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65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宗教
分类号: D691.73
页数: 12
页码: 1301-1312
摘要: 《丽水市莲都区志》中对莲都区宗教信仰和宗教来源的相关描述,主要宗教有自东汉承平年间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丽水的佛教文化始有传播与发展的佛教;晋代传入的道教;明朝万历四十一年耶稣会士林斐理神甫和石宏基修士最早到丽水进行传教活动的天主教 ;清朝传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关键词: 莲都区 宗教

内容

第一节佛教
  佛教自东汉承平年间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丽水的佛教文化始有传播与发展。佛教最早传入丽水,于吴赤乌元年(238),丽水始建有普慈寺。清同治十三年(1874)《丽水县志》记载,有寺庵61处,其中三国吴赤乌元年1处,唐代16处,五代17处,宋代13处,元代2处,明代2处。建筑年代无考察的10处,抗战期间全县寺庵尚存30余处。后拆除、毁坏者多。历代各寺庵均置有田产,至1949年尚有寺产5000余亩。
  丽水佛教属大乘净土宗系,在三国吴赤乌元年开始活动,至唐代始盛。民国17年(1928)成立县佛教协会,僧三辉任理事长,有会员30余人。民国22年(1933),厦门最高佛学院院长、名僧太虚大法师与阿育王寺圆融法师到丽水,于南明山讲经半月余。民国26年(1937), 僧三辉、常融以佛教会名义创办华雨小学,同年成立净土会。抗战期间,佛教会于民国29年(1940)4月组织救护队一分队,由崇福寺尚贤和尚任队长,队员有先哲等三名和尚和四果庵尼姑、咸妹及信徒30余人。其时,大觉庵尼姑达明在庵内创办大觉小学。1949年佛教协会有会员106人。1958年后佛教活动停止,1979年佛教活动恢复。1983年在县城及碧湖镇成立佛教小组,1987年12月,丽水市佛教协会成立。1990年,有和尚6人,尼姑2人。1991年,丽水市第二届佛教协会由会长1人、副会长1人,理事9人组成。2006年,丽水市莲都区第三届佛教协会由副会长3人、秘书长1人、理事29人组成。
  主要寺(庵)
  普慈寺位于仙渡何金富村。吴赤乌元年(238年)建,久废。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1991年恢复普慈寺庙会。2009年,普慈寺庙会被列入丽水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林寺在白云山,唐雪峰和尚四世孙福林澄禅师卓锡于此,元县人吴德太新其遗址,延僧以假为住持。寺院屡毁屡建,保留有残缺的宋濂撰白云禅师塔铭。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名白云寺。2009年7月15日,白云森林公园管理处与奉化雪窦寺签订白云寺重修扩建协议,由奉化雪窦寺投资1.25亿对白云寺进行重修扩建。2010年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
  仁寿寺又名佛日仁寿寺,在南明山,宋乾德三年(965)建,元至元间焚,大德中重建,后屡经修葺,抗战前夕,大事修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1960年、1980年三次整修,198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的佛事活动场所。1987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仁寿寺题写匾额。2001年,重修仁寿寺,修建天王殿、山门、地藏殿、观音殿、三圣殿、厢房等,重塑佛像。
  广福寺在县城西北1.5千米三岩,旧名“寿圣”,有摩利支天像。宋靖康(1126-1127)中,士民为知县江安止祈福所造。隆兴元年(1163),改名广福寺,俗名三岩寺,为政府批准开放寺院。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府刘廷玑重修,寺后有鸣玉堂,冰雪亭。
  碧湖广福寺亦称碧湖寺,唐天宝三年(744)建,清同治五年知府清安饬县幕钱塘王光祖,绅董叶文涛、沈毓彦、汪植祥、徐元泰鸠资重建。现为政府批准开放寺院。
