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2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运输
分类号: F503
页数: 4
页码: 238-241
摘要: 20年代泰城有“汇通公司”、“悦来公 司”、“恒昌公司”三家,经营货物装卸搬运业 务。1948年,泰城60多名工人自愿组织地排车 运输队。次年2月,运输队与火车站运输工人 组成县搬运工会。
关键词: 运输业 交通业

内容

20年代泰城有“汇通公司”、“悦来公司”、“恒昌公司”三家,经营货物装卸搬运业务。1928年,国民党县党部组织过搬运工会。1948年,泰城60多名工人自愿组织地排车运输队。次年2月,运输队与火车站运输工人组成县搬运工会。1954年,成立搬运站。1956年改称高级运输合作社,4月转为地方国营县搬运公司,有职工450名。1958年改为运输公司(后称第一运输公司).1959年,成立运输管理站。1960年上半年,全市建立20个公社运输管理站,下设运输队,1962年全部撤销。1964年1月,成立县运输合作社,1966年撤销。1968年底,成立东风运输合作社。1972年改称县第二运输公司。1975年,成立县人民汽车公司。1984年,除第一、第二运输公司和人民汽车公司外还有联运办公室、泰山运输公司、大汶口运输队。
  泰安市运输公司1958年市搬运公司、市搬运社、泰城街道运输社、市马车社、大汶口运输队、泰安长途运输社沙土石运输队、料石运输队、三轮车运输社和人民公社抽调的基干运输团组成市运输公司,有职工3142人、马车138辆、小胶轮车925辆、地排车1197辆、三轮车42辆,组成11个地排车队、1个马车队、1个大板车队、1个三轮车队和1个修配厂1959年7月,市运输公司并入交通局。1962年6月,集体所有制单位从交通局分出。1972年2月,恢复县运输公司。1984年,市运输公司辖3个长途汽车队、1个短途汽车队、1个载重汽车队、1个修理厂、1家旅馆,有职工694人、汽车103辆、固定资产462万元。
  第二运输公司1968年12月,由马车运输合作社、大汶口搬运合作社、客运三轮合作社合并成立东风运输合作社。1972年改称县第二运输公司。1984年,辖1个联合服务公司、3个运输队、1处加工车间,有职工430人、汽车62辆(其中客车2辆)、人力车57辆。
  公共汽车公司1975年,成立县人民汽车公司,1980年改称公共汽车公司。1984年,辖2个运输队、1处修理车间,有职工255人、各种客车52辆、固定资产206.27万元。
  泰山运输公司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泰山公社运输队。1980年有汽车8辆、拖拉机7台。1984年改称泰山运输公司,辖2个运输队、1个汽车修理厂、有职工343人、汽车21辆、人力车250辆、固定资产202万元。
  大汶□运输队1975年成立,职工300余人。1984年,发展到3个运输队,有职工725人、载重汽车7辆、小汽车1辆、拖拉机6台、地排车450辆。
  泰安长途汽车站1950年5月成立,隶山东省联运公司济宁分公司。后隶属省运输局泰安汽车总站。1956年,属济南运输公司。1961年5月,属泰安地区交通局。1976年后隶泰安地区汽车运输公司。1981年秋,隶“山东公路运输联合公司泰安地区分公司"。
  附记:日伪运输机构
  1938年,华北汽车公司在泰安设立汽车营业所。1941年,华交公司接管华北汽车公司后,营业所改称济南汽车营业所泰安支所。1943年,又改称泰安汽车营业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解体。
  二、运输工具
  货运工具非机动工具:境内传统的货运工具有挑子、扁担、木轮手推车、三轮、四轮板车、马车等。30年代开始使用胶轮手推车、胶轮马车。1949年,全县有手推车33100辆、马车1060辆。建国后,运输工具逐步改进。至1956年,人力车、地排车、马车普遍更换胶轮。1962年,全县有马车1774辆、地排车3221辆。1975年,全县有马车1801辆、地排车16281辆、手推车33613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拖拉机大量涌入农户,马车数量锐减。
