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艰险路 老区育新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94
颗粒名称: 巡回艰险路 老区育新人
其他题名: 记全国劳模、原红星学区校长陈友光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3
页码: 123-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友光是一位为老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他在建国初期坚持在乌山革命老区播种文明,为“红星”教书育人。他三次病临险境,是党和政府为他延医开刀,精心治病,才得以化险为夷。他矢志为老区培育人才,为老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诏安县 校长 陈友光

内容

党和人民忘不了建国初期坚持在乌山革命老区播种文明、为“红星”教书育人的陈友光老师。
  199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业功臣大辞典》录入了陈友光献身老区教育的光辉事迹。2001年7月31日市、县、镇的党政、工会、劳模协会有关领导和县医院的主治医师,冒着酷暑,翻山越岭到偏僻的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看望安度幸福晚年的全国劳模陈友光,把全国总工会慰问金3000元,送到他手上;为他挂上诏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授给的“劳模光荣之家”的牌匾;主治医师详细地为他检查身体,以保老劳模延年益寿。2001年8月31日,福建省的《劳模通讯》报道了陈友光的近况。陈友光矢志为老区培育人才,操劳过度,三次病临险境,是党和政府为他延医开刀,精心治病,才得以化险为夷。党、政府、全社会的亲切关怀,鼓舞了陈友光及其家人,也激励了广大教师和群众。
  一
  陈友光于1925年出生在白叶村一个普通农家,父母把希望押在友光身上,起早摸黑、节衣缩食,期望他上学成才。想不到1943年从广东省饶平县初级农业中学毕业的友光,年年找不到工作,饱受有钱人的冷嘲热讽。1947年,央人说情,好不容易当上了村里自筹的教员,可极微薄的薪水,又给本村保长侵吞了,友光找保长论理,差点儿被砸破脑袋,对旧社会太失望的他,气得把家中珍藏的书一把火烧个净光!
  1950年,迎来新社会的陈友光参加了土改队,受到党的培育,冷却的心田看到希望而沸腾起来。他找时间向小学的老师请教,把丢荒多年的知识拾回来。1952年组织上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派他到革命老区的白路盆和北蔗两个小村巡回教学。两个村在万山丛中,四月天下霜、六月天穿棉袄、八月天满山迷雾。旧社会时北蔗村也曾家家凑了钱,用轿子抬上一位先生来教书,供养了个把月,先生受不了山高水冷,偷偷地溜走了。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党十分重视老区的教育事业,选派有志向的知识青年上山。友光深刻理解在乌山上播种文明的意义,冲破了亲友的劝阻,告别妻儿,背上行李,挑着几十本课本和练习薄,踏着寒霜上山。村民得到讯息,早已煮好饭菜,恭候这几代人热切盼望的老师,热情令友光十分感动。学校环境十分艰苦,教室、黑板、桌椅几乎没有,学生数少,困难大大超过了他的想象,可是友光铁了心搞好教育事业:8个学生要当80个来教,山神庙当教室,借木板架桌椅,要坚决把学校办起来。村里要办学校了,群众十分高兴,一个单身汉主动让出半边屋子当教室,红军妈妈吴阿柔发动群众送来几块木板,挑光亮的刷成黑板,其余架成桌椅。朗朗的书声,燃起陈友光对人生的希望,也激荡着老区人民对未来的向往!
  二
  北蔗距白路盆,有26里极为崎岖的山路,上坡时鼻子几乎碰到山壁,下坡好象滑铁索,群众说“上山攀树枝,下山坐飞机”。两村的群众要轮流护送友光巡回教学,友光说什么也不答应。一个浓雾天,几步外什么也看不清楚,友光刚走出白路盆村口,民兵队长追上来拦住了他说:“大雾天野兽常出来,怎能让你独自去北蔗?明天我陪你去吧!”“不,我决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他谢绝了民兵队长的好意,坚决走了。半路上,刚发现有野兽的粪便,抬头一看,迎面来了6只张牙舞爪的恶狼,友光急中生智,张开手中的雨伞,用力挥舞,群狼突然见这“新武器”,惊慌失措地逃走了。巡回在这条惊险路子,每一回生死的锤炼,都使友光的革命意志得到一次的升华。教学以外的时间,他都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生了病,他代请医生,代付药费;阴天、雨天、村民无法烧木炭,生活更加困难,他便带群众找生产门路,组织起来开了200多亩荒地,增加了收入;村庄间的路,年久失修,他发动群众修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时间长了群众遇到什么难事,都找他商量。友光不适应山区气候,常流鼻血,群众着急了,为他从远地请来医生,买了鳗鱼和高丽参,治好了这个病。当时,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刘永生访问老区,“五老”争先向司令夸奖陈友光,司令特地到学校拜访友光,倾心交谈老区的发展大计,使友光更坚定了扎根老区的信心和毅力。陈友光成了老区教育的一面旗!
