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瑞安市” 相关
共 114 条 3 / 8
3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长春堂刀枪药传承自清末,起源于一位善良的祖父救助了一位海岛寺院住持。药方传至第四代传人,治疗效果奇佳,受到地方党领导的游击队重视,一直传承至今,深受民众信赖。现在已传播至外省。
3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录了平阳、苍南两县金融系统退休老同志自发组成的友谊会,20年来坚持活动,并注重情感交流、怀旧联欢、文化展览等形式丰富、具有凝聚力的活动。文章重点描述了该组织的创建、发展、成长经历,以及展望未来的换届和新一代领导人的责任。友谊会的成立和...
3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阮世锐先生的生平和工作经历。阮世锐来自一个商业世家,祖父经商,父亲继承了家业。在他的努力下,家族事业逐渐壮大。他自小勤奋好学,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后,他投身于水电事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辛勤的工作,为祖国的水电建设做出了贡献。...
3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温州地区以温州话为主,同时还有闽语、畲语、蛮话、蛮讲、金乡话、大荆话、罗阳话等方言。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也出自温州地区,包括颜逸明、温端正、郑张尚芳、潘悟云和游汝杰等人。颜逸明主要研究吴越方言,特别是方言边界的问题。他在方言研究领域...
3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打吵是一种温州民间曲艺,流行于清末民初的温州平阳一带。它以引人发笑为特点,类似于北方的单口相声。打吵使用说、学、逗、唱作为主要艺术手段,语言精炼押韵,常用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艺人手持两块竹片作为打节拍的工具。内容通常取材于本地...
3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知青们面对艰苦环境和简单的管理方式所经历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因此引发的悲剧。
3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金鸣昌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求学经历、与学人的交往、对颜李学说的传承与实践、参与创办“求志社”的经历、对科举制度的反感、教育事业的贡献、对乡里文化教育的关心、晚年的信仰与善举等。
3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回忆恩师陈镇波先生的一生,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3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平阳县人民医院的前身——平阳县立医院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4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平阳县元宵节赏玩花灯习俗的兴衰历程和民间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
41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叙述了鳌江宋元春仁济平鳌内河轮船的发展历程,包括民国时期的经营纠纷、抗战期间的困境、解放后的公私合营等,展现了宋梓芗先生对当地交通运输业的贡献。
42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温州鼓词三人高美卿、陈昌牌、张家田等三人,演唱鼓词技艺高超,创新曲目形式,推广现代鼓词,创作宣传节目,为曲艺发展做出贡献。
4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晚清教育改革中,刘绍宽作为教育先驱,参与创办了平阳县学堂,并赴日本考察学务。他回国后,学堂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如苏步青等。刘绍宽对学堂管理、教学理论及通识教育有独到见解,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4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苍南、平阳一带的吹打班是专为婚丧等喜庆吉日吹奏的民间乐队组织,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演奏传统曲牌,具有乡土气息。名乐师杨大伦技艺高超,传承吹奏技艺。随着时代变迁,吹打班逐渐与铜管乐队结合,形成新的乡间风情。
4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红色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反腐倡廉的精神动力。平阳县作为革命根据地,其红色廉政文化具有珍贵教育价值。革命者如黄美金、郑海啸的廉洁行为及党的制度建设,体现了红色廉政文化的核心。这些传统对当今反腐倡廉工作仍有重要意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