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874 条 22 / 59
31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众教育馆民国15年建于罗川,设有阅报室,借阅新图书,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后改称 “中山民众教育馆 ”,不久撤销。
31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两代,公共文化设施有戏楼、戏台。民国时期,除增建戏楼、戏台外,县民众教育馆开办一些简陋的阅览室、展览室和阅报所。
31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社火又称 “耍故事 ”、“摆社火 ”。是在鼓乐、戏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通常在农历年末岁首排练,元宵节前后演出,正月底结束。
31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文学主要有故事、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等。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民间文学以口述形式代代传承。
32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诗经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及《诗经 ·豳风》中的《七月》等篇是包含县域先民在内的豳地人民最早的诗歌创作。
32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域书画之风源远流长。清代书法家有路谦,现当代知名书法家有高卓夫、张济堂、王希圣、范希增、雷鸿轩、王宪斌、王正民、李亚平。
32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秦腔属 “西路秦腔 ”,是县域广为流传的地方戏曲剧种,历史悠久,观众基础深厚,覆盖面大。清光绪年间,宫河镇王笃秦腔戏班活动频繁。
32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说书本为唐宋时期兴起并流传下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县内最早的说书班子少则1人,多则3人。因其人员少,道具简单,轻便灵活,故千百年来一直活跃于民间。
32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罗川书院自制木刻版,印销初级教课读物,模版专库保存。17年存放模板及书籍的3间瓦房遭火灾焚毁。年总发行2万册左右。
32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庆阳府志》据《真宁旧志》录 “真宁八景 ”为:琴山古洞在罗川城南1里抚琴山上,有山洞一个,不知何时开凿。
32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代修志,重人文轻经济;当今修志,重经济轻人文,皆多偏颇。本《艺文》章既收录本地人著作,亦收录外籍人有关本地之著作,以反映一定时期的地情人心,增强志书的趣味性、可读性。艺文分文选、诗词歌谣、碑记、墓志、对联、书笺、著述7节。
32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法欲借像以演法,须借殿以存像。今僧方慧睹梵宫颓,教清净世尊染于泥沙,慨然发补葺愿,欲拔众生悭根,扣其岁鍼月钥之赀。此院当创造时,吾祖吾父未尝不与其事。
32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宁县志》下卷中详细记录的诗词歌谣。
32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宁县志》下卷中详细记录的碑记。
33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宁县志》下卷中详细记录的墓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