  灵鹫寺建于城东灵鹫山上,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碑,前列四塔,有嘉定九年及十三年款识,现存万象山公园。寺已重建,为政府批准开放寺院。
  四果庵在城东下河门处,明天启七年(1627)县人光禄卿王一中建观音阁于后,民国23-24年重修大殿及两侧厢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事一度停止,1980年重新开放,现为开放活动场所。
  大觉庵位于虎啸门外,建于宋代。民国29年(1940)烧毁,民国37年(1948)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佛事活动停止,1984年恢复,现为开放寺院。
  化城寺在碧湖魏村,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后屡有兴废,现存寺庙为周边民众募捐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王殿和观音殿,现为佛教开放寺院。
  赤岩寺在老竹畲族镇高畔村,建于宋代,寺前悬崖绝壁,崖深10余米,不设砖瓦,有“天然佛寺"之称。现为开放寺院。
  紫竹寺在碧湖采桑村,建于清咸丰十年(I860),1955年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天王殿、厢房等。现为开放寺院。
  圆通寺(太保庙)清代乾隆中建,同治六年(1867)重修,金碧辉煌。
  青云寺在联城镇花街村,原为何娘娘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98年始在后山扩庙兴寺,2006年建成大雄宝殿,现共有弥勒殿、天王殿、往生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等。青云寺是经省佛教协会批准成立的佛教场所,现在是莲都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开放寺院。
  资圣寺在碧湖资福村。后晋天福五年(940)建始。
  天降寺位于仙渡仙里村天岭山腰,始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民国29年(1940)重建。
  旧志书载列部分寺院(庵)
  表32-5-1续表32-5-1续表32-5-1
  佛教活动
  1980年起,陆续修建和新建了三岩寺、观音岩、普慈寺、白云观音院、卧龙寺、飞雨寺、钟山寺、月桂寺、玉峰寺、法喜寺等20座佛教寺院,满足广大信徒佛事活动的需求。
  开放的20所寺院,有僧人65人,有居士10000余人。佛教界在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举办各种形式的赈灾和消灾祈福活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30450余元。在2010年8月,捐助2名贫困学生上学。
  2008年,青云寺释妙德法师通过两序大众和佛教小组推荐为方丈,12月1日举行升座法会。2009年,成立青云寺、观音岩、三岩寺、四果庵四座丛林寺院,并认定释安龙、释慧圆、释慧安三位法师为监院。区佛协配合宗教部门做好各种工作,积极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落实南明山仁寿寺、三岩寺等寺院管理权和房产权,加强对寺院财务的管理。多次举办各寺庵财务人员培训班,学习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寺庵各项活动有序健康开展。区佛协和全区各寺庵配备安全监督员、治安护卫队员、消防队员,并通过公安部门配备服装,责任到人、到岗,做好寺院安全工作。
  第二节道教
  晋代,道教传入,盛于唐。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光庭、道门领袖叶法善均为丽水籍,并都在少微山修炼过。历代有兴衰。清代后,丽水道教流派为正一派之一支,教徒俗称师公,荤食、居家、婚娶,从事以符篆经咒取龙、祈雨、请神、招魂、驱鬼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禁止迷信活动。20世纪80年代始,个别地方又有开丧、请神、驱鬼等活动。
  主要道观介绍:
  老君庙晋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天庆观,米芾书额。元元贞元年(1295)改玄妙观,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毁于火,惟钟楼存。宣德八年(1433)修。天顺间(1457—1465)又重修。清康熙中,钟徙于法海寺。现址改为关帝庙。现存天庆观铜钟于宋绍兴三年(1133)由道士吴师正铸,是浙江省道教最古老的大钟之一。