  机动工具:50年代驻泰企业始购货运汽车。至1962年,有货运汽车50辆,177.5吨位。次年,县运输部门始有货运汽车2辆。1970年,全县货运汽车90辆,311吨位。1975年,公社有货运汽车5辆。1983年,集体、个人购置汽车者增多。至1984年,全市共有货运汽车1891辆,其中专业运输部门271辆、市直部门953辆、乡镇617辆、个体50辆。
  1953年,泰安农场有拖拉机3台。1956年,全县有拖拉机21台。1980年,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546台,49096马力;小型拖拉机2849台,34083马力。1984年,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110台,其中个体452台;小型拖拉机3082台,其中个体2504台。
  1964年,运输公司试制机动货运三轮车成功。之后,第二运输公司制造东风牌机动货运三轮车。至1971年,共有货运机动三轮车49辆。后因汽车、拖拉机增多而停用。
  客运工具非机动工具:境内传统的客运工具有轿、山轿、非机动轿车、手推车等。1910年(清宣统二年),始有黄包车。1919年,泰城美国教会有德制、英制自行车各1辆。1949年,全县有700余辆自行车和部分黄包车。50年代后期,轿、非机动轿车、黄包车消失。1984年,农村中使用的短途载客工具为地排车、手推车。
  山轿
  机动工具:1930年,泰安始出现客运汽车。沦陷时期,泰城有客车2辆,日军投降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1962年,始购大客车1辆、小客车18辆。1964年,交通局改装客车2辆。1970年,有客车4辆。1975年,汽车公司有大客车9辆。1982年,增至44辆。1984年,全市有大客车262辆、小客车834辆(市直728辆)。此外,长途汽车站有客车254辆。
  1953年,泰城有济南产“轻骑”改造的机动三轮车8辆。1964年,增至40辆。1984年,有100余辆。
  1982年,全市有“轻骑”牌摩托车450辆,1984年增至1958辆,多属私有;另有摩托车401辆,多数在公安、邮电部门。三、货运
  津浦铁路通车后,泰城、大汶口等地有私商收购豆饼、花生、花生油、生姜、大蒜,雇人运到火车站后外运。公路运输也以豆饼、花生为大宗,一般运货200公斤,行程50华里,收费2元,搬运费百斤百里1.8元至2元。
  1949-1955年,政府组织社会车辆运输货物。1958年以后出现国营、集体、个体三种运输力量。由于“大跃进”造成经济衰退,运量锐减。1959年,年运量从上年的81.53万吨降至3.56万吨,周转量由259.11万吨降至19.26万吨。1959?1961年总运量仅11万吨。1965年后,集体、个体运量大于国营运量。1971-1984年间(1974年除外)国营年运量最高为29.4万吨,周转量1463万吨公里;集体年运量最低为135万吨,周转量1151万吨公里。1984年,共完成运量311.08万吨,周转量5969.92万吨公里;两个专业运输公司完成运量45.52万吨,千吨公里成本150.24元。是年,泰安汽车站开辟泰安至临沂另担班车线路,长120公里,每旬对开一辆另担班车。
  四、客运
  长途客运1930年,省长途汽车总局开辟泰安至东平营运线。1932年,因营业萧条而停运。1938年7月,日本人开办的汽车营业所开辟济南至泰安汽车营运线路,11月开辟泰安至大汶口营运线路,12月开辟泰安至肥城营运线路。此后又开辟泰安至新泰、莱芜、蒙阴、平阴4条线路。日本投降后,营业所解体。
