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山东平阴风物志
济阳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
辛氏三代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济阳县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历城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长清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辛亥革命在山东
莒南县文史资料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历城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即墨文史资料
青州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四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明水撷英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安丘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章邱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民俗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德城文史
莒南文史资料第二辑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济南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德城文史
青岛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历城名人
平阴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黄岛文史资料第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城文史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商河文史
德州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五辑
胶南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李沧文史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德州文史
商河文史
安丘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六...
莱西文史资料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郯城县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城文史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德州文史
历城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長清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临沭文史资料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胶州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章邱煤矿史料
济南政协史料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沂南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德州文史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德州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历城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德州文史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市中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资料第一辑
莒南县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城文史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李沧文史 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德州文史(五)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阴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历城文史资料
当代中国的山东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黄岛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四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章丘老字号
文史资料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安丘文史资料
李沧文史第四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
莒南文史资料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山东文史集粹
历城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罗庄区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第十辑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槐荫文史资料
蒙阴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四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历城名胜古迹
德州文史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州文史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231
/
4002
3451
一、矿产资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自然资源中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包括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非金属矿,燃料矿产.石油、天然气储量都非常可观。地下热水非常丰富的内容.
3452
二、生物资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资源中首先是栽培植物,有农作物,蔬菜,林、果、桑、柞、茶,其次是野生植物。野生植物分为7大类:药用植物,油脂类植物,淀粉糖类植物,芳香油类植物,纤...
3453
第三节 人口与行政区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是中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省份之一.并且是个多民族的省份.进行多次的行政区划的沿革.至此,山东省共辖9个市、5个地区,包括33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92个县。济南市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驻地。
3454
一、人口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是中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省份之一。一九八五年底,全省有7695万人,仅次于四川、河南,居全国第三位。另外山东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3455
二、行政区划的沿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行政区划的沿革,在各个历史沿革的时间年份里,发生的设立专区情况,至此,山东省共辖9个市、5个地区,包括33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92个县。济南市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驻地。
3456
第二章 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山东人民自古就在黄河下游一带生活,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山东古代文明。远古时代的山东是东夷族聚居的地方,因而可以把这一时期的文化统称为东夷人文化。齐鲁古国发展的衍变.山东还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齐...
3457
第一节 东夷人文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人民自古就在黄河下游一带生活,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山东古代文明。包括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北辛文化的阶段以及大汶口文化的阶段还有龙山文化阶段的相关内容.
3458
一、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历史久远,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山东人,可以上溯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最早的山东人是沂源人.继“沂源人”之后,山东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山东人的祖先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艰难的发展历程。
3459
二、北辛文化阶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辛文化是以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命名的,距今约七千年到六千年,属于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至中期阶段。北辛文化阶段,人类主要依靠打制的石斧和磨制的石铲垦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内容.
3460
三、大汶口文化阶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大汶口文化从距今约六千年开始,大约经历了近二千年的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首先,生产工具有了进一步改进.其次,家畜饲养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业与手工业开始分离。居住条件也有了改善的内容。
3461
四、龙山文化阶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龙山文化因首先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是那个时代东夷人创造的一种更高水平的原始文化。龙山文化阶段的房屋建筑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土台式建筑和土坯砌墙式建筑。龙山文化阶段,原始宗...
3462
第二节 齐鲁古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齐鲁古国的历史衍变.夷夏两族关系,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夏初夷夏之间的这场长期斗争,最后打破了以往东夷与诸夏两大势力的均衡联盟...
3463
一、夷夏两族关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夷夏两族关系,夏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夏朝的历史,特别是夏朝前期的历史与山东地方有密切的关系。从中国西部东迁的夏族和原住在山东地方的夷族结成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联盟的首领分别由夷、夏两族轮流担任。权力是和...
3464
二、商汤灭夏统治中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夏朝自禹始建,到桀灭亡,一共传了14代、17王,夏朝后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和山东关系更为密切。到夏朝末年,商已经成为东方的一个势力强大的方国。
3465
三、齐鲁立国八百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代,曾一度强盛过,但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它不作改革、不敢进取,始终处于不景气状态,在“七雄”中没有位置,于公元前二五六年为楚所灭。齐灭宋后,直接威胁到了三晋和楚,秦也感到不安。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再次攻齐时,齐一触即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