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山文化阶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11
颗粒名称: 四、龙山文化阶段
分类号: K871.13
页数: 1
页码: 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龙山文化因首先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是那个时代东夷人创造的一种更高水平的原始文化。龙山文化阶段的房屋建筑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土台式建筑和土坯砌墙式建筑。龙山文化阶段,原始宗教有了发展,在遗址中发现了卜骨,当时可能出现了巫人。龙山文化年代,正是中国中原地区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建立的时期。文明时代代替了原始时代,山东先民与中原地区人民一起进入了奴隶社会。
关键词: 山东省 东夷人 龙山文化

内容

龙山文化因首先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发现而得名。据科学测定,龙山文化大约在公元前二四〇〇年至公元前一九〇〇年之间。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而且有两者叠压在一起的遗存。这充分说明,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是那个时代东夷人创造的一种更高水平的原始文化。
  龙山文化阶段的生产力又朝前迈进了一大步。生产工具不仅有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等,而且出现了新型的收割工具镰和长方形、半月形的双孔石刀,还有大型长方形五孔玉刀、长条形玉锛。骨制工具有铲、凿、锥、针、箭镞等。蚌器有刀、镰、铲等。陶质工具出现了纺轮、网坠、制陶工具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遗址中发现了少量铜制工具。制陶手工业又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精美的黑陶器物,普遍采用轮制技术。代表器物有颈腹相连带冲天流的鬶,鸟头形足的鼎,柄部有竹状突棱的浅盘豆,单把或双耳杯等。并且出现了制作精细的“蛋壳陶”,它“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充分显示了古代山东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龙山文化阶段的房屋建筑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土台式建筑和土坯砌墙式建筑。在住房的附近,还常发现各种窑穴,形状像袋坑,底平整,显然是储存物品用的。
  龙山文化阶段,原始宗教有了发展,在遗址中发现了卜骨,当时可能出现了巫人。龙山文化年代,正是中国中原地区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建立的时期。文明时代代替了原始时代,山东先民与中原地区人民一起进入了奴隶社会。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