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文化看两宋风流遗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98
颗粒名称: 平阳文化看两宋风流遗韵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拥有1700多年历史,文化高潮在两宋时期,表现于学风、科举、望族、文献、诗歌、音乐戏曲及风物。建议建立两宋风流遗韵文化馆以展示这一文化特色。
关键词: 平阳县 两宋时期 文献

内容

平阳自西晋太康四年(283)设立县治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纵观平阳千年文脉,平阳历史第一轮文化高潮在两宋时期。若问平阳文化看什么,依我之见,看两宋风流遗韵。
  两宋学风:宋徽宗年间,平阳乐溪人陈经正、陈经邦远赴洛阳追随理学大师程颐受业。学成归来后,在南雁会文书院讲授洛学,开两浙理学之先声。后经宋之才、孔延、潘安固等传承,至南宋前期著名学者徐谊加以发扬光大,再传黄中、彭仲刚、刘轸、刘天益等平邑学者,逐渐形成平阳学派。民国《平阳县志》评价:“平阳衣冠文物至宋而盛。陈经正兄弟,徐寓、蔡㦛诸君子,先后从游程朱之门,皆得其传以归,递相授受,邑遂称‘小邹鲁’焉。”
  两宋科举:据《千年古县平阳》统计,从北宋绍圣四年到南宋咸淳十年(1097-1274)的170多年间,平阳有案可查文科进士375人,武进士296人,合计671人次,冲掉“武换文”18人,实际考中文武进士653人。其中,武科夺魁占三成、“六载联标两状元”、“一门同科四进士”,一时声震朝野,这在中国科举史中十分罕见。
  两宋望族:主要有南湖薛氏、杉桥朱氏、凤巢杨氏、盖竹林氏、莲池陈氏、睦源周氏、后仓邵氏等。
  两宋文献:水头杉桥人朱元升所著《三易备遗》,南湖人薛据所著《孔子集语》,昆阳人林景熙所著《霁山文集》,南雁人俞德邻所著《佩韦斋辑闻》《佩韦斋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两宋诗歌:南宋绍兴年间,越州山阴人陆游出任宁德主簿,往来闽地途径平阳,曾下榻平阳驿舍,留下一首隽永的《平阳驿舍梅花》,诗曰:“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宋绍兴、淳熙年间,平阳人林升下榻临安客舍,题壁一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诗成千古绝唱。还有南宋遗民诗人林景熙抒写亡国之痛的大量诗作,震耳发聩。
  两宋音乐戏曲:郭沔是南宋后期古典音乐代表性人物,是浙派古琴艺术创始人。平阳是温州南戏发祥地,也是木偶戏、单档布袋戏主产地,自南宋至今盛演不衰。2008年,平阳木偶戏、单档布袋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两宋风物:宋代书院有南雁会文书院,宋代名人遗迹有钱仓起相岩摩崖题刻、松台山摩崖题刻,宋代水利有县城坡南塘、西塘,水头三桥朱官堰,万全仙口海塘、沙塘陡门,宋代寺观有坡南东岳观、南湖宝山殿、宋埠水陆寺、萧江陈府庙,宋井有水头后街八角井、南雁宋井,宋塔有栖真寺五佛塔、宝胜寺双塔,宋桥有昆阳南丰治平桥、万全吴垟坊岩下桥、南湖普美普济桥等,宋窑有水头仕静卧牛山南宋窑址,宋墓有水头稻桶城下朱熠状元墓、鹤溪麒麟山下杨驸马正臣墓,馆藏宋代文物则有宋谷仓罐、瓷粉盒、瓷香炉、瓷魂瓶、瓷碗、瓷罐等。历经千年岁月沧桑,这些至今留存的两宋风物,是散落于平阳大地的文化珍珠,是千年平阳的文化符号,是平阳文脉的生动注解,也是我们摸得着的温度,抓得住的记忆,看得见的乡愁。
  若问平阳文化看什么,要看两宋风流遗韵。建议开辟一处两宋风流遗韵文化馆,加以具象,以提高平阳历史文化的辨识度。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宋韵文化在平阳》

本书分为史论篇、人物篇、风物篇、美文篇及附篇五大类,内容包含了平阳文化看两宋风流遗韵、平阳宋韵遗存的地理布局、陈经正、陈经邦生平事迹考、永嘉学派源流与陈傅良平阳籍弟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孝平
责任者
陈经正
相关人物
陈经邦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宋之才
相关人物
孔延
相关人物
潘安固
相关人物
徐谊
相关人物
彭仲刚
相关人物
刘轸
相关人物
刘天益
相关人物
邹鲁
相关人物
林景熙
相关人物
俞德邻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林升
相关人物
郭沔
相关人物
朱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雁会文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