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住上小洋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08
颗粒名称: 山里人住上小洋楼
其他题名: 一位老区农民的自述
分类号: K828.1
页数: 1
页码: 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阿红是诏安有名的穷山村六洞村的村民。解放前,他家以砍柴、烧炭为生,生活极度贫困。解放后,政府出资修通了道路,建设了小水电站,并提供了果苗,让村民开发山地。现在,张阿红家种植青梅并经营运输和载客业务,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家里的设施也十分现代化,包括液化气、热水器、彩电、VCD、音响、冰箱、电话、摩托车等。
关键词: 诏安县 张阿红 村民

内容

我叫张阿红,今年44岁,出生在六洞村这个诏安有名的穷山村。咱村是老区基点村,地处深山老林,交通闭塞,曾是云和诏县委所在地。解放前,我家和大部分村民一样以砍柴、烧炭为生。当时,出村的路还没有开通,我妈到许寮卖柴、卖炭,要翻山越岭走10多公里山路。100斤木炭,只能卖1.2元,天没亮挑出门,要摸黑才能回家。每天的收入不够维持最低生活,家里穷得连盐都买不起,只好拿酸菜汁当盐,住的是一间随时可能倒塌的草屋。当时游击队经常在这里活动,国民党三天两头到村里抓人。抓不到游击队就抓村民当壮丁。烧房子、打百姓的事时常发生。我爸就被打得满身是病,一辈子干不了农活。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咱村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982年,上级政府出钱修通了村里到乡政府这条路,建设了小水电站。政府还买来果苗,让村民开发山地。现在你看,山前山后都是青梅,平均每户有七八亩。我家算是少的,也有5亩,每年可摘1000多公斤,能赚两三千块钱。路好走了,没有运输工具,卖水果还是要用肩头挑出去。没办法,我向银行贷款1万元,买了辆手扶拖拉机,跑起运输来了。平时收些柴草拉到长埔砖厂去,水果季节就载青梅什么的,一年也可以赚六七千元。跟我爸那一代比起来,可就是天上地下了。1985年,我还清了贷款,还建了现在住的这间两层瓦房。搬进来的那天,老妈一直哭,说是太高兴了。
  现在,我有两个娃子,小的还在念书。大的叫张永宝,初中毕业后就回家了。1994年,大儿子叫我卖掉手扶拖拉机,并花了5.9万元买了1辆中巴车。这小子载客,专门跑县城,一天往返6次。现在村民生活好了,出门的人多了,车的生意还算不错,一年的纯收入有三四万元。现在家里什么都有了:液化气、热水器、彩电、VCD、音响、冰箱、电话、摩托车,还有3部手机。还花了2万多元向村里买了一块宅基地,准备年底再盖一座楼房。儿子说了,爷爷奶奶苦了一辈子,该让他们享享福,尝尝住“洋楼”的滋味了。这可是上一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我妈知道后,欢喜得几天都睡不着觉,说是“没想到山里人这辈子也能住洋楼。这得感谢共产党的好领导、好政策。”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瑞滨
责任者
沈丽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