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介庵的《游六峒丈量学田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06
颗粒名称: 沈介庵的《游六峒丈量学田记》
分类号: K295.7
页数: 3
页码: 153-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沈带队到六峒丈量学田的经历,描述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并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文章中提到,六峒古称六峒,畲民所居,但人数不多,房屋以竹子编结而成。交通不便,需要骑马、乘筏、扪萝涉险才能到达。地方土豪势力极大,连学田也敢霸占,但最终通过调查清查,学田得以归还官学。
关键词: 诏安县 沈介庵 山水风光

内容

在民国版《诏安县志》有沈鈇的一篇文章《游六峒丈量学田记》,为我们保留了一些可贵的史料。原文如下:
  余邑僻壤,以都名者有四,而二都在萬山中,叢谷峭嶺,半插天表。至六峒,则畲民所居者。峒有田數十畝,九候岩僧主之。會土姓争佃不决,前邑令公判田入學宫,嗣為許氏富豪獲焉。今邑大夫夏公奉督學洎自郡二千石,檄查前田,力請還學舍業,有成議矣。先檄友陪涂三尹勘量之,诸友怵富豪氣焰,無敢往。夏大夫余同行,余曰:“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孟軻氏所戒也,田為養土之需,先精神命脈系焉,不妄敢舆避怨哉!”二博士江君、李君命庠士十二生约余於八月六日起程。届期,则何生先遁矣,許生亦不至友曰:“何生為避咎也,許生為避嫌也,匪有它者。”余舆林生樹觀、许生琦、葉生經、林生魁期、沈生經綸、沈生侃、沈生汝、沈生乘、黄生正色、吴生臣并而驅,午于李公樹。余戲謂生曰宣尼父過宋,群弟子習禮樹下,桓司馬伐木而逐之,诸君子今得戒心耶?”午後,渡一溪澗,激水迅急,假竹筏以濟。歷金溪就社,人以壶迎,谢却而去。日晡于神宫坑,盖岸生沈登瀛寓所也。是晚,移宿于沈生束田舍。其地曰坪林,去六峒不遥矣諸友徐步山质,赌新月如斗大。余曰:“蘇柬坡謂山高月小,蓋自下而觀之也。兹自上而觀之,则山愈高而月愈大矣,非去天稍近者哉?”诸友领之七日,質明起,捫涉險,望峰巒如揖如拱,不啻过客也。迤還抵樹岗,蓋客境界矣。中隔坑塹,石荀嵯峨,流泉满道,行者苦之此,则崇崗叠,一舉目魂摇摇作怔悸狀。兩人相掖,方達山顶。上下山谷,皆金人所種植者。良久,至峒。編籬為垣,覆以管茅,鳞次而居者懂三四家。男子束發腦後,婦女椎髻于前,舆城邑别。余拉友坐峒屋中,睹高山當户,溪潤流前,别是一小洞天也。涂君洎巡宰陳君、宋君至,促諸役持衡較量田畝,且問土人疆界。云自峒口赤竹坪起至桂子寮,中有山腰、纸寮、塘岸、横石、洞里,桂子寮前后直至龍而止,皆六峒境内者。其云六峒,则山之總名也。峒凡延表五六里,田凡若干畝,丈勘凡兩日始畢事。涂君率二巡宰胼胝泥中,惟恐邑大夫任使,間以禾苗方茂,丘畝参差,不無挂漏。大都六峒田,已還舍,则尺土非富家物矣。夫前田乃僧產也,溯其初不途之者何人,但先是、蔡二令尹已送庠中,為師生肆業费,庶幾有逃墨儒氣象。富家豪既攘之緇流,又欲之膠庠,此不獨為孔氏罪人,亦佛氏所共恶也。自非邑大夫夏公扶植斯文,则原田為富室有矣。原所目盖繇聖道大明,幽谷必照,即六峒雖稱荒服僻區乎,而濟濟衿珮,聯雲集,無論沃土颗粒,得薦清廟而馨香豆,俾六峒氓一旦喁喁從善,將易侏離而為馴雅之習,固于今卜之矣。语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余且為六峒山靈幸,為六峒民幸,不岛庠士私耳矣!是行也,奔走凡五日。始抵舍,呼篝命子纪之,以好事,且質之有道者。夏公名宏,束粤海陽人;涂君名来江右豐城人;江君名化鯉,閩之惠安人;李君名若標,粤之高要人;陳君名本道,粤之全州人,宋君名民信,浙之山陰人;摩士林,皆余邑庠也。記成為萬歷丙申八月十有一日。
  沈鈇,字继扬,号介庵,诏安县三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土。初任顺德知县,累迁至衡阳、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为人刚正不阿,“耿耿自将”。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介庵为八“孤介之士”,布政提学薛士彦也称赞他“清风劲节,楚粤著声”。
  介庵后半生告老回乡,约有30余年。闲居期间,热爱家乡公益事业,做了诸多好事。如倡建东溪石桥,并出资十分之三;建市场,收纳税金归官学,作为考生川资补助;倡建文昌,文公诸祠以兴学风;倡建港头三合路,往来商旅交口赞誉;还曾为荷兰殖民者侵入海岛肆掠内地之事,上书南抚台,提出富有政见的六条策略。他的《上南抚台经营澎湖六策书》被顾炎武编入《天下郡国利病书》。
  《游六峒丈量学田记》写于明万历丙申年,即1596年。当时沈介庵46岁,已当了20多年官员。为了收回被富豪霸占的学田,亲自带巡宰、衙役和诸学生爬山涉水,往六峒丈量清查,使学田数十亩重归官学所有。
  文章中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
  一、古代官学有不少供师生费用的官田,连在“丛谷峭岭”中的六峒还有不少学田。
  二、六洞古称六峒,畲民所居,但人数不多,“鳞次而居者仅三四家”。畲民“男子束发脑后,妇女椎髻于前”,穿着打扮跟城邑人不同。房屋是以竹子编结成墙,屋顶盖着一种叫“管茅”的草。菅,禾本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夏秋抽出大型花序,高达3米。杆叶可作造纸原料,古人也常晒干捆扎当火把。
  三、六洞位于红星乡东北部,直距7公里,古时交通不便,正如沈介庵在文中所记:“在万山中,丛谷峭岭,半插天表”。到六洞要骑马、乘筏、扪萝涉险,“只见峰峦如揖如拱,中隔坑堑,石笋峡峨,流泉满道,行人苦之。过此则崇岗叠,一举目魂摇摇作怔悸状,两人相掖,方达山顶”。
  四、旧时,地方土豪势力极大,气焰嚣张,连供奉教师和补助学生费用的学田也敢霸占。而且县令已命搬查,大家还“怵富豪气焰无敢往”。而山区农民生活困难,住茅屋,佃学田以生活。
  现在,六洞村住张姓居民70多户,300多人口,汉族,讲客家话,有耕地百亩,年人均收入2600元,有初级小学1所,小水电站1个,有电灯照明,简易公路可通汽车。村民住上了小洋房,生活大大改善。后面有一篇《山里人住上了小洋房》,是六洞村一位农民的自述,可供比较。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友元
责任者
沈介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