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冰雹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2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冰雹灾害
分类号: S761.4
页数: 2
页码: 92-93
摘要: 建国前,境内冰雹几乎年年发生。建国后,1949〜1996年间,年均降雹次数0.6〜1.8次,大致轻灾5年2〜4遇,重灾5〜10年1遇。1年之内春、夏、秋3季均有发生,最早出现在4月上旬,最晩为10月下旬,集中出现在6~7月份,其中6月份占年降雹次数的40%。
关键词: 冰雹灾害 自然灾害

内容

建国前,境内冰雹几乎年年发生。建国后,1949〜1996年间,年均降雹次数0.6〜1.8次,大致轻灾5年2〜4遇,重灾5〜10年1遇。1年之内春、夏、秋3季均有发生,最早出现在4月上旬,最晩为10月下旬,集中出现在6~7月份,其中6月份占年降雹次数的40%。
  冰雹多发生在下午、傍晚和上半夜,常伴有8~10级以上大风,一般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最长持续1个多小时(1965年4月29日,临清、冠县、聊城、东阿等县市部分公社)。其雹粒小如豆、大如枣、最大似鹅卵,一般直径5-15毫米,最大120毫米,罕见重600克(1965年4月29日阳谷古柳树村)。积雹深度,轻灾区半铺地面,重灾区平均积深2〜5毫米,个别地方积深达300毫米(1965年4月29日东阿县刘集一带)。
  危害区内的冰雹多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或东北移动出境,以西部和中部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其主要路径有4条:第一、二两条均来自河北省,一条经临清西部、冠县中部,穿越聊城市与莘县交界地带及阳谷中部,向东南转移出境;另一条自临清西南部、冠县东北部,穿越聊城中部,经阳谷东北部,到东阿西南部出境入荷泽地区。第三、四两条均来自夏津县,一条自临清东部穿越在平和聊城东部,到东阿北部入齐河县;另一条经临清东北部、高唐西南部向东北转移出境。另外,还有一条自平原入高唐西北部,冰雹途径亦常年构成灾害全区多年平均雹灾面积11.9万亩,1960、1964、1976、1977、1980、1986、1987、1989年等为多灾年份,雹灾面积20-60多万亩,1965、1978、1982年和1990、1996年为重灾年份,雹灾面积达80-100多万亩,重灾区大部分农作物被砸绝产,林、果、苗、木、房舍遭受严重损坏,人、畜、家禽均有伤亡。
  1990年6月23日〜7月9日,全区3次遭受风雹袭击,涉及84个乡镇1650个村庄,受灾面积194万亩,其中成灾面积98万亩,倒塌房屋5180间,刮倒树木86.136万株,损失水果6.5万公斤,刮倒通讯供电线杆524根,线路3000公里,1000多座桥、涵、闸等水利工程建筑物也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4亿多元。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