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齐鲁立国八百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15
颗粒名称: 三、齐鲁立国八百年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2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代,曾一度强盛过,但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它不作改革、不敢进取,始终处于不景气状态,在“七雄”中没有位置,于公元前二五六年为楚所灭。齐灭宋后,直接威胁到了三晋和楚,秦也感到不安。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再次攻齐时,齐一触即溃,齐王建被俘。在山东地区立国八百年的齐国最后灭亡了。
关键词: 山东省 齐鲁古国 齐鲁立国

内容

商朝晚期,连年对东南夷人用兵,商纣王又整日迷于歌舞淫乐。公元前一〇二七年,武王伐纣的大军到达离商都朝歌仅10公里的牧野。商纣王仓促应战,驱赶大批奴隶和从东南夷抓来的俘虏上阵。“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①(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第124页。)周军逼得商纣王登上鹿台,引火自焚。商朝灭亡了。
  周朝建立后,自武王始,几代国君都曾经大封诸侯,意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现对全国的统治。为了加强周王朝对东方的控制,周封姜太公为齐侯,统治薄姑氏的土地和人民,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周公的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建鲁国。自此,齐国、鲁国作为东方大国,成了周王朝的两大支柱;据《国语·齐语》记载,齐国“地南至于〓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大致说来,相当于今天山东境内黄河、胶济铁路和莱州湾之间的地带。姜太公到齐国后,采取了进步的政策,使齐国经济、文化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大国。鲁国,北及泰山,东过龟山、蒙山,南沿泗水,包有凫、峄诸山,封疆特别大,成为一个代表王家镇抚徐、奄、淮夷以及僻远“海帮”的东方大国,又是一个将周文化与东方文化融合一道的“礼义之邦”。齐、鲁作为东方大国,在西周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扮演了诸侯争雄中的霸主角色。
  公元前七七〇年,周平王东迁,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代,群雄争霸的乱世开始。首先站到时代前列的,是辅佐齐桓公的管仲。管仲相齐后,立即着手改革。他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成效明显,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当时政通人和,遂成霸业。
  公元前四七五年,中国进入战国时代,魏、楚、韩、秦先后变法,很快强大起来。齐国到齐威王主政时,拜邹忌为相,大胆实行改革,招贤纳士,广开言路,奖励进谏,终于大振国力、军力;在军师孙膑的指挥下,经过齐魏的桂陵和马陵之战,齐国又一次强盛起来。公元前三三四年,魏惠王率韩国和其他小国国君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标志着齐已代魏成为东方的霸主。公元前二八六年,齐国灭掉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鲁国在春秋时代,曾一度强盛过,但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它不作改革、不敢进取,始终处于不景气状态,在“七雄”中没有位置,于公元前二五六年为楚所灭。齐灭宋后,直接威胁到了三晋和楚,秦也感到不安。公元前二八五年,秦攻齐,取九城。第二年,由燕国乐毅率燕、秦、韩、赵、魏5国之兵伐齐,六个月中连下70余城,攻破齐都临淄。后来,虽经田单“大摆火牛阵”,打败了燕军,70余城重新克复,但齐国经此重大挫伤,元气再也恢复不起来了。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再次攻齐时,齐一触即溃,齐王建被俘。在山东地区立国八百年的齐国最后灭亡了。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