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176条
析出资源
360条
图表
287条
事件
367条
专题
116条
作品
4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后溪村” 相关
共 1176 条 74 / 79
1096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84年,国家规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期间,中小学、幼儿园举行庆祝活动,村“两委”组织慰问、表彰先进教师,倡导尊师重教。
1097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溪村每年举行庆祝国庆活动,特别是逢五、逢十更为热烈,家家户户挂国旗,在重要路口结彩楼、奏十音,组织游行,盛况空前。1990年后,学校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有的村民利用国庆黄金周外出旅游,有的在电视机前观看国庆晚会,祝愿祖...
1098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俗称“扁食”,把瘦肉切碎,拌以虾仁、葱、韭菜、味精、精盐、五香、胡椒等为馅。馅皮多用精粉打成,薄而透明,将馅皮包好后放进骨汤中煮熟,肉鲜皮脆,拌以蒜、醋、芝麻油等香味佐料,吃起来香味扑鼻、鲜美可口。
1099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以本地特产米粉为原料,用猪肉、虾仁、蔬菜、葱、精盐、味精(鸡精)等作佐料,先把佐料依次下锅,用适量水或骨汤煮熟并调好味道,然后放进米粉,待米粉渗透后,加适量花生油炒匀即可食用,风味独特,颇受宾客欢迎。
1100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即炒面条,以精面制成的面条为原料,用猪肉、虾仁、蔬菜、葱、精盐作佐料,先把佐料下锅,用骨头汤煮熟并调好味道,后放进面条,盖上锅盖、焖炒十来分钟后,揭开锅盖,拌匀后即可食用,是家庭会餐时的一道美味主食。
1101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干焖羊肉皮肉完好,晶莹透亮,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软而不韧,无腥无膻,脆嫩香醇。其作法是采用当地上好的山羊为原料,把羊放血宰杀,脱尽毛,卸内脏,把整羊放入锅中,用水煮半小时,然后连同热汤倒入木桶中,再冲入适量开水,淹没全羊,盖上桶盖,待次日取...
1102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又叫蛾饼,主要原料是芋头、地瓜粉、洋葱、瘦肉和海蛎,制作时先把芋头加工成芋泥,按1斤地瓜粉配4两芋泥的比例,把芋泥和地瓜粉混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盐和味精,然后拌匀,还要添加些葱花、酱、醋等佐料,用调羹舀些呈稠状的芋泥到瓢中垫底,接着放入腌...
1103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将蒸熟的槟榔芋洗净去皮,捣成泥状,加上白糖、花生仁、芝麻等,蒸一小时,倒扣于盘中,浇上热猪油,趁热食用,别有风味。
1104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后溪特有的夏令消暑冷饮。用当地生长的仙草,洗净后煮成仙草水,加上米浆,冷却后凝成仙草冰,吃时切成小块,拌以冷开水和蜂蜜,其性清凉,祛暑降温。
1105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本地年节和喜庆活动的馈赠佳品,以糯米、食糖、白碱、麦芽糖等为原料,先将糯米浸泡数小时,然后淘净晾干,碾成粉,加热水制成粿坯;再用热水炖熟,加入少量白碱,放进瓷缸中,用木棍搅到起泡不收缩为止;接着把粿切成长5厘米、厚1厘米的白条,晒开后油炸...
1106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一种以花生、芝麻、白糖作馅,用面皮包捏而成的油炸甜食,形似“炸药包”而得名,香甜酥脆,食之不厌。
1107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为本地传统甜食。将上等糯米蒸熟,加白糖,将其装进已铺上柿饼、桂圆肉、荔枝肉、红枣、冬瓜条、茡荠、莲子等佐料的碗(盆)内,蒸半小时后,倒扣于盘中,浇上热猪油即可食用。八宝饭香甜味美,口感甚佳。
1108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20世纪70年代前,民间常在煮稀饭时添加一些“麦老鼠”来填饱肚皮,其做法是用淡盐水拌面粉揉成疙瘩,用小勺一勺一勺挖出(形似老鼠而得名),放进煮稀饭的锅中煮熟即可食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麦老鼠”的做法较前讲究,质量大有提高。选用鲜菇、木耳...
1109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后溪有人外出远行,亲友为其办酒席送行,并馈赠桂圆等土特产,称“送顺风”。外出的人要带少许家里灶土或井水,以备外居时因水土不服泡开水服用。小孩出远门,多在鼻子上抹少许灶灰,寓意驱邪避凶。
1110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若有亲戚朋友,从港澳台、外国或外出打工归家,或参军复员回来,亲友会办酒席“接风”,亦会送线面、鸡蛋(或煮碗鸡蛋面线点心)为其洗尘,俗称“下马”或“脱草鞋”。若亲友到返乡者家中探望,主人要以毛巾、香皂或其它异地特产回赠,称“回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