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6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天主教
分类号: D691.73
页数: 3
页码: 1306-1308
摘要: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耶稣会士林斐理神甫和石宏基修士最早到丽水进行传教活动。清同治六年(1867)12月2日,神甫傅道安在台州进行传教并在栅桥培养了首批传道员。同治十三年(1874),几名传道员到青田和丽水传教,从此两地开始有慕道者。同年七月,丽水城内和青田首批慕道者到栅桥学习教会基本教义,并带回经书。光绪元年十四年(1875)五月,徐志修神甫(意大利人)到丽水给温州、处州到栅桥的26名青年慕道者举行了洗礼。是年温州、处州已有300多名教友。
关键词: 莲都区 天主教

内容

传教活动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耶稣会士林斐理神甫和石宏基修士最早到丽水进行传教活动。清同治六年(1867)12月2日,神甫傅道安在台州进行传教并在栅桥培养了首批传道员。同治十三年(1874),几名传道员到青田和丽水传教,从此两地开始有慕道者。同年七月,丽水城内和青田首批慕道者到栅桥学习教会基本教义,并带回经书。光绪元年十四年(1875)五月,徐志修神甫(意大利人)到丽水给温州、处州到栅桥的26名青年慕道者举行了洗礼。是年温州、处州已有300多名教友。
  清光绪三年(1877),马宗良神甫(江阴人)到处州传教,在丽水施洗23人。当年处州府已有51名教友,其中青田39名,丽水4名,云和1名。光绪十七年(1891),原属温州本堂区的处州教会划归衢州本堂区。衢州本堂和安当神甫率领曾文林、蔡奉璋二位传道员到金华、丽水传教2年,居住在九龙。和安当神甫曾到吴圩、青田、缙云、云和、丽水城内进行传教活动。光绪十八年(1892),吴圩慕道者发展到500多人。是年,大港头设立公所。丽水城内有10多名教友,离城5里处有4家慕道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丽水城内购买旧房1幢,作为教堂。年底,从温州派来传道员,一名住丽水城内,另一名住萧家渡。光绪二十八年(1902),冯烈鸿神甫又在丽水城内教会旧房相邻购买土地1块和房屋1幢,并重建萧家渡小圣堂。六月,沈若翰神甫监造丽水城内新堂,建筑费2000元。次年,戴思纶神甫(法国人)到温州传教,常到处州一带举行圣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丽水发生特大洪水。教会学校、附属建筑及围墙被冲塌,其他教会房屋和神甫住房无大损失。冯烈鸿神甫参加地方赈灾。十一月到丽水、青田等地约300个村庄,发放面粉和银圆。这年处州有教友700名,慕道900余名。
  宣统二年(1910),马福良神甫(法国人)主持丽水教会。
  民国2年(1913),苏若望神甫(法国人)任丽水本堂,着手建造耶稣圣心堂,民国8年(1919)竣工。11月7日,首瞻礼六举行开堂典礼。民国15年(1926)1月,樊国柱神甫(加拿大人)率萨勒和慕理松2位神甫到丽水。民国9年(1920)成立丽水监牧区,时有圣堂及公所21处,其中3处为租用房屋,其余都是教会产
  丽水大猷街天主教堂(摄于1970年)业,教友2245人。民国21年(1932)4月25日,马威廉正式就任丽水监牧。同年樊国柱到金华传教。民国28年(1939)将金华地区划归丽水监牧区。马威廉辞职,高尔登任监牧。丽水、龙泉、碧湖等住有该会加拿大籍神甫近20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浙江后,除龙泉留有神甫外,其他加拿大籍神甫修女全都撤回加拿大。民国35年(1946)后逐步恢复各地教堂。丽水各堂均住有神甫。民国36年(1947),丽水监牧区改为丽水教区,谭尔鼐任主教,民国37年(1948)6月在加拿大受主教祝圣礼,9月底回丽水。丽水、龙泉设医院各1所,由加拿大籍修女主持开展工作。创办小学三所,丽水有一座教会内小学,叫崇真小学(今江滨中学,现并入处州中学),免费为社会上困难的老百姓子女入学,校长莫京。丽水教会的爱心医院名为“圣心”医院,免费为穷人看病。教会还救济穷人,举行爱心善事,天主教当时在丽水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样,其他各堂口凡有神甫居住的都设有小型诊所,为民服务。谭尔鼐主教于1953年返回加拿大。