  建国后,长途客运业务由长途汽车站承担。1950年,有泰安至莱芜、肥城、须城3条线路,通车里程180公里。泰安至莱芜、肥城每日各往返一个班次,至须城2日一个班次。1961年,有15条班车线路,通车里程2127公里。1976年前,长途客运业务因机构和隶属关系变动频繁,受到影响。1976年,归属地区后, 客运发展迅速。1977年,有跨区线路20条, 可直达济南、青岛、荷泽、聊城、淄博、潍坊、济宁、临沂等地;区内线路45条,日发班车145车次(夜班6班次),年客运量16&2万人次, 周转量8362人公里。1984年,长途客运通车里程6039公里;跨省线路9条,跨区线路26条,区内线路34条;始发169班次,日客运量6760人次;日发641个车次,其中跨省9个车次,跨区143个车次;境内夜宿农村的班车16条线路,站点163个,单程482公里。同年,开辟泰安至莱芜、新泰两条流行发车线, 平均日发78个车次,客满开车,招手上车。当年长途汽车站客运量539.4万人次,周转量22930万人公里,营业额4130066.7元。
  短途客运1910年,始有黄包车运客,多集中在城内,偶有远行也只限于境内。民国时期,泰城、大汶口设有赶驴脚行,农村沿大路村镇,有手推载人小车。
  1952年,政府组织客运站承担客运业务,用人力车或机动三轮载客。1964年,泰城开辟由火车站至百货大楼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日运行30个班次,年客运量36万人次,营业额2.8万元。1975年,增辟一条由火车站经百货大楼、化肥厂到东关的线路,两条线路日发车48次,年客运量174.45万人次,营业额16.35万元.1976年,增开由大众桥、火车站、百货大楼至红门的线路。1978年,新辟郊区两条线路:火车站至张家户,长17.9公里;火车站至鱼池,长22公里1979年又辟郊区两条线路:火车站至化马湾共30.1公里;火车站经大汶口至董家庄长33.5公里。1980年8月,开辟火车站至中天门旅游线路长13.5公里,年客运量12万人次,营业额12万元。此外还开办了泰安至曲阜、灵岩、济南等地旅游出租车业务。1984年底共有营运线路8条(城内3条,旅游路1条,郊区4条)。城内3条线路共36站,长21.2公里;郊区与旅游线路共77站,长222公里;日发66个车次。全年客运量529.5万人次,营业额62万元,上缴利税16.24万元,净利润11.7万元。
  第二节铁路运输
  货运津浦线通车后,泰安、大汶口2处车站输岀货物以花生米、花生油为大宗,其次为大麻、生姜等物品。外地运进物资为高梁、大豆、豆饼等。1949年后,输出物资增加工业产品、木材、水果、大白菜和河沙等。同时,输入的大豆、豆饼数量猛增,还增加了木材、煤炭、煤油等,入大于出。1965年输出25.33万吨,输入30.31万吨。1984年,输出22.34万吨,输入54.63万吨。
  泰肥线天平店、鱼池二站,主要办理河沙外运业务。
  辛泰线境内站点,仅1981、1983年办理小量农副产品外运。
  客运境内12处车站均办理运送旅客业务。1984年,泰安站日停靠津浦线普通快车19对、普通客车5对,泰安站始发至张店、博山普通客车2对。全年共迎送旅客307.62
  万人次。
  泰肥线初期实行客货混运,泰安、湖屯日对开一次,后改为客车运行。1981年后,改辛店至湖屯,日往返一次,后改为坊子至湖屯。1984年,辛泰线试运营期间,泰安至莱芜东日往返客车一对;正式运营后,改为辛店至湖屯运行,后又延至坊子至湖屯。同时,泰安至博山车次,改为泰安至张店,日发车一对。
  第三节运输管理
  1958年,贯彻先国营后集体,先专业后副业,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运输方针,积极扶持民间运输。60年代,县主要担负城镇6公里以内和公路干线20公里以内的运输。凡从事公路运输、装卸搬运的企业单位车辆,都必须接受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凡营运车辆,均执行省交通厅统一制定的运价标准。人力车和装卸理货执行地市自行制定的运价和费率标准。80年代初,执行地区“运输、装卸、理货、渡运管理办法和计费标准”。1984年后,执行中央和省的运价规定。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