  妙成观在少微山。唐建,天师叶法善曾居于此,初名“龙兴”观。宋治平年间(1064—1067),改名“妙成观”。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重建。有春新堂,溪屏阁、豫章洞、天然图画亭、掀篷室诸胜。有刘基《妙成观用何逸林通判韵》《北亭用何逸林韵》《挽道士刘云心》诗及谢天与《掀篷室》诗、金文《掀篷室》诗、金忠《掀篷室》诗、周野云《天然图画亭》等诗流传。
  紫虚观唐建,位于少微山,昔传葛洪炼丹于此,丹井在焉。唐道士杜光庭修真其地。天宝二年(743)建紫极宫,寻改真圣观。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名。有真人堂,塑钟、吕二像。元至元十四年(1277)毁,十五年重建,有晚翠楼、来鹤亭、留舄亭诸胜。久圮。有刘基《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和宋濂《神仙宅铭》流传。
  崇道观在城西四十里,位于高溪村。符年间(1008—1016)改“崇道”名。曾有元泰定(1324—1328)中碑。久毁。
  龙兴观唐建,宋改妙成观,元、明时尚存。久废。
  黄灵观在城内黄灵桥上,久废。
  祥应观旧在懿德乡。建于元代,元至元间(1335—1340)荡于洪水,明洪武三年(1370)徙少微山侧。已毁。
  祥禧观城东十五里望城岭下,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登仕郎朱恺舍宅为之,久毁。
  东岳宫在现丽水剧院后。始创于唐,宋庆历间(1041—1048)重建。
  观音堂行春门外。
  梵音堂城北。泗洲城南。
  安隐经堂城南。
  塔下寺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1958年“大跃进”期间古塔被拆毁。2005年11月,成立寺宇修复工程管理小组,共投工1500多个,投入资金28.5万元。2006年12月10日,经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建,祀唐道士叶法善。旧名“高溪”,宋大中祥
  宋天庆观铜钟(丽水市博物馆馆藏)2007年农历八月初六举行开光典礼。寺内有魁星阁、观音殿、大雄宝殿、三清观等,有一株千年古樟,占地总面积约950平方米。
  第三节天主教
  传教活动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耶稣会士林斐理神甫和石宏基修士最早到丽水进行传教活动。清同治六年(1867)12月2日,神甫傅道安在台州进行传教并在栅桥培养了首批传道员。同治十三年(1874),几名传道员到青田和丽水传教,从此两地开始有慕道者。同年七月,丽水城内和青田首批慕道者到栅桥学习教会基本教义,并带回经书。光绪元年十四年(1875)五月,徐志修神甫(意大利人)到丽水给温州、处州到栅桥的26名青年慕道者举行了洗礼。是年温州、处州已有300多名教友。
  清光绪三年(1877),马宗良神甫(江阴人)到处州传教,在丽水施洗23人。当年处州府已有51名教友,其中青田39名,丽水4名,云和1名。光绪十七年(1891),原属温州本堂区的处州教会划归衢州本堂区。衢州本堂和安当神甫率领曾文林、蔡奉璋二位传道员到金华、丽水传教2年,居住在九龙。和安当神甫曾到吴圩、青田、缙云、云和、丽水城内进行传教活动。光绪十八年(1892),吴圩慕道者发展到500多人。是年,大港头设立公所。丽水城内有10多名教友,离城5里处有4家慕道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丽水城内购买旧房1幢,作为教堂。年底,从温州派来传道员,一名住丽水城内,另一名住萧家渡。光绪二十八年(1902),冯烈鸿神甫又在丽水城内教会旧房相邻购买土地1块和房屋1幢,并重建萧家渡小圣堂。六月,沈若翰神甫监造丽水城内新堂,建筑费2000元。次年,戴思纶神甫(法国人)到温州传教,常到处州一带举行圣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丽水发生特大洪水。教会学校、附属建筑及围墙被冲塌,其他教会房屋和神甫住房无大损失。冯烈鸿神甫参加地方赈灾。十一月到丽水、青田等地约300个村庄,发放面粉和银圆。这年处州有教友700名,慕道900余名。
  宣统二年(1910),马福良神甫(法国人)主持丽水教会。
