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36 / 2343
2026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画像石产生于汉代绝非偶然,它与当时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和客观因素息息相关。物质基础的高低,往往制约着上层建筑的发展水平。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艺术创作,时常受到地域文化积淀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鲁南地区北接齐、鲁,南属楚国辖制,深受齐、楚文化和...
2027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地处黄淮流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和低洼地带,是居民从事以农耕为主,渔猎蚕织为辅的多种经营的良好场所。两汉时期,这里的农业生产已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滕州市宏道院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已使用短辕的一牛挽犁,比长辕的二牛...
2028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齐文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格局和风土民情。枣庄汉画像石表现的格斗、角抵、蹋鞠、博戏、玉兔捣药、蟾蜍炼丹、仙人鹿车、斗鸡、建鼓、乐舞、杂技等画面,反映了齐国的民间风俗和齐文化所施加的深远影响。
2029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战国时期的枣庄,南部并人楚国势力范围。由于受楚文化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和神巫文化影响,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象、轻歌曼舞、信鬼好祀等内容构成了枣庄汉画像石又一特色,使不少画面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
2030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是山东汉画像石墓和小祠堂分布最丰富地区之一,作为画像石重要载体的石椁、石墓分布广泛。椁是墓葬中设在棺材外围的套棺,借以保护内棺和尸体不受外力挤压。用石椁替代木椁,具有坚固、防朽等优点,还可利用四壁镌刻驱邪祈福图案。石墓是模拟阳宅构建的墓...
2031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石椁形制分为两类:一是单体石椁,由盖顶石、铺地石和周围四块石板扣合而成。二是双体石椁,在单体基础上将头部、足部挡板加长而成,近似正方形石椁,在中间再加一块长隔板,分成两个墓室。为了配置严密,挡板结合处往往凿有卯榫。画像通常刻在四壁内和隔板两...
2032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石墓画像是指石室墓中的石刻画像和砖石混合墓中的石刻画像。石室墓出现于西汉晚期,延续并贯穿于整个东汉时期;砖石混合墓始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中晚期。这两类墓葬以东汉时期居多,墓中画像对研究汉画像石的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2033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代小祠堂是墓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人对死者祭祀凭吊的场所。祠堂内部空间布置各种题材画像,一是对死者表示怀念,祈盼其早日升天成仙;二是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借此彰显孝行,勉励生者。此外,还具有观瞻作用。
2034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汉画像石表现的题材内容,大致归纳为五类:(1)社会生活,表现农耕、纺织、冶铁等农业、手工业的场面;有亭、台、楼、阁、水榭等建筑画像;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讲经等世俗场面;有胡汉战争、宗教等内容;还有驱鬼辟邪等巫术图像。(2)...
2035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农耕画像,在滕州发现2石,山亭区1石。滕州市黄家岭出土的农耕图,一人扶犁驾一牛一马耕田,后面一人使牛拖拉耱耢类器物,正在耙田碎土。画面左边有人挑食而来,三人正手挥锄头耘田锄草,其后一人抱篓播种。整幅画面表现了畜力耕田、平整土地、播种、耘田劳...
2036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代饮食文化,包括了用餐制、饮食用具、饮食材料、饮食礼节等丰富内容,在2000多年的熏染中,形成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中国式的饮食文明。汉画中丰富多彩的饮食起居图像,正是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最好的展现。
2037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代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汉代建筑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内容。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阶段。枣庄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各式各样建筑图像,其中滕...
2038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汉画像石上大量的乐舞百戏画面,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汉代文化艺术的繁盛景象,为后人研究汉代音乐、舞蹈和杂技等提供了大量的、十分难得的形象化资料。枣庄画像石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弄丸、倒立、撞戏、斗鸡、斗牛、角抵、跳丸飞剑、沐猴舞、擎戴...
2039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古时马车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枣庄地区出土的墓葬、祠堂汉画像石中,最常见的画面就是车马出行。汉代车辆名称繁多,制式多样,用途不一,以单马或双马驾车者居多,但也有级别较高的驷马安车。汉画像石中最常见的车有轺车、辎车、軿车、轩车、牛车、羊车、辊...
2040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汉画像石中,有一定数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画像,主要反映汉代社会以古为鉴、以善为师、以恶为戒、以孝为先的教化思想。这类题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主要着眼于伦理教化,崇尚忠孝名节,提倡仁、义、礼、智、信,发扬人伦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封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