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活动清代中叶,马、袁两姓回族居民自陕西迁至丽水县城,信奉伊斯兰教。
清光绪初,在县城大央沟建清真寺,为教徒活动场所。初由马焕章阿訇主持教务。后又有马明斋、马加真等阿訇继续掌管教务。民国32年(1943),马加真阿匍病亡,活动停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有教徒50余人,并由李、杨二位阿訇重整教务,经两年,继由李月良代理阿訇主持教务,至1958年活动停止。20世纪80年代伊斯兰教活动恢复,但无阿匍。1978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穆斯林到丽水经商并常驻丽水的有300多人,丽水本地有回族居民60多户300多人。1999年,清真寺请来了阿訇主持教务。2004—2005年间,在义乌、杭州、嘉兴、宁波、衢州各清真寺及穆斯林大力资助下,清真寺于2006年开斋节前修葺一新。现在平时来寺礼拜的有10多人,主麻来寺礼拜的有30—40人,节日来寺礼拜的有400多人。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清真寺都举行庆祝活动,宗教事务部门也到寺对教职人员表示祝贺。
2002年4月2日,清真寺成立管理组织,确定由王庆丽负责,加强对宗教活动、教职人员及寺产的管理。为方便伊斯兰教信徒的生活和开展活动,市区内还开设了20余家清真餐馆。
历任阿訇姓名及在职时间:
马焕章(1886—?)
马明斋、马家真(不详)
王协臣(1966—1979)
马兴明(甘肃张家川人,1997.9—1998.8)
韩忠良(青海循化人,2001.9—2003.4)
马雪君(新疆石河子人,2003.7—2009.7)
黄义全(安徽定远人,2009.11—)
清真寺丽水市区清真寺自清朝咸丰八年(1858)修建,至2010年已有152年历史,该寺坐落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与市人民医院之间的高井弄86号,原占地近0.2公顷,现面积948平方米。该寺部分房屋曾被占用,因年久失修,多数建筑损坏严重,甚至坍塌。2006年重修,宗教活动也日趋正常。附录:道光《丽水县志•卷七》
寺观
普慈寺在城北六十里,吴赤乌元年(238)建。
天宁万寿寺在城东七里。唐景云二年(711)建。
文殊寺旧在城东五里。唐开元初建。元至元(1335-1344)中,毁于火。大德中,买宋叶枢密经堂旧址,改建于城中黄灵桥南。
能仁寺在小栝苍山。唐天宝元年(742)建。
护法寺在天王山。唐天宝元年(742)建。有云林阁。
胜因寺在城西南十五里。唐大和九年(835)建。
大明寺在城南二十里大梁山下。唐大中元年(847)建。
仁和寺在城西十里芦湾。唐大中二年(848)建。旧名“灵隐”,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今名。
延福寺在城北四十里。唐咸通中建。有宋建隆三年(962)碑。
寿宁寺在城北二十里寿元下。唐咸通十三年(872)建。
梵安寺在城北二十里。唐咸通中建。
崇梵寺在城西南十五里。唐咸通十三年(872)建。
延昌寺在城西南六十里北部<步>。唐乾符元年(874)建。有宋绍定、宝祐二碑。
大安寺在南明山。
法海寺在囿山、唐光化二年(899)建,名“报恩”。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法海”。政和七年(1117),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旋,改“真身寺”。建炎元年(1127),复今名。国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住僧法鉴徒古老君庙铜钟于寺后,建明远楼以覆之。钟为宋绍兴三年(1133)天庆观道士吴师正所铸,形钜而质良。城中遇火,则声之以警众焉。
惠明寺在城北四十里。唐天祐元年(905)建。
福林寺在白云山。唐雪峰和尚四世孙福林澄禅师卓锡于此。元,县人吴德太新其遗址,延僧以假为主持。
禅智寺在城西七十里岑峰。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妙善寺在城西四十里。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宝胜寺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大云寺在城北四十里。后梁乾化二年(912)建。
多福寺在城东二十二里。后唐长兴二年(931)建。
常乐寺在城北六十里。后晋天福元年(936)建。
妙智寺在城西二十六里。后晋天福二年(937)建。