  民国2年(1913),苏若望神甫(法国人)任丽水本堂,着手建造耶稣圣心堂,民国8年(1919)竣工。11月7日,首瞻礼六举行开堂典礼。民国15年(1926)1月,樊国柱神甫(加拿大人)率萨勒和慕理松2位神甫到丽水。民国9年(1920)成立丽水监牧区,时有圣堂及公所21处,其中3处为租用房屋,其余都是教会产
  丽水大猷街天主教堂(摄于1970年)业,教友2245人。民国21年(1932)4月25日,马威廉正式就任丽水监牧。同年樊国柱到金华传教。民国28年(1939)将金华地区划归丽水监牧区。马威廉辞职,高尔登任监牧。丽水、龙泉、碧湖等住有该会加拿大籍神甫近20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浙江后,除龙泉留有神甫外,其他加拿大籍神甫修女全都撤回加拿大。民国35年(1946)后逐步恢复各地教堂。丽水各堂均住有神甫。民国36年(1947),丽水监牧区改为丽水教区,谭尔鼐任主教,民国37年(1948)6月在加拿大受主教祝圣礼,9月底回丽水。丽水、龙泉设医院各1所,由加拿大籍修女主持开展工作。创办小学三所,丽水有一座教会内小学,叫崇真小学(今江滨中学,现并入处州中学),免费为社会上困难的老百姓子女入学,校长莫京。丽水教会的爱心医院名为“圣心”医院,免费为穷人看病。教会还救济穷人,举行爱心善事,天主教当时在丽水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样,其他各堂口凡有神甫居住的都设有小型诊所,为民服务。谭尔鼐主教于1953年返回加拿大。
  1950年4月7日,丽水天主教会主教谭尔鼐与丽水县文化馆馆长季行,共同登记了丽水天主教的土地、房屋、财产。此档案由政府档案馆永久保存。1953年,在丽水的加拿大籍神甫3人、修女3人,共6人,在人民政府帮助下回到自己的国家。丽水天主教会当时留下本地神甫金虚心和黄胜白2人。金神甫在青田天主堂做传教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在青田病逝。黄神甫在丽水做传教工作,教友的宗教活动正常开展。黄神甫当时还被选为丽水县政协委员,县政府一直发给黄神甫生活费。黄神甫于20世纪80年代病逝。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宗教活动被完全停止。1976年,丽水天主教位于江滨中学内的圣心大教堂被拆,改做学校操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20世纪80年代初期,丽水天主教宗教活动恢复。因没有教堂,在卢镇街老教友付国林家做祈祷。1988年,迁移到水南新村付国林家。当时教友不多,教会负责人为付国林。
  20世纪80年代初期,神甫莫正廉回到丽水,到青田、温州、苍南等天主教会传教,有时在丽水传教。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主教会的祈祷所从付国林教友家移到大猷街江滨中学旁边一间旧房子里。金培监担任天主教爱国组组长,陈明瑜教友被选为堂长。金培监任组长期间,先后二次落实丽水天主教堂的房产共514平方。
  2003年,梅仙兰被选为莲都区天主教爱国组副组长。教友张丽青为堂长。
  2006年3月,梅仙兰被选为莲都区天主教爱国组组长。张丽青因病辞去堂长职务,由王立荣神甫聘何玉云为堂长。
  2008年9月,落实天主教房产政策,确定丽水天主教堂选新址重建,地点建在市区万象山公园脚下,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财政补助600万元。
  2009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原坐落在大猷街的天主教旧房将拆除,天主堂暂租在东银苑238幢的民房内。因莫正廉神甫年事已高,温州教区选派麻显士为丽水天主堂本堂神甫,王立荣、李宝平等神甫和本地章美玲修女、虞修女等人共同协助麻显士本堂神甫的传教工作。
  2010年2月,在碧湖天主堂有22位慕道者接受领洗圣事。2010年3月,在丽水天主堂为20多位教友举行坚振圣事。截至2010年底,丽水天主堂在册的教友300多人,平时参加主日礼仪有100多人。
  传教场所
  清同治六年(1867),温、台、处三府未建过教堂。
  丽水天主堂清同治十三年(1874),西教士徐马二司铎到丽水传教,始设在淮海祠下,旋移小鲁街,又分设九龙、吴圩、碧湖等处,教民约有数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司铎购得花楼井民房并基地数亩,改建洋房五间,嗣又添造大堂,益成壮丽。
