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星“打吵昌”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650
颗粒名称: 笑星“打吵昌”的故事
分类号: J703
页数: 10
页码: 179-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打吵是一种温州民间曲艺,流行于清末民初的温州平阳一带。它以引人发笑为特点,类似于北方的单口相声。打吵使用说、学、逗、唱作为主要艺术手段,语言精炼押韵,常用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艺人手持两块竹片作为打节拍的工具。内容通常取材于本地新闻,现编现讲,常用顺口溜进行唱词。打吵艺人孔宪昌因其才华横溢而最为出名,被温州人昵称为“平阳昌”。他创作了许多笑话和打吵节目,以其幽默风趣而受到大众欢迎。此外,他还在温州轮船上展示表演,为旅客带来欢乐。孔宪昌和其他曲艺人郑达明等人在温州创办了曲艺场,并在城隍庙街上送金元宝以庆贺新年。这些活动使得温州的曲艺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关键词: 打吵昌 平阳县 温州民间曲艺

内容

“打吵”俗称:“打吵儿”,是温州民间曲艺一种,清末民初流行于温州平阳一带。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点,相似北方单口相声,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有说有唱,有问有答,唱以顺口溜为主,艺人手持两块竹片作打节拍,语言精练押韵,有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内容大部分捕捉本地新闻,现编现讲,有《咏打吵儿诗》云:“谁家丑事出闺房,钻穴踰墙荐枕忙。却被遭冤打吵去,咬文嚼字满街坊。”温州打吵儿最出名者为平阳孔宪昌,外号打吵昌,温州人昵称“平阳昌”。他去世虽已近40年,但民间还流传着这位笑星的有关故事,特记述几则如下,以飨读者。
  一、“打吵昌”名字的由来
  打吵昌原名孔宪昌(1904-1968),平阳县昆阳镇西门人。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较好,祖业有多亩水田,每年有租谷收入,其父在县城开菜馆,收入也丰。宪昌成人后,不听父亲务业劝教。他有“四不”:即一不下地种田,二不经商,三不做工,四不当公差。整天看看书游游荡荡,还染上毒瘾。其父认为阿昌无可救药了,即对他立下两条严厉家训:一不准拿家中半分钱去吸毒;二不准败坏孔家名声。如果有犯,立即赶出家门,六亲九眷不得相认。宪昌由于毒瘾难熬,只得放下读书人架子,以自由职业谋艺度日。在他19岁那年,开始自编笑话故事“打吵儿”。由于他的聪明才智,不拜师不求人,凭着自己能力和口才,削两块毛竹片作打拍道具,开始悄悄地在离家门远一点的街头角,借了一张凳子,敲起竹板,唱起自编的“打吵儿”(即顺口溜),用平阳方言演唱,听众越聚越多,唱好一个,讲一段笑话。由于他表演的节目,语言幽默风趣,诙谐生动,男女老少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听得捧腹大笑,直笑出眼泪。阿昌“打吵儿”和“讲笑话”的名气在县城居民中传开了。短短几天“打吵昌”的大名传遍平阳山城。
  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每当茶余饭后,听到街上有竹板的敲击声,便知道“打吵昌”的开锣头通打响了,在几分钟里聚集了大群听众,有妇女抱小孩赶来的,有老人拖着椅子来的,坐着的,站着的,有矮人点着脚的,有张着咀巴的。听到一些噱头笑料时,个个笑得前翻后仰,合不拢嘴,在大家听到高潮时,笑声未停,他即从板凳上溜下来,一些人叫喊着“再讲、再讲”。听众知道,总不能每天叫人“白讲”,应该给些报酬,于是有人主动站出来,拿出盆子或摘下帽子,向听众凑些小钱,塞到阿昌的口袋里。阿昌又敲几下开口板,站上板凳,第二场表演又开始了。
  二、卖艺赚钱,君子所为
