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6260 条 15 / 1084
211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聊城市动植物资源有赤狐、狸、獲、黄鼠狼、鼹鼠、草兔、刺猬、蝙蝠等。
212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自古旱涝灾害并存。1644-1911年 (清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共发生旱灾101年,平均2.7年1次;涝灾96年,平均2.8年1次。在旱灾年中,特大旱年3年,平均89年1次;大旱年17年,平均16年1次;中、小旱年81年,大致3年1次...
213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自古旱涝灾害并存。1644-1911年 (清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共发生旱灾101年,平均2.7年1次;涝灾96年,平均2.8年1次。在旱灾年中,特大旱年3年,平均89年1次;大旱年17年,平均16年1次;中、小旱年81年,大致3年1次...
214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黄河溃决黄河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铜瓦厢改道至1938年间,沿境河段发生决溢计有30余次,口门53处,其中临黄堤40处、北金堤13处,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伏讯,寿张东纸坊北金堤决口,洪水决城,官署、庙宇...
215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冰雹几乎年年发生。建国后,1949〜1996年间,年均降雹次数0.6〜1.8次,大致轻灾5年2〜4遇,重灾5〜10年1遇。1年之内春、夏、秋3季均有发生,最早出现在4月上旬,最晩为10月下旬,集中出现在6~7月份,其中6月份占年...
21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干热风几乎年年发生,集中发生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轻干热风年平均出现4~5天,出现年率83〜100%;重干热风年平均出现1.5-2.4天,最长持续时间达7天,出现年率57〜89%。干热风常造成小麦青枯逼熟,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年份减产...
21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春播期(4月11~30日)低温连阴雨,多年平均出现0.4~0.6次,出现年率为39〜54%,最长持续时间,低温为6天,连阴雨为12天。
21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来,区内农作物虫害种类繁多,常年受灾面积2170万亩次(防治面积占70~80%),按其演变和发生情况大体分为5种类型。
21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479年(明成化十五年)至1996年的500多年间,境内见于史书记载及仪器记录的三级以上有感地震64次,其中破坏性地震7次。1479年10月,观城发生5.0级地震,震中毁官舍民居。
22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自明洪武年间起,聊城境内即有户口记载,由于各时期的统计方法、范围不同和资料的疏漏,难以准确反映历代人口的兴衰过程。建国后,户籍制度逐步完善,人口统计趋向科学化、系统化。建国初期,区内人口增长迅速。1957年,全区总人口由1949年的293....
221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聊城全区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力平等。规定男20岁,女18岁,始得结婚。1965年,中共中央提倡晩婚。1973年,农村青年提倡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城市男女青年均提倡25...
222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聊城全区迁入人口57271人,迁岀人口40079人。1990年,全区迁入人口72473人,迁出人口36815人,迁入人口比迁岀人口多35658人。1995年,全区迁入人口51824人,迁岀人口38901人。1996年,全区迁入人...
223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来,聊城区内人口密度不断增加。1949年,全区人口每平方公里342人,1979年每平方公里498人,1982年7月1日每平方公里512人,1990年7月1日每平方公里达到605人。41年间全区每平方公里增加了263人。1990年人口密...
224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査时,聊城区内有汉、回、满、壮、朝鲜、蒙古、白、彝、布依、侗、达斡尔、傣、苗、藏、维吾尔、纳西、土家族等17个民族。以汉族人口最多,共438058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11%,比1964年增加1156776...
225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向全国人民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结合这一指示精神,区内推行计划生育责任制,在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时,实行“一票否决”(即达不到计划生育指标的单位不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