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279 条
2021年
426 条
2022年
290 条
2023年
156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79 条
专题知识
608条
交通
41条
其他
177条
动物
127条
区域
14条
数据统计
487条
景区
51条
植物
147条
民俗文化
326条
水果
69条
物产
36条
矿物
54条
粮食
62条
药物
17条
蔬菜
58条
货物
4条
黄牛
1条
颗粒列表
共 2279 条
126
/
15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876
灌香糖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专题知识
灌香糖,又名灌芝麻心糖、中空麻条糖、统管糖等,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末清初时,南城民间就制作此糖以庆丰收与祈祝明年更上一层楼。其成分主要是芝麻、饴糖,它们象征着芝麻开花节节高,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强,生活像蜜糖那样甜之意。 ...
1877
柿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专题知识
柿饼是用鲜柿加工成的蜜饯食品。柿果大肉肥,无核,皮细而障,汁液丰富,味甜,故被人们称之为“小蜜罐”。柿子不仅好吃,还有医疗保健功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柿子“味甘寒,无毒”。能“通鼻气,治肠胃不足,解酒毒,压冒热,止口干”。现代科学检...
1878
红薯片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薯片,是一种将薯片干片置锅内砂炒后的民间土产,其制作历史有数百年之久。由于风味独特,历来为南城民间秋冬季的应时小吃。 [原料]鲜红薯干,河砂适量。 [制作]先将鲜红薯洗净去皮,切成1.5-2厘米厚的片,置清水中浸泡10~15分钟,漂去...
1879
麻姑食茯苓成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盱江西岸,离南城县城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麻姑山。古书《云籍七签》和《名山志》上记载:“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唯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由此可见,麻姑是天下名山中的名山了。凡名山必有佳话,麻姑山也不例外...
1880
麻姑姐妹分三山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麻姑山,古时本无名,只是终年云遮雾绕,若影若现。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麻姑山,正是神仙修炼所在。 山中有一洞,名丹霞。洞中有一老妪,居山多年,饥食野果渴饮泉。一日,老妪醉卧丹霞,忽闻霹雳惊响,半空落下三颗明珠,坠入腹内。老妪蹶起,...
1881
上瑶池献酒贺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传说苦干年前,吴境盱江的麻坊,有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美貌善良,正值妙龄,尚未婚配,大家称之麻姑。当时,天降瘟疫,蔓延数十里,死者十之七八,麻姑的父、弟、哥、嫂相继病死,老母也卧床病危。她悲痛之余四处寻求良医良药。邻近一老汉,也病息奄奄。小儿子...
1882
酿美酒庆贺母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神仙传》里说,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履在水面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脚踩芦叶渡海相媲美。二是能掷米成丹砂。 麻姑曾自诩她已经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还说现在的蓬莱水也...
1883
麻姑回乡送宝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传说,很早以前,麻姑上天给王母娘娘献寿酒,众神仙喝后赞不绝口。王母寿宴摆了七天,令众仙女歌舞助兴。连日的歌舞酒宴。麻姑感到又累又烦。趁着王母娘娘醉眼朦胧,麻姑假装更衣,离开瑶池,回家去了。 天上一天,人间已是一年。自从麻姑上天以后。麻姑山连...
1884
“天一山”石匾传奇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我国杰出的楷书书法宗师——颜真卿,不但书艺精湛,其人格也极为高尚,后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他一生光明磊落。不畏权势,廉洁奉公,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十分令人敬佩。 在大唐历六年(公元771年)4月,鲁公在江西省抚州任刺史时,一次在南城县麻姑...
1885
李觏故事今尚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巧对下联斗恶僧 北宋思想家李觏,幼年就聪明过人,七岁会写文章,九岁能吟诗作对,从小便由父亲带来麻姑山居住。 麻姑山上有座仙坛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老一少。那少和尚年近三十,虽已受戒,但极不守佛法,爱色贪财,好吃妄为,百姓皆骂他为“恶僧...
1886
汤显祖游麻姑山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自从北宋大思想家教育家李觏在麻姑山授徒讲学以后,历代都有人在山上办学,到了明代,麻姑山丹霞村开了个“丹霞学馆”。由一个落第的秀才做先生,大家称他为“丹霞先生”。 当时,文人相轻的风气盛行,遇上来游馆的同行,则必须特别小心对付。否则,游馆先生...
1887
王安石授计巧断案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宋庆历年间,王安石来麻姑山,游览访友。就在他上山这天,山上发生一起兄弟殴斗事件,闹到族长那里要求调解。 族长是个糊涂人,只因会巴结知县,当上了族长。他常在乡邻面前吹嘘说知县是他的先生,借知县的名义吓唬老百姓。他问这俩兄弟为何争吵?兄弟俩互相...
1888
朱熹讲学源头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源头村位于南城县上唐镇境内。数百年来,这里流传着南宋理学家——朱熹老先生讲学赋诗的佳话。 七百多年前,源头村叫蛤蟆窝。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只要不是荒年,村中百姓大都衣食不愁。因此,这里聘师讲学的风气很盛。 当...
1889
罗玘应对得娇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罗玘是磁圭人。明朝进士。他二十四岁赴京应试。一天,路过一个村舍、只见夕阳西坠,时近黄昏。正在投宿无门之际,忽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手扶藜杖、安闲地走了过来。罗玘连忙上前,稽首问安道:“请问老丈,此处有借宿的地方么?”老丈问明了情况,知他是前...
1890
曾燠自学中状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曾燠的父亲是个穷秀才。曾燠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先后亡故了。他无依无靠,只好帮财主江仁富打长工。曾燠从小随父读书,酷爱书籍,于是提出;做工可以不拿工钱,但要借阅江家的书籍。江仁富喜出望外,马上与曾燠协定:三年之内,不拿分文工钱,只供给粗菜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