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朱熠” 相关
共 17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平阳拥有1700多年历史,文化高潮在两宋时期,表现于学风、科举、望族、文献、诗歌、音乐戏曲及风物。建议建立两宋风流遗韵文化馆以展示这一文化特色。
2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平阳宋韵文化主要分布于县城周边及南雁荡山一带,涵盖学风、科举、望族、文献、诗歌、音乐戏曲及风物。
3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平阳以书院、学统、武状元、古琴文化著称,其中南雁荡山为文化荟萃之地,汇聚读书声、著述入四库、武魁诗篇与古琴音韵,文脉千年传承不息。
4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宋时期,平阳经济文化繁荣,世家巨族与移民文化交融。朱黼作为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受业于陈傅良,致力于史学研究。
5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对平阳水头盆地西北一隅的三桥里公园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了武状元朱熠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及其在宋朝的政治生涯。
6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杉桥朱氏作为平阳水头地区的名族,对南雁荡山的文化贡献显著。朱义方、朱元升、朱公似等朱氏名人不仅游历了南雁荡山的多个景点,并留下了丰富的诗篇。
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水头镇位于鳌江上游,南雁荡山东麓,环境幽美。经历困境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展迅速,成为经济繁荣的名镇。同时,开辟了康乐景区和卧牛山公园,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水头镇原名水头街,位于南雁山东麓、鳌江上游,历史悠久,曾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包括古庙、古刹、古桥等。水头经济繁荣,促使文化教育事业跟随发展,创办了学校和中学。水头名人众多,有革命先烈、慈善家和民主人...
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林景熙的家学渊源和家族文化背景。林氏家族迁居林坳已有1100多年历史,注重教育,传承儒家学说和理学时政,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包括进士、状元、榜眼等。林景熙在这样的家族文化熏陶下成长,为他的文学才华和文化底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
10
朱熠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熠(1192-1264),南宋官员,书香门第出身,文武双全,历官多职,但遭到排斥,被贬谪至地方。他在任职期间提出对国家治理的建议,立场刚正不阿,但因得罪权贵而受到弹劾,晚年苦于政治局势,多次请求归田未获允许,最终在老家去世。
1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宋时期平阳县在武科举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地域特点。南宋时期,平阳县产生了大量的武科进士,其中包括15名武状元、6名武榜眼、7名武探花和18名文武双科进士,被誉为中国的“武状元之乡”。这些武科进士的数量和比例在南宋时期都相当可观,...
1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南宋时期平阳武举的地域特点,平阳因此被誉为“武状元之乡”。文章指出,平阳之所以能够产生众多武进士和武状元,主要归因于南宋时期国家形势、平阳的社会经济基础、深厚的地域人文背景以及移民带来的社会变革。平阳作为南宋时期的移民理想场所,其...
1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是老平阳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南宋,由于政治中心南移带来的影响,平阳出了众多文武进士,其中包括2名文状元和14名武状元。林拱辰是南宋平阳的一位著名文武双全进士,历任要职,曾任工部尚书充金国通谢使、淮西安抚等职。他因不附权臣而...
1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武科则始于武则天,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平阳在科举历史上共出了686名进士。历代文、武状元和榜眼、探花的情况也有所介绍,包括他们的姓名、年代、职位和原址。这些历史数据展示了平阳在科举制度中的卓越成就。
1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水头历经沧桑,从宋元至明清逐渐繁荣。明中叶始称“水头街”,清康乾时期更为发达。解放后,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街道不断翻新扩建。近年来,在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水头镇蓬勃发展,成为数万人口的县直属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