沿海制置使司,州治亦在境内。下属鄞县县治亦在境内。绍兴十二年(1142)沿海制置使司罢,隆兴元年(1163)复置,治所随之废、设。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以改元的年号名府,称庆元府,府治及治下鄞县县治均在境内。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庆元府为庆元路,设总管府,领6县,总管府及鄞县县治均在境内。大德六年(1302),江浙行省浙东道自婺州(今金华)迁庆元路设治于境内。至正十五年(1355),方国珍攻占庆元路,时庆元、台州、温州及余姚均为方国珍所据,设治所于境内,历13年。
  第三节 明清治所
  明洪武元年(1368),方国珍降朱元璋,庆元路改为明州府,府治所设在境内。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1381年3月20日),改明州府为宁波府,宁波作为政区名称始于此,宁波府治所设在境内。同时设鄞县,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县治所亦在境内。
  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师下宁波,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设宁绍台道,道治所在绍兴,所辖宁波府治所、鄞县治所均在境内。顺治十五年,宁绍台道迁到宁波,治所设在境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太平军攻克宁波后,改为宁波郡,境内为郡治所。次年撤离后复为府,郡治所复为府治所。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治所
  清宣统三年九月十五日(1911年11月5日),宁波光复,成立宁波军政分府,驻地在宁绍台道衙署(今中山广场南部)。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隶于省军政府,境地只为鄞县治所。3年(1914),以清时宁绍台道政区置会稽道,设道尹行政公署,驻境内。16年(1927)废道,境内存鄞县县政府。同年7月1日,建立宁波市,市政府设境内。20年(1931)1月撤市复入鄞县,市政府遂废,鄞县县政府驻境内。21年(1932)10月,浙江省置行政督察区,设专员公署,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境内。次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27年(1938)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均在境内。30年(1941)日军入侵,4月20日宁波沦陷,各级行政机构撤离。34年9月15日,宁波收复,各级行政机构迁回境内。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治所
  1949年5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杭州组建,25日,宁波解放,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移驻境内。5月29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简称“地委”)成立,驻地在境内。6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驻地在境内县前街61号。10月,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改为宁波地方委员会。以后几经变动,地区机构一直驻在境内中山西路257号(今)。同年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成立,为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同年10月改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地区专员公署改称“浙江省宁波专员公署”,驻地均在境内解放北路91号(今)。1952年11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改为宁波市人民政府委员会,1955年4月改为市人民委员会,驻地均在境内县前街61号。1955年6月,宁波市政协设立常务委员会,驻地一直在县前街61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机构近乎瘫痪。次年1月成立宁波军分区生产办公室和宁波市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分别领导地区和市的经济工作,驻地均在境内。1967年3月,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宁波市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驻地分别在中山西路257号和县前街61号。11月成立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驻地在解放南路南端东侧(今灵桥路229号,海曙区委、区政府驻地),后迁至中山西路257号。1969年1月复建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驻地随之改为地区革命委员会驻地。1978年9月,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宁波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在解放北路91号(今)。1982年,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设立常务机构,驻地在县前街61号。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宁波地区建制,实行市管县体制,宁波地委与宁波市委合并,成立新的宁波市委,驻地在中山西路257号(后迁至县前街61号),宁波地区专员公署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新的宁波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前街61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