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姐妹分三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64
专题名称: 麻姑姐妹分三山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27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麻姑山,古时本无名,只是终年云遮雾绕,若影若现。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麻姑山,正是神仙修炼所在。 山中有一洞,名丹霞。洞中有一老妪,居山多年,饥食野果渴饮泉。一日,老妪醉卧丹霞,忽闻霹雳惊响,半空落下三颗明珠,坠入腹内。老妪蹶起,乃南柯一梦。十月分娩,竞一胎生下三个女儿。长女,晨曦初露,天色麻亮时生,取名麻姑;二女从之,取名从姑;三女为后,后者,尽也,尽者,毕也,取毕姑。 麻姑、从姑、毕姑随母居丹霞洞。老妪无乳,哺之以酒泉。十八年后,“三姑”已成窈窕淑女。麻姑生性乘巧,琴棋书画,无师自通。一日,母女四人登顶环顾,但见云开之处,盱江、黎河迎面而来。盱江东岸,隐约露出石峰一座,其状如人踞坐。再朝东,又一山雄峙,好不壮观。老妪曰:“彼二山与此山何为佳?”三姑杂然相谓:“未登其山,不识真面目。”老妪曰:“然。吾观彼山,亦非凡境,汝等分而居之可乎?” 是夜,丹霞洞通明透亮,从姑、毕姑与老妪既寝,独麻姑不得入寐。麻姑自忖:吾居此山十八年,若就他山,情难却也。麻姑一时情动,起身步出洞外。忽闻一声响,半空中跃现明珠一颗,光芒四射,整个山壑如同白昼。麻姑奇之,欲回洞时,又见一九色鹿奔至,口衔一锦绢,上书“麻姑恋此山,此乃麻姑山”。复视之,九色鹿早已不见。麻姑心领神会,望空而拜。 日已明,老妪偕三姑至酒泉。老妪举觞曰:“今日分山而居,汝等饮此酒,无忘酒泉哺泉之恩。”饮毕,老妪又谓曰:“今日分山,以梳髻分次第,先者居此山,次者另山而居”。 麻姑疾步奔至月泉,此月泉与酒仅十余步之隔,水明如镜,麻姑刚披泉梳洗,不防风乍起,吹起秀发,早在麻姑头上结成一个又圆又高的发髻。老妪视之,大笑曰:“麻姑为先,居此山也。”从姑、毕姑梳毕,哭拜而去。遂此,三山便麻姑、从姑、毕姑为名。 采来灵芝酿美酒 传说,麻姑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十分能干,美名传遍了四州八县。 有一天,一个老头路过麻姑家门口。麻姑见他脚上烂了一个碗大的口子,行走不便,就留下老头在家,每天上山采草药为老头洗敷烂脚。 两个月过去了,麻姑天天为老头采药医脚,端水送饭。老头的烂脚完全好了,心里十分感谢麻姑。 老头打算离去。临行前,他一手拉着麻姑,一手在白须上捋了一下,然后往前一指,门前的一个小石窝里,便流出了清清的泉水。 麻姑送走了老人,忽然闻到一股酒香。她惊喜地发现是从泉水窝里飘出来的,就舀了一勺尝尝,真是又甜又香。泉酒源源涌出来,麻姑就办起了酒店。 过了两年,老头子又上山来。看见麻姑就问:“嗬!怎么样,这酒泉好不好啊?” 麻姑笑着回答:“这酒泉好是好。就是没有酒糟。我家喂了几头猪,可惜没有饲料。” 老头又告诉麻姑:“要酒槽也可以办到。你去悬岩边采灵芝作引子,用门前的清泉水浸银珠米,蒸熟后闷缸几天就有酒有糟。”说完,老头不见了,泉水也不再出酒了,只出清水。 麻姑依照老头的话,冒着危险从悬岩峭壁上采来灵芝,用清泉水浸乡亲们送来的银珠米做酒,做出来的酒比酒泉里的酒更香更甜,还能驱瘟疫,祛风湿,健身体。麻姑酒从此天下扬名。麻姑的名字和酒一样流传到现在。(刘道远)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