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走进小康人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044
颗粒名称:
走进小康人家
分类号:
F124.7
页数:
10
页码:
128-137
摘要:
电视剧《小康人家》搬上影屏后,使地处沂蒙山区南部的一个小村 ——赵楼村,似乎在一夜之间出了名。
关键词:
小康建设
经济发展
内容
电视剧《小康人家》搬上影屏后,使地处沂蒙山区南部的一个小村 ——赵楼村,似乎在一夜之间出了名。其实,在此之前,赵楼村就远近闻名了。请看:
——1992年,赵楼村的650亩耕地全部育上银杏苗,成了全国银杏第一村。
——1995年,赵楼村列入全县十大经济强村,全村143户,家家都是万元户。
——1997年,赵楼村以人均20000元的纯收入一举夺得全市首富村的桂冠;村内统一规划建设小康楼。
——1998年,全国林业现场会在赵楼召开。在全国提出了 “学习赵楼经验、开发经济林业”的口号。
其间,省委书记吴官正,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李晔等领导同志多次亲临赵楼视察指导工作,对赵楼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据统计,仅1997年至今,赵楼村就接待外地参观人员5600多人次,远到河南、广东,近到寿光、苍山,慕名而来的学习者络绎不绝……
赵楼到底有多富,赵楼人的生活又是怎么样?带着几分神秘与好奇,我们走进了 "小康人家”进行了专访。
连片成方的银杏园,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绿树相映间,一座座别墅式小康楼巍然屹立,不禁让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
刚进村便看到,银杏叶保健茶厂门前停放几辆大货车。厂长张本福热情地告诉我们:赵楼村银杏叶茶厂是1997年与日本、临沂三家合资兴办的,年生产
能力100吨,通过近几年的研制开发,赵楼村的银杏茶,以色清、味甘、香气高、耐冲泡受到了客户的喜爱。去年,村里生产的“佛乐牌”银杏茶在潍坊国际风筝节上夺得“十大保健品”金奖。春夏之交正是银杏叶嫩时节,是采叶造茶的旺季,所以每天外地来购茶的客户较多,平时一天可外销茶叶20000多盒。正谈着一位村民来通知,村里送面粉的到了。走出门便看见一辆满载面粉的大货车早已停在村委门前。原来这个村实行了统一面粉供应,村民张宝玉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村的煤气、面粉、化肥等物资全部实行统一供应,由村委会派专车免费服务,送货上门。
在村委办公室,我们见到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赵楼村的老支部书记张全德。他很健谈,从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赵楼银杏发展的全部经过。
赵楼村地处郯苍两县交界处,全村565口人,650亩耕地,十年前还是人均收入不过500元的贫困村,是种植银杏富了赵楼人。
发展需要机遇,赵楼村的振兴源于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兴起。80年代初,他们在填饱了肚子后,就开始为装满腰包而计算自己的土地。村党支部先是带领群众栽植投资少、见效快的梧桐树苗、杨树苗、板栗苗,但由于市场易饱和,无法长期发展。如何才能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 带领群众尽快致富呢?村支两委一班人苦苦思索,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1985年,日本客商来郯城收购银杏叶,每公斤0.5元,这在当时玉米才0.18元1斤的情况下,实是不低的价格,村支两委瞄准目标,立即动员、群众发展银杏生产,研究制定了系统的《村庄银杏种植规划》。由于群众担心银杏育苗周期长,成本高,不懂技术会砸锅,怕走种山楂的老路,种植积极性不高。这时省农业厅传来信息,确认银杏果、叶有国际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群众有顾虑,村支两委决定带头干,用事实说服大家,用效益促动发展。以20亩场院地为试点,发动全村20名党员干部带头,人均一亩,分工承包。由村委统一供种,并派人学习生产技术,保障银杏生产发展。抓住了市场,也抓住了效益,当年秋天,银杏叶涨到1.6元一斤,种植银杏的成了“暴发户"。在显著的经济效益面前,群众信服了,村里抓住时机,立即在全村掀起种植银杏的热潮。1992年,为适应专业化发展优势,村里对土地进行了调整,划分为4亩一块,按户分配承包,稳定50年不变。同时,强化服务功能,实施路沟渠配套工程,80亩地一眼井,全村650亩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并把村中18
名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送出去培训,使他们成了银杏种植的行家里手。通过他们使村里普及了嫩芽扦插、双膜繁育、剪枝嫁接、采叶保芽及新品种繁育技术。围绕先富带后富,同奔小康路这一主题,近年来,村里推行了党员干部联户制度,老支书张全德带头拿出1.5万元扶持贫困户杜修德、张全强等农户发展银杏,使他们顺利脫贫致富。到1992年,赵楼村的650亩耕地全部育上了银杏苗。成为地道的银杏种植专业村。