  碧湖天主堂位于碧湖镇内,建于1933年,面积2000多平方米,教堂基本保存完好,1987年落实了教会房产政策,教友有50多人,前堂长是卓文英。2005年,在莫正廉神甫、王立荣神甫和章美玲修女共同主持下,对堂内的附属破旧用房进行拆建,教堂的钟楼同时修建,共花资金90多万元,于2007年底建成。
  富岭天主堂位于富岭周前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给予落实周前村教会的房产369.09平方米、土地287.04平方米。
  第四节基督教
  传教活动丽水基督教属德国内地会,清光绪元年(1875),温州基督教会派英籍传教士蔡文才、杨某至丽水传教,租赁县城仓前民宅为礼拜堂传道讲经。后由温州基督教会再派华籍传教士蒋良奎、陈一新传教,信徒日渐增多。光绪十二年(1886),教士张晓峰由金华至丽水开展教务,由上海圣经公会派华籍教士冯文英至丽水传道,次年在县城花楼井租赁民房为教堂。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内地会派遣英籍牧师梁道彰驻丽水并迁教会于上真殿弄民宅,教务由英籍牧师褚道存主持。光绪二十一年(1895),梁道彰牧师会同上海戴总监督、崔明道牧师数度磋商,划定处属各县为德籍教士传道之区域,次年推定崔明道牧师为处属教务总主持,兼管丽水教务。
  清宣统二年(1910),教会在县城总堂创办男女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名为祟德学校,设有女子师范班,后改名崇德小学,1951年停办。
  民国23年(1934)3月18日,玛克德监督函召旧处属十县教会派员至丽水举行首次基督教联合大会,讨论“自养、自主、自传”方针。民国27年(1938),教会由瑞士籍牧师路新柏主持。民国28年(1939)7月5日,在丽水召开第二次基督教联合大会,划定旧处属各县为五个教区,丽水、青田为第一教区,并成立“浙江旧处属五教区基督教联合会”。民国29年(1940)10月,在松阳召开第三次基督教联合大会,讨论编纂各教区历史。民国30年(1941)在龙泉召开第四次基督教联合大会。1949年,有教徒62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籍神职人员陆续回国。1954年,教务由教师金真城、吕呜皋、长老纪成德主持。1955年,温州基督教内地会派金圣泽教师来丽主持教务工作,建立''丽水基督教处属办事处”。至1956年,有教徒486人,慕道友370人,教师5人,长老1人,执事21人。1958年,教会停止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封闭,信徒分散在家庭聚会,先后在虎啸门、白塔头、丽阳门建立家庭聚会点,进行读经祷告,过宗教生活,有时也有温州传道人来讲道。1981年,由基督教家庭聚会点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丽水县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养、自律)爱国委员会”筹备组,县政府拨款2万元让教会另建教堂,供信徒聚会礼拜。
  1983年,成立“丽水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丽水县基督教协会”。由省基督教“两会”派人来按立了金真诚、叶仰恩为牧师,何洪水、钟玉会、金天爱、郭锡我、汤撒拉为长老。1983年1月15日,选举产生丽水县第一届基督教“两会”,其主要负责人“三自会”主席金真诚。
  1986年8月20日,选举产生丽水市(县级)第二届基督教“两会”,其主要负责人“三自会”主席金真诚。
  1991年7月17日,选举产生丽水市(县级)第三届基督教“两会”,其主要负责人“三自会” 主席吴祖达。
  1995年5月20日,选举产生丽水市(县级)第四届基督教“两会”,其主要负责人“三自会” 主席陈志敏。
  1999年4月9日,选举产生丽水市(县级)第五届基督教“两会”,其主要负责人“三自会” 主席陈志敏。
  2006年,由省基督教“两会”派人来按立陈志敏为牧师。2006年,经丽水市民宗局批准,创办了丽水市基督教培训中心,培训全市各县传道义工,提高他们的宗教素养和讲道水平。地点设在碧湖基督教堂。
  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基督教信徒6000多人,讲道员120多人。全区各堂点礼拜天讲道人员由莲都区基督教协会统一派工。
