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生产管理
分类号: F272.3
页数: 2
页码: 227-228
摘要: 1959年,15个县属企业 职工,提岀改革建议5000余条,改进工艺、工 具579种,试制新产品60多种。
关键词: 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

内容

50.60年代,企业均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1958?1959年,15个县属企业职工,提岀改革建议5000余条,改进工艺、工具579种,试制新产品60多种。1964年,造纸厂采纳职工建议,通过60次试验,整球装料由原来的500公斤增至900公斤。
  “文化大革命”中,生产管理受到干扰,有些制度废止,产品粗制滥造,成本增高,有些生产任务完不成。
  1976年后,通过企业整顿,生产管理走上正轨。1977年,各企业、车间、班组之间,开展对口竞赛,18种主要产品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部分产品质量、成本及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当年,红旗煤矿提前132天完成原煤产量计划,提前30天完成年掘进进尺计划。
  80年代,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劳动定额、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节能、产品质量等方面采取定额包干、责任到人等办法,工效显著提高。1984年,全市实现革新项目49项,其中发挥作用的13项。电力机车线厂试验的稀土铝成功地用于硅合金新材料,应用于生产,取得好效益。机械、化工、轻纺等行业开发新产品9类、44种、307个花色品种,投产率达87%,增加产值1200万元。通过对13种重点耗能指标进行考核,稳定下降的有9种。市酒厂吨白酒计划耗煤850公斤,实际耗640公斤,万元产值平均综合耗能7.33吨,全年节约标准煤6862吨、电241万度、油64.5吨。全市有26个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162个QC小组,取得管理成果94个,其中省、地、市优秀成果35个;有5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优质率由上年的2.3%升到6.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