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诏安县” 相关
共 1902 条 37 / 127
54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陈友光是一位为老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他在建国初期坚持在乌山革命老区播种文明,为“红星”教书育人。他三次病临险境,是党和政府为他延医开刀,精心治病,才得以化险为夷。他矢志为老区培育人才,为老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54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35年初,中共饶和埔诏县委转移到乌山建立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共云和诏县委成立,蔡明任县委书记。之后,独立营和潮澄饶红军第一大队分别开辟乌山根据地和恢复潮澄饶地区的工作。在乌山地区,独立营采取游击战术,打击反动势力,发展...
54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烽火岁月的情况。其中包括云和诏乌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解放前夕乌山革命斗争记略;北蔗雷公陂,巧摆地雷阵;金溪地区的统战工作;黄琪璋传略片段;永不磨灭的业绩——记“乌山妈妈”吴阿柔等。
54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红星乡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以及羊角山战斗和坪林成立县政府等事件。文章中描述了当地村民对乌山上的闽南特委和游击队的支持,以及国民党保安团和自卫队的驻扎情况。此外,文章还记录了宣传队在金溪后村写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宣传活动,以及准...
54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乌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地处诏安、云霄、平和三县交界处。游击队在支队长李仲先的率领下,在雷公地摆下地雷阵,引爆开关,严阵以待。敌人带着轻机枪和充足弹药,到达雷公陂时已是疲惫不堪。陈文平亲自按下引爆开关...
54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共云和诏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清剿,保卫了老区的生产自救和群众利益,保存了革命力量。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云和诏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长期深入细致的工作...
54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黄琪璋是霞葛镇五通村的族长,被中共饶和埔县委争取参加革命。他领导乡亲们反击国民党军队的暴行,并协助红军作战。然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当局以参与红军叛乱为由杀害。
54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吴阿柔是一位被人们誉为“乌山妈妈”的地下交通员,她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度的阶级觉悟,勇敢机智地完成了许多地下交通任务。
54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梅花因其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特点,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红星乡自明代开始种梅,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山种果,勤劳致富,梅花节应运而生。梅花节期间,人们赏梅花、品梅酒、抒梅情、销梅果,...
55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旅游风光的情况。其中包括以花会友抒梅情以梅为媒创商机——记红星乡梅花节;感受香雪海;雄奇清幽说乌山等。
55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大寒时节,我们到红星乡赏梅,看到万亩梅园的美景,感受到梅花的高洁气质和傲霜斗雪的精神。梅花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描写梅花的诗句层出不穷。红星乡的梅花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农民的富裕生活。离开梅林时,热情的主人送我们每人一瓶青...
55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三次游览乌山的经历,展现了乌山的神秘和美丽。乌山具有庐山的幽、黄山的奇、华山的雄,应尽快开发利用,让更多人了解乌山,得到山水的滋养。描写巨石、云雾、山林等自然景观,表现了乌山的魅力和神秘感。乌山是革命的山,是英雄的山,闽南特...
55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沈带队到六峒丈量学田的经历,描述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并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文章中提到,六峒古称六峒,畲民所居,但人数不多,房屋以竹子编结而成。交通不便,需要骑马、乘筏、扪萝涉险才能到达。地方土豪势力极大,连学田也敢霸占...
55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古往今来的情况。其中包括沈介庵的《游六峒丈量学田记》、山里人住上小洋楼——一位老区农民的自述、一水难隔两岸情——诏安客家迁台史话等。
55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阿红是诏安有名的穷山村六洞村的村民。解放前,他家以砍柴、烧炭为生,生活极度贫困。解放后,政府出资修通了道路,建设了小水电站,并提供了果苗,让村民开发山地。现在,张阿红家种植青梅并经营运输和载客业务,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家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