悟空寺在城西南五十五里。后晋天福二年(937)赐名,有宋宝祐三年(1254)、咸淳五年(1269)二碑。
化城寺在城西四十五里。后晋天福三年(938)赐名。
资圣寺在城西四十五里。后晋天福五年(940)建。
净居寺一在城西南五十里,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建。一在城北二十里,宋嘉熙三年(1239)建。
法兴寺一在城南十里,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一在城北半里北郭桥西,亦五代时建。
瑞相寺在石僧山。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有广照亭。
崇法寺在城西南三十里。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赐名。
普信寺在城东十里。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建。
定慧寺在城北四十五里。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建。
妙胜寺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宋建隆元年(960)赐名。
法喜寺在城南五十里。宋建隆元年(960)建。有元致和元年(1328)狐峰禅师碑。
清心寺在城北五里。宋乾德元年(963)建。
佛日仁寿寺在南明山。宋乾德三年(965)建。戒光寺在城西五十里。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建。
圣寿寺在城北六十里。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建。
法安寺在城西南一里。宋大中祥符初建。
广圣寺在城东洞溪,即唐郡守李敬仲燕(宴)憩之所。
定光寺在城西五十里。宋治平二年(1065)建。
山门寺在城西七十里均溪。宋崇宁元年(1102)建。
广福寺一在三岩,旧名“寿圣”,有摩利支天像。宋靖康(1126-1127)中,士民为知县江安止祈福所造。隆兴元年(1163),改今名。国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府刘廷玑重修。寺后有鸣玉堂,冰雪亭。
停云庵在城东二十里。宋乾道元年(1165)建。
灵鹫寺在城东二十里灵鹫山。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前列四塔,有嘉定九年(1216)及十一年(1218)款识。
崇福寺在万象山。元元贞元年(1295),僧行英建。始为万象庵,大德十年(1306)改今名,有延祐七年(1320)碑,僧明本撰,赵孟頫书。明本,即时称中禅师者也。碑阴刻明万历(1573-1620)间重建记,撰人为屠隆,书则林芝也。国朝道光六年(1826),住僧达真重建。像设庄严,殿宇宏丽,为城中诸寺甲观。知县张铳有记。
节孝庵在溪南下步庄。元孝女陈妙真庐墓于此。至正八年(1348)赐名,事详《烈女》。
四果庵在下河。明天启四年(1624),县人光禄卿王一中建观音阁于后。
大士阁在行春门外。明建。跨濠架木,缭以水榭。嘉庆五年(1800)环于水,十九年里人醵今重建。
明觉寺在城西北四十五里。
正悟寺在大溪南。
报慈寺在城西三十五里。本殷敬宅,捨为寺。
妙法寺在城西十五里。
泰兴寺在城西南三十五里。
妙觉寺在城西二十里石牛。
慧镫寺在城北二十五里。
西竺寺在城西三十里椒山。
慧力寺
慈仁寺
老君庙在县治东南一里。晋建。唐开元中,改开元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天庆观,米芾书额。元元贞元年(1295),改元妙观。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毁于火,惟钟楼存。宣德八年(1433)修。国朝康熙中,钟徒于法海寺。
黄灵观在县治西黄灵桥上。唐刺史李邕撰《叶慧明碑》及梦中书《叶有道碑》,相传皆于此观也。
妙成观在少微山。唐建,名“龙兴”。
紫虚观在少微山。昔传葛洪炼丹于此,丹井在焉。唐道士杜光庭修真其地。
崇道观在城西四十里。祀唐道士叶法善。旧名“高溪”,宋大中祥符(1008-1016)中改今名。有元泰定(1324—1328)中碑。
祥应观旧在懿德乡。元至元间(1335—1340)荡于洪水,明洪武三年(1370)徒少微山侧。
祥禧观在城东北十里望岭下。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登仕郎朱恺舍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