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印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01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印刷
分类号: F426;F293;F326
页数: 2
页码: 596-597
摘要: 1967年,开始筹建东方红印刷厂。1970年,建厂房6872.47平方米,内设排字、铅印、胶印、装订四个车间,有职工210人,当年开始试产。1971年,厂房面积扩大到1.32万平方米,有职工219人,当年创产值43.68万元,亏损35.88万元,主要承印政治理论书籍和少量学生课本。1974年,东方红印刷厂更名为新疆新华印刷二厂(简称新华二厂),隶属自治区出版局。是年,排字车间培训22名蒙古族职工,排印蒙古文书籍。
关键词: 平方米 出版局 自治区 劳动生产率 实现利润

内容

1967年,开始筹建东方红印刷厂。1970年,建厂房6872.47平方米,内设排字、铅印、胶印、装订四个车间,有职工210人,当年开始试产。1971年,厂房面积扩大到1.32万平方米,有职工219人,当年创产值43.68万元,亏损35.88万元,主要承印政治理论书籍和少量学生课本。1974年,东方红印刷厂更名为新疆新华印刷二厂(简称新华二厂),隶属自治区出版局。是年,排字车间培训22名蒙古族职工,排印蒙古文书籍。1977年,新华二厂承担《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学生课本印刷,当年盈利2万元。1979年,蒙古文排字组因货源不足而解散,但其他车间生产情况较好,全厂盈利25.71万元。当年,在自治区胶印产品评比中,新华二厂胶印车间的产品名列全疆第一,在自治区出版局举行的厚铅版装版比赛中,铅印职工姚舞琪获二等奖。1980年,自治区出版局举行印刷系统排字比赛,新华二厂杨义珍、赵亚淑、张云卓囊括前三名,阿达来提等人取得维吾尔文二、三名。是年,新华二厂创总产值218.72万元,职工发展到45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860元,创利润19万元。1985年,新华二厂内部开始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并因地制宜发挥厂内维吾尔文排版优势,扩大生产,当年实现产值199.3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849元,实现利润7.02万元。是年,承印《新疆食谱》、《水浒传》等6种产品送往香港等地参加国际书展。1986年,实现产值292.5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05元,全年盈利22.79万元;全厂有职工403人,厂房总面积2.05万平方米,有大小机器设备158台,年生产能力8000万印张,形成排字、铅印、彩印、装订等生产线,成为承印维吾尔、汉两种文字的中型综合印刷企业。1971~1986年,16年新华二厂印刷4.5万印张,有20多种产品被评为西北五省区印刷优质产品。1987年,胶印车间新增1600全张磨版机1台、MB1600全张磨版机1台,装订车间新增PRB—02热熔胶订包机1台;实现工业产值303.79万元,实现利润28.16万元。1990年,新华二厂形成固定资产865万元,有各种现代化印刷设备160多台,实现工业产值314.47万元,实现利润33.32万元。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