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528 条 21 / 1702
30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以来浙江镇海地区畜禽养殖的发展历程,包括猪、牛、奶牛、羊、兔、鸡、鸭、鹅以及蜂等畜禽的饲养量、品种引入和疫病防治情况。还介绍了饲料的发展及饲养模式从家庭饲养到集体饲养的转变。
30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民国至近代,镇海地区畜禽饲养经历了较大变化。在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和引进良种的推行,带来了畜禽饲养规模和品种的不断扩大和更新。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也受到粮食供应、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0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地区在畜禽疫病医疗方面,解放前依赖民间兽医,后逐步建立了兽医机构和防疫措施,针对猪、牛、山羊、禽类、兔和蜂等畜禽常见疫病开展了防治工作,实施了注射预防、合作医疗、疫病普查和入市检疫等措施,以及针对特定疫病的隔离治疗等方法。
30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浙江镇海地区农机具的发展历程,包括各种类型的农机总动力情况、排灌工具、耕作机具、收获机具、插(育)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具、植保机械、运输机械以及农机管理情况。
30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水稻、棉花、畜牧、及林场的发展历程,包括建场时间、场区面积、作物种植情况、职工人数以及总产值等数据。
30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渔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渔业生产关系、渔场、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渔业、涂业生产、水产品保鲜加工、渔政管理等。
30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渔业生产关系的情况。其中包括解放前渔业体制、解放后生产关系变革、渔业生产责任制、受益分配等。
30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长元制是渔民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拥有船网工具和资本的老板雇佣渔工捕鱼,渔工按汛领取固定工资。其他体制形式包括硬脚制、拔份制和个体经营。
30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渔区实行民主改革,随后进行了多次变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1950年开始实行劳资分成制和渔业互助组,随后出现了渔业生产初级社和高级社。1984年采取了对船核算制,海洋捕捞业多采用对(单)船所有制,淡水捕捞和海涂养殖多实行联产承包...
31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自高级互助组开始,集体经济采用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进行内部分配。不同年代采用不同方法,如“三包两奖”、“除成本比例分成”、“三定两奖”和“大包干”。这些方法旨在平衡集体与个人、大集体和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生产发展。
31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初期到1985年期间渔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包括产量、收入、支出、税金、积累以及社员分配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其中也提到了不同年代的政治环境对渔业生产的影响。整体而言,渔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状况经历了起伏变化。
31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渔场渔港的情况。
31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灰鳖、峙头两洋是天然渔场,总面积1485.9平方公里。70年代前资源丰富,80年代后经济鱼类资源衰退。70年代以后,原有大宗经济鱼类基本消失,形成新渔场,张网作业兴起。至1985年,全县投产机、木帆船和张网船300余艘,单艘...
31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中国主要渔港包括潺浦、县城、新硬、穿山。解放后,这些渔港逐渐废弃,穿山港成为主要的渔港,附近有冷冻库和渔需物资供应机构。
31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海洋捕捞的情况。其中包括渔具改革、捕捞作业、解放后几起奇特渔获物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