  传教场所清光绪元年(1875),西教士租赁县城仓前民宅为礼拜堂传道讲经。后移设西乡九龙,信从者稍众,乃复租城内上真殿弄民宅为礼拜堂,嗣以狭隘不足,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崔明道牧师由西差会出资,在城区泰山弄购得土地20亩,东起白蛇弄、西至文墩街、南至姜山背、北至西河沿,在其范围内兴建有大小教堂各一座,并有外国牧师住宅、小学、诊所、食堂及其他楼房十多座,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该教堂规模大,信徒多,是丽水地区基督教活动中心。
  民国7年(1918),巨溪建支堂,先后建立的有碧湖分堂、均溪、下园、张村街等支堂。9年,“西差会”停拨资金,民国11年(1922)5月1日,教会自立,定名“丽水基督教会”,以县城总堂和碧湖分堂作为“自立”试点,总堂设有诊疗机构。
  1928年丽水基督教会人员合影1981年,教会在江滨路27号买来两座民房改建成简易教堂。当时,教会刚刚恢复聚会,信徒较少,以后日渐增多。在这期间,相继开放九龙、碧湖、巨溪、张村街、下园教堂。
  1996年,在市区丽阳街581-3号建造了一座大教堂,可容纳1000多人,成为莲都区基督教“两会”的总堂。农村教会也先后分别在芦埠、花街、东城、下坑、路湾、张村、齐村、张村街、巨溪、梁村、老竹、畎岸、陈村、雅溪、里东、莲房、皂树、太平、大港头、均溪、下园、孙畲、碧湖、平原、石牛、林宅口、金乌、黄村、大济、杉树坑、岩泉等共建有35座新教堂。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属基督教基督复临派。民国11年(1922)由上海基督教安息日会华东联合会会长吴民生传入。继之,温州安息日会牧师吴哲仁至丽水传道,并建堂于囿山南麓,时有教徒1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聚会活动一度停止。1977年恢复聚会。后购置灯塔小区26幢101室作为聚会场所,现有信徒80多人。
  第五节伊斯兰教
  传教活动清代中叶,马、袁两姓回族居民自陕西迁至丽水县城,信奉伊斯兰教。
  清光绪初,在县城大央沟建清真寺,为教徒活动场所。初由马焕章阿訇主持教务。后又有马明斋、马加真等阿訇继续掌管教务。民国32年(1943),马加真阿匍病亡,活动停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有教徒50余人,并由李、杨二位阿訇重整教务,经两年,继由李月良代理阿訇主持教务,至1958年活动停止。20世纪80年代伊斯兰教活动恢复,但无阿匍。1978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穆斯林到丽水经商并常驻丽水的有300多人,丽水本地有回族居民60多户300多人。1999年,清真寺请来了阿訇主持教务。2004—2005年间,在义乌、杭州、嘉兴、宁波、衢州各清真寺及穆斯林大力资助下,清真寺于2006年开斋节前修葺一新。现在平时来寺礼拜的有10多人,主麻来寺礼拜的有30—40人,节日来寺礼拜的有400多人。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清真寺都举行庆祝活动,宗教事务部门也到寺对教职人员表示祝贺。
  2002年4月2日,清真寺成立管理组织,确定由王庆丽负责,加强对宗教活动、教职人员及寺产的管理。为方便伊斯兰教信徒的生活和开展活动,市区内还开设了20余家清真餐馆。
  历任阿訇姓名及在职时间:
  马焕章(1886—?)
  马明斋、马家真(不详)
  王协臣(1966—1979)
  马兴明(甘肃张家川人,1997.9—1998.8)
  韩忠良(青海循化人,2001.9—2003.4)
  马雪君(新疆石河子人,2003.7—2009.7)
  黄义全(安徽定远人,2009.11—)
  清真寺丽水市区清真寺自清朝咸丰八年(1858)修建,至2010年已有152年历史,该寺坐落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与市人民医院之间的高井弄86号,原占地近0.2公顷,现面积948平方米。该寺部分房屋曾被占用,因年久失修,多数建筑损坏严重,甚至坍塌。2006年重修,宗教活动也日趋正常。附录:道光《丽水县志•卷七》
  寺观
  普慈寺在城北六十里,吴赤乌元年(238)建。
  天宁万寿寺在城东七里。唐景云二年(711)建。
  文殊寺旧在城东五里。唐开元初建。元至元(1335-1344)中,毁于火。大德中,买宋叶枢密经堂旧址,改建于城中黄灵桥南。
  能仁寺在小栝苍山。唐天宝元年(742)建。
  护法寺在天王山。唐天宝元年(742)建。有云林阁。
  胜因寺在城西南十五里。唐大和九年(835)建。
