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山”石匾传奇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68
专题名称: “天一山”石匾传奇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27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我国杰出的楷书书法宗师——颜真卿,不但书艺精湛,其人格也极为高尚,后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他一生光明磊落。不畏权势,廉洁奉公,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十分令人敬佩。 在大唐历六年(公元771年)4月,鲁公在江西省抚州任刺史时,一次在南城县麻姑山游玩,由于麻姑山的风景优美,加之麻姑仙女的故事动人,一时触发了他的书法艺术灵感,于是挥笔一气呵成地写下了他一生最为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作品,即“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这珍贵罕见的书法艺术极品。现珍藏在南城县麻姑山风景旅游区之一的仙都观内。书写后的那年秋天,年已62岁的鲁公,却为其女儿颜清陪嫁的嫁妆钱一时发愁,其夫人谢氏更是埋怨他。 这时跟随他多年的书童颜石,见鲁公一家人愁眉不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别看他年仅14岁,却十分懂事,且善解人意,机警过人,颇受他全家人喜爱。 这时恰逢南城县巨富员外危老八,正在大量买田置地,大兴土木。他长得肥头大耳,胖墩墩的鼠眉贼眼,为人奸滑,心狠手辣。他家牛马成群,奴仆数百,良田千亩。当时有文人这样描述他:“千柱落地万担粮,月骑双马夜走九妻房,包揽事说从未输,巧取豪夺赛阎王……”这一点也不夸张,不久他又将南城县西门城内一条大街全买下,自命名为“天一山”,可见他的雄心霸业。他大做生意,什么店铺、旅馆、赌庄、钱庄、迎春楼,无所不有。他暗地里勾结红、白二帮土匪,交结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横行乡里……… 这年九月十八日恰逢他六十大寿,他要叱咤风云,大显威风,欲请当地最显赫的名家给他书写“天一山”大府门头上的门匾,以光宗耀祖。正在为此事犯愁,后经跟随他多年的老心腹家奴危生提醒。是否可去抚州请刺史大人,大书法艺术家颜鲁公书写。他心一动,但随后泄气道:“我乃一介武夫,无亲无故,无往来,恐怕请不动他老人家。”但最后还是让危生携重礼去碰碰运气。 几天后,危生来到抚州颜府。并将请贴、礼品交给书童颜石,颜石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于是将危生安顿吃与住。次日一早便将请帖与礼品呈给鲁公,谁知鲁公一看,便生气地大声责备,训诉颜石道:“我从不给闲杂人等写字,你是早知道的,为何你今日犯戒,莫不是得了他钱或什么好处。快快从实招来”。颜石扑通跪在地上,哀求说:“鲁公,今日之事确是我擅自作主,不要为难他人”。鲁公厉声道:“你小小年纪,为人正直,办事不含糊。今日为何接他人的请帖、礼品,不通报老夫,到底图的是什么?”这时颜石流着泪水,伤心地说:“因为近年到处闹饥荒,天劳民怨,过几天您不是已安排好,要去南城县赈灾筹粮与款救济百姓于水火吗?您若今日接了南城县危员外的帖子和礼品,并为他写了‘天一山’这三个字,不就是等于给了他天大的面子,那么过几天我们去南城办事,并去找他帮忙,那不就是也好说话吗?这叫做礼尚往来?除此以外我决无他意,请鲁公明鉴定夺。”啊!原来你竟有如此大志与心计,今日之事是老夫错怪了你,鲁公此时感动得老泪如泉涌,于是双手挽起跪在地上的颜石。 鲁公沐浴更衣,稍微休息后便叫颜石研磨香墨。挥笔在红绵绸上一气呵成写下了“天一山”三个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斗大楷书。随后吩咐颜石将礼品和纹银一千两全部收下。交师爷充公入帐。再说那家奴危生得到了宝字后,万分高兴,马不停蹄地赶回南城县。将宝字交与危员外验看,危员外看后惊叹不止,真乃神字也,且爱不释手,随后吩咐危生好生收藏,并尽快用重金去聘请有名大石匠临摹雕刻这大石匾。限在寿辰前竣工,不得有误。 谁知过了几天后,大管家危强匆匆跑来告知危员外,说:“大事不好了,危生前两天支去了二百两银子。说是去聘请有名石匠,但至今未归,我便到库房查看,只见由他保管收藏的‘天一山’宝字其中‘一’字被剪去,人与字已无影无踪。”员外听后,顿时傻了眼,大叫一声不好了,随后急火攻心。口吐白沫,昏倒在地,一家人霎时乱了套慌了神,赶紧捶背、揉胸、掐人中、灌人参汤、请大夫等,救了半天方才慢慢苏醒。他叹了一口气,说:“快……快派一百家丁打手,四处捉拿危生……” 寿辰日期已迫近,老管家危强与员外商量,这等家里的丑事,暂时不能传出去,也不好意思再去请鲁公补写,只好出重金另聘江湖名师去添配这“一”字。但是名师来了一批又一批,添配上去的“一”字就是太碍眼。怎么也配不上。于是无奈员外只好报官,缉拿盗贼,并四处出告示:“不论僧、道、军、民、人等,只要献出被盗‘一’字,赏纹银一千两,并不追究来处。” 就在离寿辰还有三天的时间,员外急得如热锅蚂蚁,这时一操外地口音、蓬头垢面,满脸麻子的老叫化子,来到员外府门口说他知道贵府被盗去的宝‘一’的下落。并说明日上午到南城县衙门大堂上说话认货,过时不候。 员外等人闻报大喜,真是天助我也!于是次日上午在县衙门大堂口,果然是那麻脸老叫化子,从腰带中取的正是被盗去多日的宝‘一’字,并当县太爷的面,一手交钱,一手交字。那麻脸老叫化子,说这货是那天傍晚。他到山里讨饭回城的路上,只见一老家奴模样的人,倒地路旁,可能是遭劫,谋财害命而亡的,浑身都是血。我在他的腰带中得到这“一”字……员外一干人听后大声说:“死得好,老天有眼,谁叫他心怀不轨,见财起心!”随后打轿回家,令家丁打手日夜看守,并亲督石匠雕刻此石匾。 就在九月十八只寿辰的那天早上,一副重300余斤,用上等红美石料制作的,长4尺、宽2尺8寸、厚8寸,精雕细刻的大石匾嵌在危员外的大府门头上,其色彩鲜艳,线条生动有力,确是一珍稀之物。随后喜爆声山响,如桶粗的数十对蜡烛高照,相映成辉,贺喜、喝彩声不断。 然而,危员外一干人哪里知道,这一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精彩的监守自盗的盗字闹剧。导演者竟是方年才仅14岁的书童颜石,那扮演麻脸老叫化子的竟是危员外的心腹老家奴危生,也就是颜石的舅父,不然他们怎能配合得如此默契,真是瞒天过海,天衣无缝。 后来颜石用这一千两纹银的一半作为颜洁小姐的嫁妆钱,另一半作为她夫君邱匹公上京求取功名的盘钱。不久那邱匹公也不负众望,取得了武状元功名,成了国家栋梁。颜石与危生二人也被邱状元重用。从此那“天一山”石匾传奇的故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那珍稀之宝“天一山”石匾历尽劫难后,现珍藏在江西南城县麻姑山旅游风景区之一的仙都观内,与那里现在珍藏的中外书法家的二百二十八幅石雕艺术精品,相互争妍斗美。多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学习、研究、考察。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