银杏种植规模的扩大,吸引了多方投资者。村里抓住时机,围绕银杏开发,内引外联,加快推进银杏产业化,村里组织人员赴香港、韩国、日本、德国等地联系开发业务。1997年,与日本、临沂客商合资建成银杏叶烘干厂和茶叶厂各一处,年可加工银杏鲜叶2000吨,今年村里计划再上一个银杏叶深加工厂,转变对国外生产的依赖思想,彻底解决群众的“卖叶难”问题。为增强抗御市场的能力,1998年,村里成立了全德实业公司,下设三个分公司,一是银杏制品加工有限公司,二是三利茶叶开发公司,三是银杏苗木销售公司,公司成立使赵楼银杏真正走上了收运、采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道路,1998年赵楼村实现工业总产值7000万元,上缴利税180万元。
赵楼村已无闲地可以利用了,赵楼人没有就此满足。通过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李晔的联系,村里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威海、济南北园镇、江苏邳州承包了近千亩土地发展银杏生产。采取一方出技术、出苗种,另一方出资金、出土地、出人工的办法,实现互利互惠。最近,村里又与兵器工业总公司合作,计划开发更大的生产项目。许多村民还走出家门
到北京香山、北海公园、颐和园、青岛崂山等地承包银杏树,通过他们嫁接授粉,使许多古老的银杏树又焕发了青春,结出了累累硕果。使赵楼银杏之路越走越宽广。
随着近几年银杏叶价暴涨,专业化的银杏生产着实让赵楼人尝到了甜头。据老支书张全德介绍:村里已有43户储蓄额超过80万元,有60户达到350万元。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赵楼人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他们捐资建起了一流的图书室、阅览室和村民文化中心,投资1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花园式村级小学。村里对本村考入大中专的学生实行奖励,凡考入大专以上院校奖励现金1000元,考入中专的奖励现金800元,近年来,村里先后有30多名青年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仅去年就有5人金榜题名。
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赵楼人致富不忘治村。为改变昔日脏乱差面貌,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村里在全县率先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户户建起了标准卫生间,村内外道路全部硬化,安装了路灯,修通了下水道,开通了有线电视接收网,108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目前,50万元一座的小康楼二期工程已竣工,60户居民喜迁新居,面对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群,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视察赵楼时欣然题笔:银杏如银, 银铺农村小康路;赵楼无楼,今朝楼起新农村。
村庄富裕了,村风也文明起来。据村民杜方明介绍:赵楼村已有十几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和上访案件了。令许多乡村干部头疼的计划生育、税收征收工作,在赵楼从未遇到麻烦。今年乡里征收农林特产税,赵楼村三天时间上交税金7万余元,第一个完成了任务。遇到公益事业,村里坚持不向农民搞摊派,而由村民自觉捐款,全村养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良好风尚。几年来,村里先后被评为九间棚式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计划生育三为主合格村称号。
赵楼,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新农村,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21世纪。
郑森杨跃彬杨永涛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本书从农业、水利、林业等不同的侧面,记述了50年郯城建设的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森
责任者
杨跃彬
责任者
杨永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1992年赵楼村成了...
相关事件
1995年赵楼村列入...
相关事件
1997年赵楼村夺得...
相关事件
1998年全国林业现...
相关事件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