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代城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五代城池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1
页码: 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代时期宁波罗城的城墙和渔浦城门的考古发现。城墙沿用唐代形制,城门遗址显示了唐代和五代的建筑特征,包括门道的叠压、砖壁的平直整齐、立柣的基座和使用木制活动门限等。
关键词: 宁波市 海曙区 五代城池

内容

城墙 五代(907—960)时,“钱氏据有吴越,明为属郡,后且以子弟镇之,城郭增壮自此始矣”。这一时期罗城历经修筑,城墙规格及护城河沿用唐代形制,与唐代相同。
  渔浦城门遗址 渔浦城门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城门遗址,门道被叠压在宋城门之下。宽2.96米,深8.90米。两侧为砖壁,应是唐代遗物,平直整齐。基础也沿用唐代基础,到五代时仍沿用老城门的基础,所以这时期城门大小与唐时差不多,唯门道与路面作了加工。其壁大部分在拓建宋城时被拆。城门位置在近中心段,门的两边靠壁两个立柣基较完整,系用石材制作而成。左右基本对称,中间的将军石长20厘米、宽18厘米、深埋32厘米。面上有两缺,为混棱造。这种做法与宋“营造法式”门砧限中之制相符。根据立柣安装的位置和将军石左右有朽木的痕迹,当时使用的是木制活动门限。城门上面应用木头做的门扉与下面鹅台直接安装城门。城门内路面保存较完好,系用大型年糕砖铺设,铺砖前地面经过加工夯实,所以比较坚硬,再铺上2~5厘米厚的沙土,沙土上铺设砖块。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增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五代城墙
相关专题
渔浦城门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