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历史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58
颗粒名称: 一、社会历史原因
分类号: K879.42
页数: 1
页码: 338
摘要: 枣庄地处黄淮流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和低洼地带,是居民从事以农耕为主,渔猎蚕织为辅的多种经营的良好场所。两汉时期,这里的农业生产已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滕州市宏道院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已使用短辕的一牛挽犁,比长辕的二牛抬杠明显进步。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历史原因

内容

枣庄地处黄淮流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和低洼地带,是居民从事以农耕为主,渔猎蚕织为辅的多种经营的良好场所。两汉时期,这里的农业生产已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滕州市宏道院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已使用短辕的一牛挽犁,比长辕的二牛抬杠明显进步。牛耕画面还见于滕州市黄家岭、山亭区垌城出土的汉画像石,此外还展现了耕地、耙地、施肥、播种多道工序。这些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劳作场面,说明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汉代枣庄地区冶铁业发达,铁矿石蕴藏丰富,可供开采的矿山比比皆是。迄今已在枣庄境内发现汉代冶铁遗址10余处。分布在市中区孟庄镇的土城冶铁遗址,除了遗留有重达数吨的炉底铁块和炼渣外,遗址范围内普遍发现铁渣堆积。滕州市皇陵岗冶铁遗址还出土了 “山阳二”和“巨野”标志的铸铁陶范,炉床北部遗留千斤重的铁块,并有铲、犁铧、镰、锛、锸、剪等农具和生活用具出土。当时铁器不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还充当制作其他手工艺品的工具,为开凿石材、雕凿画像石提供了极大便利。
  枣庄地区素产桑麻,是纺织品重要产地之一。山亭区桑村镇西户口村出土的一块凸面线刻画像石,画面上层左下角刻有织机、纺线图像。滕州市龙阳镇出土的纺织画像石中,刻有络车、纬车、织机等纺织工具,表现了纺线、络线、摇纬、织布的繁忙操作景象。另外,滕州市的黄家岭、造纸厂、羊庄镇后台等地,都出土过纺织画像石。许多纺织画像刻在楼阁庭院的一角,说明它是地主庄园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汉时期,枣庄地区涌现了许多经学大师,弟子遍布天下。儒家重视伦理,提倡孝悌尊亲思想。朝廷实行的察举、征辟制度,依照儒家道德标准选拔官吏。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