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郯城县” 相关
共 430 条 8 / 29
106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南接苏北平原,北近沂蒙山区,马陵山绵延东境南北,沂沐河纵贯县境。这里为冲积湖沼平原,沂蒙山区洪水走廊。
107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根治涝洼结硕果郯城旧貌变新颜鲁南临郯苍三县地处沂沐河中下游,地势低洼,为沂沐河冲积平原。建国前,沂沐河洪水互犯,大片良田受灾,每临汛期,一片汪洋,十年九不收,人民生活极其贫苦。
108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马头拦河闸位于郯城县马头镇北沂河上,是郯城县马头灌区拦河引水枢纽工程,拦河闸全长815米。其中拦河建筑物516.69米,冲沙闸5孔,长46.83米,闸门采用升卧式钢闸门,泄水闸340.86米,为水力自控渐开式铪翻板闸门,溢流堰长129米,左...
109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地处鲁南,为沂、沭洪水走廊区。解放前,旱涝灾害交替发生,人民生活困苦。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急民所需,重视水利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控制了旱涝灾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振兴郯城的农业经济,中共郯城县委,领导全...
110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马头镇,是一个紧靠沂河土地肥沃的好地方。解放前,由于反动政府的统治压榨,劳动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年年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涝洼地没有得到治理,如马头镇梁村及周围村...
111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郯城县的农业生产一直依靠人、畜力,使用传统农具。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实行了“农民自力增补,政府加以领导扶持”的方针,通过增补和改良原有农具,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112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是一农业大县,常年种植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面积130万亩,其它类经济作物30万亩,年需种子近1000万公斤。建国前,农民“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种子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业生产水平极低。
113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的气象事业是建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50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年12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宣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诞生。
114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离休前,一直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经济改革比较了解,回忆起来,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投。这是一次最根本的突破。
115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星移斗转,弹指间二十年过去了。那个时期,我从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曾听到不少民谣。这些民谣虽不能滴水见太阳,但却能管窥当时的一些景况。这里辑录几首,以飨读者。
116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电视剧《小康人家》搬上影屏后,使地处沂蒙山区南部的一个小村 ——赵楼村,似乎在一夜之间出了名。
117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地处沂蒙山南麓、江淮平原北部边缘地带。属沂、沭河冲积平原,境内低山丘陵、沿河高阶地、河漫滩、平川涝洼等地貌皆备,土壤深厚肥沃,年均气温13.21,年降雨量为843毫米,光照充足,大风、暴雨、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轻于相邻区。为一理想杂木...
118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我出生、成长于新村。新村位于郯城县西南25公里沂河东岸,是郯城八景之一“红崖古梅”的景点。这里,土地肥沃,最适宜银杏栽培,素有“天下银杏第一乡”的美誉。
119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地处山东最南部,属平原地带,境内河沟纵横,十年九涝,素有沼泽地之称。1982年底杨学贵转业到郯城县交通局,任副局长。为了提高业务技能,又组织这支队伍中大部分同志到外地学习和培训。由此看来,郯城公路、桥梁的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焦...
120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用电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1937年12月。当年,马头镇泰记车行私营业主李春早投资购置了75马力柴油机和48千瓦发电机各一台,于12月开始发电并向社会供电,最大负荷仅12千瓦,供电线路约300米,主要用于工商户照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