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44 / 1334
214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城区主要街巷15条, 口,西至舟曲林业局机修厂, 眼峪冲积扇地,东依驼岭山,总长度4768米。最长沿河路,东起瓦厂城关粮站门全长2100米。上街最短,102米。
214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夕,8个乡(镇)公所,多是公有土木结构平房,每个乡公所仅10余间简陋的房屋。50年代,不少乡政府因无公房利用庙宇或借用民房办公。60〜70年代,国家投资修建各乡政府,一般是土木结构瓦房,部分为砖木结构瓦房。
214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青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几乎无污染现象。以后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气候条件变化,气温上升,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逐年使用农药、化肥,人口迅速增长,工业任意排放垃圾废物,环境、空气、水源受到污染。
214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县城公房归财政和文教局分管,经常修缮和陆续改修,公房面积逐步增加。
215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地面污染,舟曲县城农民将农家肥料堆放到街道旁,不仅影响市容,且对环境和地面造成严重污染。其次农家饲养的猪、狗家畜,不严加管理,任其街上乱跑,拉撒粪便,也是地面污染的一个因素。另外,城内每年要产生上百吨垃圾,由于缺乏清运工具,远不能满足清洁要...
215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40多年来,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较少,更未形成定期检查制度,仅在1984年5月4日枯水期和是年10月10日丰水期,曾请武都地区卫生防疫站和甘南州卫生防疫站对县内部分乡村水源进行过两次采样检验。
215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70年代,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卫生部门始对县城地面污染初步治理,在南街新建一处砖混结构公共厕所,由于基础差,污便流入居民房舍,后拆除。又于80年代在城南广坝汽车站西复建一座公厕。但仍不能满足居民之方便。1979年县卫生部门始招收3名清洁工...
215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9年1月1日,始对国营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地方政府的各项预算外资金和所有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皆征收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当年应缴纳调节基金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预算外企业。税后利润不足5000元,个体工商户税...
215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前,西固设盐牧官,专司西固所盐课征收。清末设土药统税局,专管烟(鸦片)款征收。民国初〜24年,禁烟局(所)经办禁烟产、销二税。31年6月,西固县田赋粮管理处始统管田赋及工商各税的征收,有税务稽征员3名,除由田粮科直...
215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境农业税开征早。秦至南北朝称“田租”,唐初官田为赋。元末明初称税粮。明洪武年间,西固官地19亩2分5厘,每亩均派夏秋粮9升6合5抄、民地94顷39亩8分,每亩该夏秋粮6升8合4勺4抄5撮。
215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前,西固分销西和县盐,额引(运盐凭据)100张,每张额盐200斤3两,征课银5钱8分5毫1丝6忽,计征银58两6钱8厘5毫。
215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西固县经济萧条,加以连年战乱,人民困苦不堪,财政收入甚微,秩序混乱,主要依赖田赋附加和苛捐杂税。新中国成立后,西固县人民政府恢复经济,整顿财政,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指导下,从生产入手,合理组织财源、税源,使财政工作逐步...
215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西固财政收支状况不详,据《西固州同赋役全书》载,自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原额经杂银336两7钱5分,遇闰加银9两5钱,在起运银内留支。
215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西固县未建立县地方财政。23〜24年(1934〜1935),国民政府先后公布《划分省县收支五项原则》和《财政收支系统法》,规定县财政及乡镇一切收支编造预算,西固县于27年始编制县级预算。
216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12月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财政科。1954年7月更名财粮科。后,几度更名财税局、财粮部、财政局“文化大革命”时期于1968年撤局,入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