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泰安市” 相关
共 1994 条 29 / 133
42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9年,供电所由地区下放泰安县。次 年,设县输电工程指挥部和县供电局。1973 年4月,局、所合并为泰安县供电局。
42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大多数工业、手工业仍沿用传统 的经营方式。50年代,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 的厂长负责制,并建立企业内部规章制度。60 年代初,贯彻“工业七十条”,规章制度逐渐完 备。
42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手工业先后由县工署、政府建 设科、实业科兼管。建国初期,工业、手工业先后归县工商 科、手管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县工业局管 理。
42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企业一般设有兼职计划管理人员,后过渡到专门科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普遍加强计划管理机构,并培训了人员,编制企业的年、季、月生产经营计划,加强调度工作。
42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15个县属企业 职工,提岀改革建议5000余条,改进工艺、工 具579种,试制新产品60多种。
42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企业内部逐步设立劳动人事管理机构。新职工入厂由厂方培训上岗,或边上岗边培训。
42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企业实行月清资核算、年底决算的制度。1955年,企业实行会计决算会议制度,少数企业实行班组核算制。
42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70年代,县属企业的生产任务由国家下达,主要原材料、燃料由国家供应,产品由商业包销,盈利上交财政,企业供销任务压力不大。
42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泰域安有跨境驿道2条,另有大路8条,位于山丘区的大路崎岖难行。宣统年间,津 浦铁路通车,交通面貌改观,大量农副产品通过铁路输入输岀。民国初年,铁路沿线村镇出现繁 荣景象。
43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有两条驿道通过境内:一自新泰入 境,经化马湾、在家庄、崔家庄、红庙至泰城南 关再由南关经七里埠、大辛庄至界首,长45 公里;一自宁阳入境,经三娘娘庙、东向、夏张、天平店至大辛庄,与北去之驿道 相接,长45. 5公里。
43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有两条驿道通过境内:一自新泰入 境,经化马湾、在家庄、崔家庄、红庙至泰城南 关再由南关经七里埠、大辛庄至界首,长45 公里;一自宁阳入境,经三娘娘庙、东向、夏张、天平店至大辛庄,与北去之驿道 相接,长45. 5公里。
43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29年《重修泰安县志》载,境内有桥梁 105座,多为明、清时修建,现存者寥寥。保存 较好的大汶口漫水桥长239米、宽3米,始建 于1596年,是境内现存最 早的漫水桥。
43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统计表
20年代泰城有“汇通公司”、“悦来公 司”、“恒昌公司”三家,经营货物装卸搬运业 务。1948年,泰城60多名工人自愿组织地排车 运输队。次年2月,运输队与火车站运输工人 组成县搬运工会。
43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20年代泰城有“汇通公司”、“悦来公 司”、“恒昌公司”三家,经营货物装卸搬运业 务。1948年,泰城60多名工人自愿组织地排车 运输队。次年2月,运输队与火车站运输工人 组成县搬运工会。
43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货运津浦线通车后,泰安、大汶口2处车站输岀货物以花生米、花生油为大宗,其次为大麻、生姜等物品。外地运进物资为高梁、大豆、豆饼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