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授计巧断案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71
专题名称: 王安石授计巧断案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28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宋庆历年间,王安石来麻姑山,游览访友。就在他上山这天,山上发生一起兄弟殴斗事件,闹到族长那里要求调解。 族长是个糊涂人,只因会巴结知县,当上了族长。他常在乡邻面前吹嘘说知县是他的先生,借知县的名义吓唬老百姓。他问这俩兄弟为何争吵?兄弟俩互相指责对方多分了父亲的遗产。族长一听,半日说不出话来。怎么断呢?想来想去,就大喝道:“双方交出多分的财物,否则我送交知县大人,严加惩处! 这俩兄弟虽然给推回去了,但事情并没搞清楚。族长正在琢磨,忽然有人跑来报告;山下来了一顶县令的轿子。族长听了大喜,忙问:“轿子到了何地?”那人答道:“已到半山。”这族长一面吩咐准备酒筵,一面飞步下山。刚到半山亭,果见一顶县令轿子上来。他气喘吁吁地高喊:“半山——先生——歇息!”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坐在轿内的王安石听到叫:“半山先生歇息”,误认为好友接他来了,因为“半山先生”是他的号名,只有挚友乡亲才知道,于是便下令停轿。 王安石走下轿来,族长一看,慌了手脚。原来不是本县的县令。错叫了名号,有戏弄官员之罪的!族长连忙下跪叩头谢罪。王安石将族长扶起,邀他对坐在半山亭的石墩上,问起当地风俗民情。族长见这位官员没有一点官架子,也就大胆地将刚才那件兄弟斗殴案详细地讲了一遍,请求王安石去“煞煞邪”。王安石思忖了一会,叫族长附耳过来,低声告诉他断案的方法。族长一听,连称“大人高见,大人高见!”拜谢而去。 族长回到村子,立即召见那兄弟俩。这兄弟俩已得知族长去半山亭迎接县令的消息,听到族长传讯,以为县令在族长家,当时吓得魂不附体,一见族长就低头下跪。那族长坐在一把交椅上,把桌子拍得登登响,高声说:“你二人都说对方多占了父亲遗产。现将你们两家的所有的财产封存,然后互相调换,哥哥得弟弟的,弟弟得哥哥的!” 族长刚宣布完判决,弟弟没有意见,哥哥却凉了半截。原来他私自多占了遗产,这一对换吃了大亏,只好向族长坦白悔罪,自动退出多占财产。一件疑难案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村里人开始对族长刮目相看,说,“想不到族长肚子里还真有点货色呢!”他们哪里会知道这是王安石教给他的妙法呢?(熊熙)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