  正当孔宪昌的“打吵儿”及“讲笑话”在县城传得沸沸扬扬,都赞他是个出类拔萃,才艺双全的才子时,他的老爸却气得发抖。一天把他叫到面前进行严厉的训斥,说他不务正业,偏偏要学这门“讨饭艺”,败坏门声,可阿昌心平气和严正地答道:“我以自己艺术换取微薄的报酬,以供自己维持生活,一不偷二不抢,光明正大,有何悲哀和可耻。”且说,“当今平民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冤哉、怨哉!我讲些古人、笑话、唱些‘打吵儿’给他们解忧解闷,给大众送去开心和欢笑。古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没犯着谁,有何不可,有何悲哀和可耻?这是堂堂正正,君子所为之事。”阿昌一番话,讲得气急败坏的父亲无言以对,最后只得说了句:“你有几个臭文化,你咀尖,歪理多,由你好了。”
  阿昌与他父亲当面对话后,勇气和决心更大了,他妻子也奈何他不得,只好顺从他的选择,说他一生就是“艺丐”的命。阿昌把每次编好的节目都先唱给他的妻子与女儿听,并请她们听了后提出修改意见,家人成了他的第一审视观众。阿昌认为,如果某个节目连家人都通不过,这样节目就没有观众了,节目必须群众化,风趣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常演常新,使群众常听不厌,听之有味,这样才能保持观众,演而不败。据他女儿孔庆红的回忆,她父亲一生大约创作了三百多个节目,其中有好多脍炙人口的节目成了他的保留节目,观众对这些节目多次听而不厌。如他编创的打吵儿《张韶舞、肚大蛙蟆鼓》、《西门颂棍吴醒玉》、《王鲸波走私货》、《吸血虫》、《妇人客》等。笑话(又叫单口相声)有:《小和尚念经》、《和尚、尼姑、村妇过桥》、《和尚与尼姑在船上争座位》、《鸡头钟落地与马队鼓翻天》、《先生替村妇读信》等等的节目,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特别在解放初期土改时斗地主的六字句“打吵儿”,上百句台词,他的女儿还能一口气背下来。问她有否文字本?她说:“1968年父亲去世后,他的稿本无一留下。她说父亲记忆力极好,他自编的词稿编后就能记住,有的还是他临场脱口而出。”
  他女儿孔庆红说,母亲在父亲的影响与感染下,对父亲这门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经常听他的笑话和“打吵儿”,屋内也经常笑声阵阵。母亲也会背出几段“打吵儿”和笑话故事。女儿得到母亲的允许,也经常跟随父亲外出,做父亲的助手,帮助收钞票。她说,“我牢记父亲的一句话,‘卖艺赚钱,君子所为’,堂堂正正,没有什么难为情的,跟着父亲我总是很开心的。”
  三、温瑞轮船笑声满载
  在过去没有公路、没有汽车的年代,在平原水乡一带,如从鳌江到平阳、平阳至瑞安、瑞安至温州,是平阳至温州的唯一内河航线,交通工具小火轮比人力手划的木船算是高级的了,如从平阳到温州市在北门下船到瑞安南码道要坐上4个小时,瑞安转船坐温瑞轮船要坐六个小时。这样长时间坐在硬板凳上实在令人厌倦。阿昌想平瑞、温瑞这条航线,是卖艺人的好去处,不能老是让那些卖狗皮膏药的江湖客占领,何不到船上让旅客调调口味提提神呢,于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下船展示自己的才艺。
  阿昌第一次从北门河头下船,穿着长衫,手捏两块竹片,正要进入船仓,即遇到认识他的船老大阻挡,叫他慢点下。阿昌问:“为什么?”船老大有礼貌地笑着说:“平阳人都认识你,你现在如果下到那只船仓,旅客都会拥挤那只船仓,请原谅,请你最后一个下船。”阿昌为了行船安全,最后一个下到最后一只拖船内。轮船起动了,阿昌竹板一敲,段头一唱,使一些原来不在乎,管自己谈天说地的,有的迷着眼似睡非睡的,段头听下来后,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着这位不凡之客。熟识他的人纷纷向周边人介绍,“这是平阳来的‘打吵昌’”,一段“打吵儿”唱下后,有人高喊着“再唱一个”,也有人提议“阿昌先生,请先来个笑话!”有些人只怕他不再唱,便提议,先凑钞票,阿昌马上接着说“慢来,慢来,让我先讲段笑话,如果大家听了不高兴,不笑,钞票就别凑了,大家如感到好听,再凑不迟。”他的第一个笑话是昨夜临时编的,便是《和尚与尼姑在船上争座位》的对话故事,听到风趣生动处,全船仓人鼓掌大笑。讲到高潮处,阿昌打趣问大家,“船上有无僧尼在?”听众不管有无僧尼在,一齐喊着“没有,请讲下去!”笑话讲好后,好多人已笑出眼泪和鼻涕了。一个青年站起来,摘下头上的草帽说:“我为你凑钞票。”大家都慷慨地向草帽抛钱,阿昌高声地一边表示歉意,一边劝大家身边无零钱的千万别勉强,收回钱后,他供手告别,可几位青年拦住不让走,要他再唱一段,钞票由他掏,弄得阿昌无办法,再唱一段表示谢意,唱毕供手即走,可下只船旅客看阿昌过来,竹板未敲,口未开,全船仓的人便一齐鼓掌欢迎了。
