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118 / 1011
1756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陇西李氏是中华民族姓氏中的最大姓氏,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及文化昌盛都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为我们留下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例如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陇西李氏曾做出了不少贡献...
1757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敦煌莫高窟现保存有陇西李氏镌刻的石碑三通,其中《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的碑阴,实有石碑两块,不同时期的碑文三种,前人多有录文和研究,对碑名也多有不同称谓。
1758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此碑有:“维大周圣历元年(698年)岁次戊戌伍月庚申朔拾肆日癸酉敬造”的纪年,人们俗称《圣历碑》。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三有录文,并称此碑“碑首篆额‘大周李君修功德记’八字,已剥落……”
1759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此碑有:“时大历十一年(776年)龙集景辰八月十五日辛未建”的纪年,俗称《大历碑》。《西域水道记》称此碑曰《大唐李府君修功德碑》,《西陲石刻录》及李永宁文章称曰《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陇右金石录》称曰《李府君...
1760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镌刻于《大历碑》碑阴,并有“口口元年岁次甲寅拾月庚申朔伍日甲子口”的纪年,据各家考证,残缺年号乃唐昭宗乾宁年号,故人们简称曰《乾宁碑》。碑额篆书四行,行三字,名曰《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近年各家文章均以碑...
1761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见证。莫高窟是丝绸之路及敦煌地区光辉历史的集中反映。它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中除受外来影响外,敦煌地区的豪门大姓对莫高窟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762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早在两千多年前,陇西李氏就是陇西这一地区的望姓。汉初,陇西李氏已分为狄道和成纪两大房派,到了唐代,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陇西李氏定著者已有四房,即武阳、姑臧、丹阳和敦煌。武阳和姑臧房均出自凉武昭王之后,丹阳房出自东莞太守雍之后,敦煌...
1763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圣历碑》载:远祖頠、显祖昭,其事迹史载不详,无可考稽。曾祖穆,《北史》《周书》《隋书》均有传。
1764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到了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当李大宾凿窟立碑时,距离李克让第一次立碑已逾17年之久。此时敦煌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敦煌形势危在旦夕,但李大宾仍继续在莫高凿窟建寺,立碑作记,还称自己是兴圣皇帝(李暠)13代孙,“六代祖宝”。这一联系举动,...
1765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兵逐蕃,收复敦煌。又经过两年的征战,先后收复了被吐蕃奴隶主贵族侵占了百多年的瓜、沙、伊、西等十一州。
1766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陇西李氏是我国姓氏中的最大姓氏。本固枝繁,图籍縻广,陇西李氏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业绩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论政治、经济或科技、文化领域多李姓俊杰之士。
1767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陇西李氏是我国姓氏中的最大姓氏。本固枝繁,图籍縻广,无论国内或旅居海外的李姓族人,都尊陇西为其郡望,以示不忘其根;以陇西堂为统一堂号,以示不忘其宗。
1768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陇西李氏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业绩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他们所做的贡献又是多方面的,仅就敦煌莫高窟这一佛教石窟的建造而言,陇西李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769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论政治、经济或科技、文化领域多李姓俊杰之士。他们或叱咤政坛,纵横捭阖,掌握国家民族之命运;或善于理财,驰骋工商界,成为国际著名企业家,故有“华人富豪多李姓”的情况;[1]有的或在科学领域独领风骚,为世人所仰望,如获诺贝尔...
1770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 类型: 正文
陇西李氏入闽考包含引言、陇西李氏入闽的几支主要宗系、结语的内容介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