  大明寺在城南二十里大梁山下。唐大中元年(847)建。
  仁和寺在城西十里芦湾。唐大中二年(848)建。旧名“灵隐”,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今名。
  延福寺在城北四十里。唐咸通中建。有宋建隆三年(962)碑。
  寿宁寺在城北二十里寿元下。唐咸通十三年(872)建。
  梵安寺在城北二十里。唐咸通中建。
  崇梵寺在城西南十五里。唐咸通十三年(872)建。
  延昌寺在城西南六十里北部<步>。唐乾符元年(874)建。有宋绍定、宝祐二碑。
  大安寺在南明山。
  法海寺在囿山、唐光化二年(899)建,名“报恩”。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法海”。政和七年(1117),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旋,改“真身寺”。建炎元年(1127),复今名。国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住僧法鉴徒古老君庙铜钟于寺后,建明远楼以覆之。钟为宋绍兴三年(1133)天庆观道士吴师正所铸,形钜而质良。城中遇火,则声之以警众焉。
  惠明寺在城北四十里。唐天祐元年(905)建。
  福林寺在白云山。唐雪峰和尚四世孙福林澄禅师卓锡于此。元,县人吴德太新其遗址,延僧以假为主持。
  禅智寺在城西七十里岑峰。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妙善寺在城西四十里。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宝胜寺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大云寺在城北四十里。后梁乾化二年(912)建。
  多福寺在城东二十二里。后唐长兴二年(931)建。
  常乐寺在城北六十里。后晋天福元年(936)建。
  妙智寺在城西二十六里。后晋天福二年(937)建。
  悟空寺在城西南五十五里。后晋天福二年(937)赐名,有宋宝祐三年(1254)、咸淳五年(1269)二碑。
  化城寺在城西四十五里。后晋天福三年(938)赐名。
  资圣寺在城西四十五里。后晋天福五年(940)建。
  净居寺一在城西南五十里,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建。一在城北二十里,宋嘉熙三年(1239)建。
  法兴寺一在城南十里,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一在城北半里北郭桥西,亦五代时建。
  瑞相寺在石僧山。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有广照亭。
  崇法寺在城西南三十里。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赐名。
  普信寺在城东十里。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建。
  定慧寺在城北四十五里。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建。
  妙胜寺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宋建隆元年(960)赐名。
  法喜寺在城南五十里。宋建隆元年(960)建。有元致和元年(1328)狐峰禅师碑。
  清心寺在城北五里。宋乾德元年(963)建。
  佛日仁寿寺在南明山。宋乾德三年(965)建。戒光寺在城西五十里。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建。
  圣寿寺在城北六十里。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建。
  法安寺在城西南一里。宋大中祥符初建。
  广圣寺在城东洞溪,即唐郡守李敬仲燕(宴)憩之所。
  定光寺在城西五十里。宋治平二年(1065)建。
  山门寺在城西七十里均溪。宋崇宁元年(1102)建。
  广福寺一在三岩,旧名“寿圣”,有摩利支天像。宋靖康(1126-1127)中,士民为知县江安止祈福所造。隆兴元年(1163),改今名。国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府刘廷玑重修。寺后有鸣玉堂,冰雪亭。
  停云庵在城东二十里。宋乾道元年(1165)建。