  阿昌跨进这只船,可前后两只船的旅客也跟着拥过来,船老大用竹竿拼命拦住,最后还是阿昌出来给客人讲好话,答应过一刻时间即过来,这样顾客才回到自己原来的舱仓去。船老大笑笑说:“打吵昌真是比茅坑还香,男女老小都喜欢他,他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和掌声。”
  四、温州人昵称“平阳昌”
  孔宪昌在平瑞、温瑞轮船上几年唱下来,名扬瑞安、温州。这一带老百姓不叫他“打吵昌”,因为阿昌在轮船上不但“打吵儿”唱得好,特别是“笑话”故事的语言十分超人,是当时温州市区独一无二的“笑星”,他的笑话故事都是讽刺社会上的丑与恶,热情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精神。他所编演的笑话故事,实际上是北方一带新兴流行的“单口相声”,有人说他是“温州的侯宝林”,他给群众带来温馨而欢快的笑声。人人都喜欢他,敬佩他,温州市区观众亲昵地称他“平阳昌”。平时阿昌都是随温瑞轮船,随船去随船回,可温州市区一些旅客在船上听了不过瘾,纷纷要求他上岸到市内街坊演唱。船到温州小南门靠岸,一些热情的温州人主动前来扶他上岸,并为他晚上表演场所、住宿、吃饭等给予安排。阿昌真是盛情难却,便跟随上岸。
  上岸后的第一个晚饭一结束,就在小南门的候船室门口,站在高高的板凳上竹板一打,大家大声喊“平阳昌登台了”,街边密密麻麻站满听众,第一个节目先唱了一段船上已唱过的《打倒小日本》的打吵儿,即“五字句”快板,内容是:“民国到如今,天下乱纷纷。小小日本国,敢把中国轻,占我东三省,杀害我国人。得寸又进尺,妄想中国吞。国共大合作,抗战振精神。不分你我他,团结一条心,保我大中国,打倒小日本。豺狼赶出去,人民才安宁。有国才有家,大家齐上阵。后方支前线,齐杀日本人……”这段开场白听下来,观众长时间鼓掌,有几个青年学生在后面的人群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抗战必胜!”等爱国口号,下面听众言论纷纷,都说:“平阳昌真是个不同于一般的卖唱艺人。”阿昌知道大家听了这段抗战宣传,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气愤,心情沉重,接着讲了几段单口相声(笑话),下面又发出了轻松愉快的阵阵笑声。阿昌这天晚上一连演唱了近两个小时,实在有点难以支持了,观众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平阳昌”的才艺在温州市区引起轰动,街道弄巷到处邀请,有时出现在中山公园、五马街口,有时端坐在街道弄巷厅堂,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还讲了长篇大传连续集《济公传》故事等。
  温州观众反映:平阳昌所表演的不管短篇、中篇、长篇或是几句开头白,句句生动,听而不厌。
  “平阳昌”进温州,先由街头弄巷后请入温州的词场,书场等曲艺场所。从此,阿昌被邀加入了县、市曲艺协会组织,成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曲艺人员。
  五、平阳昌办书场
  有“平阳四大穷才子”之称的打吵昌、郑达明、百岁媄、陈传宗等4人,他们有文化,也都很聪明,特别郑达明在民国时期老牌大学毕业,另3人也都有中学文化,除打吵昌外,他们3人出身都系地主家庭,这4人生活都很浪漫,且又吸大烟而穷困潦倒,人称不可救药的浪荡子。