  1950年4月7日,丽水天主教会主教谭尔鼐与丽水县文化馆馆长季行,共同登记了丽水天主教的土地、房屋、财产。此档案由政府档案馆永久保存。1953年,在丽水的加拿大籍神甫3人、修女3人,共6人,在人民政府帮助下回到自己的国家。丽水天主教会当时留下本地神甫金虚心和黄胜白2人。金神甫在青田天主堂做传教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在青田病逝。黄神甫在丽水做传教工作,教友的宗教活动正常开展。黄神甫当时还被选为丽水县政协委员,县政府一直发给黄神甫生活费。黄神甫于20世纪80年代病逝。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宗教活动被完全停止。1976年,丽水天主教位于江滨中学内的圣心大教堂被拆,改做学校操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20世纪80年代初期,丽水天主教宗教活动恢复。因没有教堂,在卢镇街老教友付国林家做祈祷。1988年,迁移到水南新村付国林家。当时教友不多,教会负责人为付国林。
  20世纪80年代初期,神甫莫正廉回到丽水,到青田、温州、苍南等天主教会传教,有时在丽水传教。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主教会的祈祷所从付国林教友家移到大猷街江滨中学旁边一间旧房子里。金培监担任天主教爱国组组长,陈明瑜教友被选为堂长。金培监任组长期间,先后二次落实丽水天主教堂的房产共514平方。
  2003年,梅仙兰被选为莲都区天主教爱国组副组长。教友张丽青为堂长。
  2006年3月,梅仙兰被选为莲都区天主教爱国组组长。张丽青因病辞去堂长职务,由王立荣神甫聘何玉云为堂长。
  2008年9月,落实天主教房产政策,确定丽水天主教堂选新址重建,地点建在市区万象山公园脚下,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财政补助600万元。
  2009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原坐落在大猷街的天主教旧房将拆除,天主堂暂租在东银苑238幢的民房内。因莫正廉神甫年事已高,温州教区选派麻显士为丽水天主堂本堂神甫,王立荣、李宝平等神甫和本地章美玲修女、虞修女等人共同协助麻显士本堂神甫的传教工作。
  2010年2月,在碧湖天主堂有22位慕道者接受领洗圣事。2010年3月,在丽水天主堂为20多位教友举行坚振圣事。截至2010年底,丽水天主堂在册的教友300多人,平时参加主日礼仪有100多人。
  传教场所
  清同治六年(1867),温、台、处三府未建过教堂。
  丽水天主堂清同治十三年(1874),西教士徐马二司铎到丽水传教,始设在淮海祠下,旋移小鲁街,又分设九龙、吴圩、碧湖等处,教民约有数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司铎购得花楼井民房并基地数亩,改建洋房五间,嗣又添造大堂,益成壮丽。
  碧湖天主堂位于碧湖镇内,建于1933年,面积2000多平方米,教堂基本保存完好,1987年落实了教会房产政策,教友有50多人,前堂长是卓文英。2005年,在莫正廉神甫、王立荣神甫和章美玲修女共同主持下,对堂内的附属破旧用房进行拆建,教堂的钟楼同时修建,共花资金90多万元,于2007年底建成。
  富岭天主堂位于富岭周前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给予落实周前村教会的房产369.09平方米、土地287.04平方米。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作品

丽水天主堂
相关作品
碧湖天主堂
相关作品
富岭天主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