  灵鹫寺在城东二十里灵鹫山。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前列四塔,有嘉定九年(1216)及十一年(1218)款识。
  崇福寺在万象山。元元贞元年(1295),僧行英建。始为万象庵,大德十年(1306)改今名,有延祐七年(1320)碑,僧明本撰,赵孟頫书。明本,即时称中禅师者也。碑阴刻明万历(1573-1620)间重建记,撰人为屠隆,书则林芝也。国朝道光六年(1826),住僧达真重建。像设庄严,殿宇宏丽,为城中诸寺甲观。知县张铳有记。
  节孝庵在溪南下步庄。元孝女陈妙真庐墓于此。至正八年(1348)赐名,事详《烈女》。
  四果庵在下河。明天启四年(1624),县人光禄卿王一中建观音阁于后。
  大士阁在行春门外。明建。跨濠架木,缭以水榭。嘉庆五年(1800)环于水,十九年里人醵今重建。
  明觉寺在城西北四十五里。
  正悟寺在大溪南。
  报慈寺在城西三十五里。本殷敬宅,捨为寺。
  妙法寺在城西十五里。
  泰兴寺在城西南三十五里。
  妙觉寺在城西二十里石牛。
  慧镫寺在城北二十五里。
  西竺寺在城西三十里椒山。
  慧力寺
  慈仁寺
  老君庙在县治东南一里。晋建。唐开元中,改开元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天庆观,米芾书额。元元贞元年(1295),改元妙观。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毁于火,惟钟楼存。宣德八年(1433)修。国朝康熙中,钟徒于法海寺。
  黄灵观在县治西黄灵桥上。唐刺史李邕撰《叶慧明碑》及梦中书《叶有道碑》,相传皆于此观也。
  妙成观在少微山。唐建,名“龙兴”。
  紫虚观在少微山。昔传葛洪炼丹于此,丹井在焉。唐道士杜光庭修真其地。
  崇道观在城西四十里。祀唐道士叶法善。旧名“高溪”,宋大中祥符(1008-1016)中改今名。有元泰定(1324—1328)中碑。
  祥应观旧在懿德乡。元至元间(1335—1340)荡于洪水,明洪武三年(1370)徒少微山侧。
  祥禧观在城东北十里望岭下。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登仕郎朱恺舍宅为之。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僧三辉
相关人物
唐雪峰
相关人物
叶文涛
相关人物
沈毓彦
相关人物
汪植祥
相关人物
徐元泰
相关人物
王光祖
相关人物
王一中
相关人物
释安龙
相关人物
释慧圆
相关人物
释慧安
相关人物
吴师正
相关人物
朱恺舍
相关人物
王立荣
相关人物
李宝平
相关人物
吴民生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清真寺
相关作品
普慈寺
相关作品
天宁万寿寺
相关作品
文殊寺
相关作品
能仁寺
相关作品
护法寺
相关作品
胜因寺
相关作品
大明寺
相关作品
仁和寺
相关作品
延福寺
相关作品
寿宁寺
相关作品
梵安寺
相关作品
崇梵寺
相关作品
延昌寺
相关作品
法海寺
相关作品
惠明寺
相关作品
福林寺
相关作品
禅智寺
相关作品
妙善寺
相关作品
宝胜寺
相关作品
大云寺
相关作品
多福寺
相关作品
常乐寺
相关作品
妙智寺
相关作品
悟空寺
相关作品
化城寺
相关作品
资圣寺
相关作品
净居寺
相关作品
法兴寺
相关作品
瑞相寺
相关作品
崇法寺
相关作品
普信寺
相关作品
定慧寺
相关作品
妙胜寺
相关作品
法喜寺
相关作品
清心寺
相关作品
佛日仁寿寺
相关作品
戒光寺
相关作品
圣寿寺
相关作品
法安寺
相关作品
广圣寺
相关作品
定光寺
相关作品
山门寺
相关作品
广福寺
相关作品
停云庵
相关作品
灵鹫寺
相关作品
崇福寺
相关作品
节孝庵
相关作品
四果庵
相关作品
大士阁
相关作品
老君庙
相关作品
黄灵观
相关作品
妙成观
相关作品
紫虚观
相关作品
崇道观
相关作品
祥应观
相关作品
祥禧观
相关作品
丽水天主堂
相关作品
碧湖天主堂
相关作品
富岭天主堂
相关作品
老君庙
相关作品
妙成观
相关作品
紫虚观
相关作品
崇道观
相关作品
龙兴观
相关作品
黄灵观
相关作品
祥应观
相关作品
祥禧观
相关作品
东岳宫
相关作品
塔下寺
相关作品
普慈寺
相关作品
福林寺
相关作品
仁寿寺
相关作品
广福寺
相关作品
碧湖广福寺
相关作品
灵鹫寺
相关作品
四果庵
相关作品
大觉庵
相关作品
化城寺
相关作品
赤岩寺
相关作品
紫竹寺
相关作品
圆通寺
相关作品
青云寺
相关作品
资圣寺
相关作品
天降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