  解放后,为了自食其力养活自己,郑达明、百岁媄学起了讲书,陈传宗学起了打长筒(唱道情),后改行卖棕子。打吵昌仍然坚持打吵儿与讲笑话。打吵昌为了给同病相连的难兄难弟创造一个献艺平台,便在西门后垟街的丰和酱园后面租了一幢有围墙和门台的老屋,创办了西门曲艺场。该曲艺场以讲书为主,平时也穿插唱道情、打吵、讲笑话,唱鼓词等,观众一律买门票进场,4人吃住在孔宪昌家,这样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曲艺场由郑达明评书开场,他演讲的评书《江湖奇异传》、《燕叟阜言》、《四杰传》等书目,每部都经过充分的准备,把其中最生动的故事情节串接起来,而且离开书本用平阳方言评讲。故事情节集中又生动离奇,人物个个被刻划得栩栩如生,听众越听越多。总是讲到关键处,听众最想听下去时,传来“且听下回分解”之声。郑达明走下书台休息,打吵昌即登台表演打吵儿或讲一两个笑话,百岁媄和陈传宗也经常在书场候缺,百岁媄也说评书但比郑达明逊色,陈传宗也在书场经常演唱一两场道情。
  郑达明评书艺术也和打吵昌一样,很快便在平阳县城传开,东门、北门、南门群众纷纷赶来听书。专门夜场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又增加了下午的日场。后来东门又创办了东门词场。接着,鳌江、宜山、金乡、钱库、灵溪、钱仓、水头、腾蛟及万全乡下的宋桥、郑楼、榆垟等乡镇也纷纷办起了曲艺场,这些曲艺场除了邀请名鼓词艺人演唱温州鼓词外,也纷纷邀请郑达明、孔宪昌等人去演说评书和表演打吵儿,说笑话等。
  孔宪昌早已成为温州人的老客,可郑达明被孔宪昌引入温州市曲艺场,温州观众听了郑达明的评书后,又引起了轰动。他们一致认为:郑达明的评书,为温州曲艺界增加了一个曲艺新品牌,他是一个艺压群芳的评书艺人。
  1961年,县曲艺协会又在县城西门下南路的县文化馆边集体创办了“平阳县实验曲艺场”,邀请各地曲艺界名师来此演唱。
  由于曲艺场的兴起,使广大民间说唱艺人,有了自己的演艺阵地,使广大听众也有了欣赏曲艺演唱艺术的场所。
  六、温州街头送元宝
  解放后的一个大年初一前夕,平阳昌与郑达明在温州一座城隍庙里商量,迎新年过春节我们总要过得好一点,买件新衣裳,给自己打扮一下,身边也必须有一把钱子花花,不能老是一股寒酸相,人家都称你大先生了。郑达明对阿昌苦笑着说,平时都不知道积钱,赚多少花多少,到了这个时候,那里还有钱买衣裳?我看春节的三餐都难过了!可阿昌不慌不忙乐观地说,办法是有的,钱是靠人去把它赚来的,你听我安排。大年初一,保证你我发一笔大财回去欢欢喜喜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春节。
  大年卅日一早,叫郑达明去顾几个农民买来几担烂田坭,他自己到街上买来一大捆金纸,二人把烂田泥捏起一个个元宝,再在烂坭元宝上糊好金纸,烂田坭元宝刹时变成一个个金光闪闪讨人喜爱的金元宝。阿昌又向庙里的招财爷菩萨借来袍服和盔帽,把自己打扮成招财爷,重金雇个农民担着两箩筐金元宝,阿昌唱、达明搭,随着正月初一处处的鞭炮声,他们在温州市街上,沿街串店一户户唱过去。几句恭喜新年发财的贺词唱毕,便向店家送上一个金元宝,市民看着这一装束打扮,都说活财神上门来了。阿昌每唱一句贺词,达明搭上一个“好”字,唱毕新年恭喜贺词,达明送上一个金元宝摆放在店家的柜台上。店家个个高兴,有的店家还放鞭炮迎接财神爷上门,大家都说新年好彩头,高高兴兴送给红包一个。400多只金元宝一天送完,换来市民们丰厚的回报。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出版者:平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收录了《山门顶坑剿匪战》、《试谈平阳的竹文化》、《我县历史上的中等师范教育》、《清末民初平阳留日学生考》、《顺溪镬炉的兴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兆格
责任者
孔庆红
责任者
谢玉丛
责任者
朱义昭
责任者
黄培照
责任者
孔宪昌
相关人物
孔庆红
相关人物
张韶舞
相关人物
孔宪
相关人物
侯宝林
相关人物
郑达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昆阳镇
相关地名
平原县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昌都市
相关地名
宜山镇
相关地名
金乡县
相关地名
钱库镇
相关地名
灵溪镇
相关地名
腾蛟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打吵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