  三
  1955年国家加大老区文化建设的步伐,拨专款在进水筹建完全小学,以解决周围11个村学童的升学难题,调友光当校长。他当时患痢疾1个来月未愈,但立即打被包到进水。他带病挑沙、打砖坯,把建校款一元当两元钱使用,实际行动成了无声的命令,老师和群众也跟着他干起来。莽莽乌山终于破天荒耸立起一座宽敞、明亮的校舍,为老区小学告别危房破庙做出了示范。从单人巡回教学到领导一个完全小学,友光明白:不能只靠自己苦干,要带动全校教师同心合力干!他对老师“约法三章”:校长要象学生那样尊重老师的人格,象知心朋友那样和老师交流心声,象亲人那样关心老师的家庭和生活。一位犯过错误的老师调来进水,深怕被人岐视,想不到友光在业务上真诚拜他为师,让他感到有“用武之地”,成了学校的业务骨干;一位团员教师工作上拈轻怕重,友光同他促膝谈心,带他访问群众,使他深刻感受校长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坚定了为老区教育献心的决心;一位老师因与爱人矛盾恶化而苦恼,友光象亲哥哥那样让他在爱人面前剖析自已的不是,并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使小俩口重新和好。1956年陈友光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他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使学校越办越好。1958年上学期,全学区18间小学统考,进水小学名列第一。友光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的教育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并当选省政协委员。1956年,陈友光赴京出席全国教育工会代表会,他的先进事迹,传遍全国城乡。
  四
  陈友光的名字响了,社会地位高了,他为老区教育献身的信念也更加坚强。1959年友光到县里开完教学改革大会,冒雨返校,到大布时山洪爆发,滔天浊浪挡住去路。村领导和群众热情留他暂时避雨。为了及时传达大会精神,他谢绝了挽留,雨中强渡大布溪。到西埔溪时找不到船只,他急中生智,请群众用“谷桶”当渡船,抢险强渡,“谷桶”驶入进水溪时,群众看到“谷桶”渡来比亲人还亲的校长,大受感动,会游水青年的扑通跳下水向他泅去,簇拥着“谷桶”,护卫校长安全上了溪岸。至今,老区仍盛传着“谷桶渡校长”的故事。这年12月,中共诏安县委作出决定:树立陈友光为“红勤巧”的标兵,号召全县人民,掀起学习陈友光的热潮。1960年友光再度晋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大会授予陈友光“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组织上多次征询陈友光有什么要求、什么愿望?他总是说:“坚持老区教育是我唯一的要求,也是我最大的愿望!”所以他一直扎根在乌山这一方红色沃土。进水小学升格为中心小学、学区,陈友光随之担任中心小学校长、红星学区校长。为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深入公田、龙磜、六洞等村,使70多个荒废学业的学童重新回到教室。是他,善于发动群众,让103名幼儿全部入园接受学前教育;是他,抓好扫盲工作,让94.3%的青壮年扫除文盲,并进一步组织284名脱盲青年在业余高小就读……1981年10月起,陈友光光荣退休后了,但20多年来,他仍热切地关注着改革大潮中“与时俱进”的教育事业,关注着“三个代表”学教运动的深入开展。经常到白叶村看望他的有党政领导、老同事,有他培养成才的学生和结下鱼水情的老区群众。他晚年的幸福生活,成了人民教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友光啊,共和国牢记着你!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倔冷
责任者
陈友光
相关人物
吴阿柔
相关人物
刘永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