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23 条 112 / 1335
1666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目次
《丽水市莲都区志》中对莲都区岁时的相关描述。
1667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丽水市莲都区志》中对莲都区信仰风俗的相关描述。
1668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丽水市莲都区志》中对莲都区其他风俗的相关描述。
1669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丽水市莲都区志》中对莲都区宗教信仰和宗教来源的相关描述,主要宗教有自东汉承平年间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丽水的佛教文化始有传播与发展的佛教;晋代传入的道教;明朝万历四十一年耶稣会士林斐理神甫和石宏基修士最早到丽水进行传教活动的天主教 ;清朝传入...
1670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佛教自东汉承平年间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丽水的佛教文化始有传播与发展。佛教最早传入丽水,于吴赤乌元年(238),丽水始建有普慈寺。清同治十三年(1874)《丽水县志》记载,有寺庵61处,其中三国吴赤乌元年1处,唐代16处,五代17处,宋代13处...
1671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晋代,道教传入,盛于唐。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光庭、道门领袖叶法善均为丽水籍,并都在少微山修炼过。历代有兴衰。清代后,丽水道教流派为正一派之一支,教徒俗称师公,荤食、居家、婚娶,从事以符篆经咒取龙、祈雨、请神、招魂、驱鬼等活动。中华人民共...
1672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耶稣会士林斐理神甫和石宏基修士最早到丽水进行传教活动。清同治六年(1867)12月2日,神甫傅道安在台州进行传教并在栅桥培养了首批传道员。同治十三年(1874),几名传道员到青田和丽水传教,从此两地开始有慕道者...
1673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传教活动丽水基督教属德国内地会,清光绪元年(1875),温州基督教会派英籍传教士蔡文才、杨某至丽水传教,租赁县城仓前民宅为礼拜堂传道讲经。后由温州基督教会再派华籍传教士蒋良奎、陈一新传教,信徒日渐增多。光绪十二年(1886),教士张晓峰由金...
1674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中叶,马、袁两姓回族居民自陕西迁至丽水县城,信奉伊斯兰教。 清光绪初,在县城大央沟建清真寺,为教徒活动场所。初由马焕章阿訇主持教务。后又有马明斋、马加真等阿訇继续掌管教务。民国32年(1943),马加真阿匍病亡,活动停止。
1675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丽水方言为吴语丽衢片处州小片地域语言,按语调差异,可分为市区、碧湖、雅溪三个方言小区。丽水话温婉、柔和、清丽、平软。市区周边乡村和东乡(水东)、南乡(富岭)的丽水话较正宗,而西乡(碧湖)的碧湖话,北乡(雅溪)的北乡话就相对有小异亦较“硬”。...
1676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丽水方言为吴语丽衢片处州小片地域语言,按语调差异,可分为市区、碧湖、雅溪三个方言小区。丽水话温婉、柔和、清丽、平软。市区周边乡村和东乡(水东)、南乡(富岭)的丽水话较正宗,而西乡(碧湖)的碧湖话,北乡(雅溪)的北乡话就相对有小异亦较“硬”。
1677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特征以城关镇世居老年人的口音为准,以国际音标记音。用半圆圈标调:。□为阴平□为阴上,□。为阴去,□.为阴入;半圆下加横线为阳:c□、□分别、口。、口。分别为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1678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方言词语以市区小区为准,有本字录本字,无本字用同音(或注音)字,并注意义。
1679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词法在构词上,与普通话比,有两点不同:一、语素反序,词义相同;二、“儿”作“后缀”,没有虚化,更没有“儿化”,含有小的意思。
1680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在丽水方言的表达中,重叠用词较多,故而听起来也别有滋味,例如说酸得有味叫“酸滋滋”,甜蜜则说“蜜蜜甜”,很胖说“胖嘟嘟”,很瘦说“瘦精精”,鲜红叫“血血红”,很香叫“喷喷香”,臭气冲鼻称“臭烘烘”,还有“热辣辣”“冷冰冰”“砰砰响”“滚滚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