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七卷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009
颗粒名称:
第十七卷 工业
分类号:
F426;F127;F832
页数:
37
页码:
587-623
摘要:
巴州境内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可追溯到汉代以前。宋元时期的若羌县巴什夏尔玻璃器作坊遗址,展示出当时其生产规模和工艺已达较高水平。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工业总产值
工业企业
年增长
库尔勒
内容
巴州境内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可追溯到汉代以前。宋元时期的若羌县巴什夏尔玻璃器作坊遗址,展示出当时其生产规模和工艺已达较高水平。
民国38年(1949),境内手工业和手工作坊还停留在原始落后状态。据《轮台乡土志》记载,“羊毛、棉花为本地大宗出产,多半运输邻境,即有织毡、织布与制造口袋毛毡各业,亦不足动人欣观。其余攻金攻皮攻木及一切诸工,只能备本境需用。故每项不过数家。”当时经济较发达的焉耆,也只有烧酒作坊10余家、裁缝50余人、银匠和铜匠各10余人、铁匠40余人、泥水匠50余人。库尔勒与焉耆近似,桥南的铁匠街、皮匠街都有一些简陋的手工作坊,打铁用的是羊皮风箱,妇女用手摇纺车纺线,织些窄面“大布”。手工业产品质劣,成本高,不能赖以谋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全州只有4个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54.89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企业2个,产值1.69万元;集体企业工业2个,产值253.2万元。随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在对个体户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着手发展工业生产。至1957年,巴州、库尔勒专区和农二师工业企业发展到110个,工业总产值1087.4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87个,工业总产值873.08万元,建成了一批以食品加工、建材、煤炭、电力生产和农机修造为主的小型工业企业。1958年“大跃进”期间,巴州和库尔勒专区各级党政组织发动群众大办工业,工业企业发展到562个,工业总产值2187.48万元。但由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发展过快,资金不到位,原料供不上,技术不过关,产品无销路,所办工业企业大部分效益不好。1962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大跃进”期间土法上马兴建的钢铁厂和炼钢炉几乎全部下马,一些无原料、无资金、无效益的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同时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基础上兴建了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和农机修造一批骨干企业。到1965年,全州有142个工业企业,比1958年减少420个,但工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48.2%,达到3242.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854.3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387.9万元;职工人数1505人,比1958年的3267人减少1762人;地方工业企业盈利485万元,比1958年增加389万元。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工厂停工停产,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10年时间里,巴州地方工业亏损3868万元。1977年,巴州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当年有工业企业228个,工业总产值10474.9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9698.47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776.45万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整顿,增强了企业内在的活力,特别是塔里木石油的勘探开发,给巴州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好的机遇,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工业产品结构,促使工业生产走上新的台阶,先后兴建改造了和静毛纺厂、库尔勒棉纺厂、尉犁棉麻纺织厂、焉耆织布厂、库尔勒丝绸厂、巴州第一造纸厂、博斯腾湖造纸厂、巴州蕃茄制品厂、库尔勒第二罐头厂、博湖蕃茄制品厂、和硕蕃茄制品厂、焉耆糖厂等大中型企业,同时,军工企业下放巴州转产民品,增强了机械电子工业的势力。1985年,全州工业企业发展到319个,工业总产值30379.42万元,比1980年增长102.65%,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6110.57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3911.58万元;重工业总产值12942.77万元,轻工业总产值17436.65万元。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30.14万元,上交利税1749.77万元,形成固定资产金额32031.59万元,有流动资金10612.85万元,有9种产品出口创汇400万元人民币。1990年,巴州有工业企业572个,其中国营企业255个(农二师103个),集体企业212个,私营企业105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50478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重工业产值53709.9万元,轻工业产值93159.3万元,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126732.3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17443.9万元。全州工业形成固定资产金额77177.2万元,有流动资金48984.5万元。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6%,实现利税8002.5万元,增长2.22%;全员劳动生产率11732元,提高10.3%;百元固定资产创造工业产值由上年的54.9元上升到59.8元。全民所有制工业完成基建投资12454万元,完成更新改造项目44个,投资金额10359万元。全州有具备规模生产的煤炭、电力等能源生产企业7个,原煤年生产能力达到32万吨,较1985年增长60%;年发电量4亿度,比1985年增长65%。1990年,新建投产棉纺、麻纺、毛纺和丝绸纺织企业5个,拥有7.89万钞锭,织机1548台,年产棉纱7100吨,棉布2210万米。有粮油加工企业6个,蕃茄制品和果酒罐头企业5个,蕃茄制品产量达到14000吨;399个集体联户企业和112个矿山矿点遍布全州城乡和山区。
1950~1990年,巴州逐步形成以轻纺、煤炭、电力和建筑材料为龙头,机械电子、矿产开发、冶金、造纸、制糖、皮毛制革、果酒罐头、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配套发展的体系。1980~1990年,地方工业建设总投资52000多万元,其中能源、建材产业投资17940多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5.5%;轻纺、食品、罐头产业投资3313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3.71%,促使能源,建材等基础产业和资源优势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明显,全州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