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47条
析出资源
784条
图表
63条

检索条件

共 847 条 1 / 57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文前插图
3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书名页
4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版权页
5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巴州境内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可追溯到汉代以前。宋元时期的若羌县巴什夏尔玻璃器作坊遗址,展示出当时其生产规模和工艺已达较高水平。
6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国营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巴州没有全民所有制国营工业企业。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二军六师在焉耆专署首建国营工业企业2个,三年累计工业产值23.03万元。;第二节 集体工业;1950年,巴州有...
7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巴州没有全民所有制国营工业企业。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二军六师在焉耆专署首建国营工业企业2个,三年累计工业产值23.03万元。
8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1950年,巴州有2家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年产值253.2万元。1951~1953年,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8个,年工业产值在269.4万元和299.4万元之间。
9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清代和民国时期,巴州境内只有一些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当时经济较发达的焉耆县,也只有烧酒作坊10余家、裁缝50余人、银匠和铜匠各10余人、铁匠40余人、泥水匠50余人。
10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纺织工业;3000多年前,巴州境内的塔里木绿洲已有远古居民用手捻毛纺线,编织和擀毡,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地只有手工弹棉花,纺车纺线,木机织布,年产大布仅3000匹(每匹4米)。;第二节 造纸工业;民国前,巴州境内无造纸工业...
11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3000多年前,巴州境内的塔里木绿洲已有远古居民用手捻毛纺线,编织和擀毡,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地只有手工弹棉花,纺车纺线,木机织布,年产大布仅3000匹(每匹4米)。
12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巴州境内无造纸工业。1960年,农二师二十二团场建立小型造纸厂,至1967年,8年用土法生产毛边纸、卫生纸182.9吨。
13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1967年,开始筹建东方红印刷厂。1970年,建厂房6872.47平方米,内设排字、铅印、胶印、装订四个车间,有职工210人,当年开始试产。1971年,厂房面积扩大到1.32万平方米,有职工219人,当年创产值43.68万元,亏损35.88...
14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巴州皮毛制品历史悠久,但长期手工操作,工艺简单,技术落后,品种单调,生产发展缓慢,主要加工套具、皮帽、皮筒、长筒靴。1950~1953年,个体手工业者制作皮靴鞋8162双。1954年,焉耆七一皮革厂投入生产,这是巴州规模生产皮革制品的第一个...
15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巴州食品加工历史悠久,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焉耆即产葡萄酒,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焉耆多葡萄酒”。粮食加工主要靠水磨和“档档磨”,榨油采用“居尕孜”(维吾尔族用的一种木杠榨油工具)。据《喀喇沙尔事宜》记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办...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