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史里立体看朱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27
颗粒名称: 在青史里立体看朱熠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64-170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平阳水头盆地西北一隅的三桥里公园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了武状元朱熠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及其在宋朝的政治生涯。
关键词: 平阳县 朱熠 历史背景

内容

水头盆地西北一隅有三桥里公园。公园依北山,北山有岙,岙口有两棵古樟。古樟绿荫之下有一座灰褐的牌坊兀立,其气势恢弘华丽,旌表门联相当豪气:“精忠为国丰功伟绩昭青史,清正廉明浩气英风励后人。”山门石阶陡峭,三十有二。拾阶而上,迎面殿堂巍峨。匾额上“东南砥柱”四字苍劲而浑厚。穿中堂,有高亭,亭前有坟,坟茔中间有碑,碑铭“武状元朱熠之墓”。
  今天上山谒朱熠状元陵墓,我试图走进历史的深处,抖落尘封千年的烟云,探秘那被一层层迭代传说包裹着的有关朱状元的前尘往事。
  出身名门望族
  世居福建长溪赤岸的大理寺少卿朱幩,五季时,为避闽王曦之乱,泛舟北漂至东海炎亭登岸,徙居平阳东山水纤桥(今苍南金乡炎亭倒桥坑)。迨至北宋太宗年间(976-998),朱幩之孙朱孟邹为避倭乱,携眷自东山水纤桥来到北港宰清乡,但见一地四围环山、河网交织,茂林修竹掩映,俨然世外桃源,遂居焉。因此地有杉木架桥,故名杉桥。
  朱家人肇基杉桥以来,耕读传家,敦亲睦邻,一派祥和景象。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三月,杉桥朱昌年之母辞世。永嘉学派开山祖周行已为其妹夫昌年之母作《朱君夫人陈氏墓志铭》,记曰:“杉桥朱氏者,有厚德,能仁其邑里。其祖有名钱者,里人为讳之,不曰钱而曰金帛,至今不改。此岂有禁令服从哉?某女弟归其来孙昌年,尝见其父祖辈行,多年高长者,粹然淳古,皆有温良之气。”这是目前有关杉桥人居生活的最早文字记载,也是关于水头村落族群生活的最初描述。
  杉桥朱氏人家崇文尚武,厚积薄发,功名旗杆林立,缔造了一大簪缨世族。清代温州名流孙衣言对杉桥朱家赞誉有加,他在《瓯海轶闻》记曰:“终宋之世登甲第者,无虑数十人,皆见《平阳志·选举题名》,盖平邑一望族也。”民国《平阳县志》载:绍兴二年(1132),朱璧(朱幩之九世孙)登文科进士,司理道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朱梦良(朱幩之十世孙)登文科进士,官静江教授、同知佥书枢密院事;绍熙元年(1190),朱叔望(朱幩之十二世孙)登武科进士,讳俨,仕途不详;嘉定元年(1208),朱义方(朱幩之十二世孙)登武科进士,知高邮县;嘉定四年(1211),朱元昇(朱幩之十二世孙)登武科进士,历任龙泉、遂昌、松溪、政和、庆元等县巡检;朱子胜(朱幩之十二世孙)登武科进士,不仕;嘉定七年(1214),朱士安(朱幩之十世孙)登文科进士,知古田县,迁里行御史;嘉定十年(1217),朱嗣宗(朱幩之十二世孙)武举第一人;嘉定十六年(1223),朱炳(朱幩之十一世孙)登武科进士,累官架阁参谋;绍定二年(1229),朱士麟(朱幩之十世孙)登文科进士,知肇庆府。在朱熠尚未登科之前,杉桥朱家甲第蝉联的蓬勃气象,培育了他锐意进取的雄心。
  崇尚文通武达
  公元1193年,朱幩之十二世孙朱熠在北港杉桥里“呱呱”坠地,当是时,朱家人还沉浸在朱叔望金榜题名的荣光里,此可谓喜上加喜。朱熠,字明远,号肃庵,幼承庭训。其父朱伯飏少年有勇,手握15公斤铁锤挥舞如飞。后朱伯飏随从吴将军远征,有战功,赠武德靖南将军,作演武堂于三洋江涯之湾,亲授朱熠习射之法。朱熠自幼习孔孟之道,生而貌状魁伟,孔武有力,能挽100多公斤大弓。成年后,朱熠离家求学,以武学上舍生的身份卜居临安深造,走上求取功名之路,以期未来报效国家。他在题咏南雁荡山《三台峰》的诗里写道:“即此是台星,三峰入眼明。若非天上贵,宁显世间名。万国皆瞻仰,千岩自送迎。泰阶何日正,草木亦光荣。”朱熠明里描写三台峰之景,实则借景抒情,祈望朝堂之上有台星良弼,以匡扶天子,安抚百姓,泽被苍生万物。作者那一份安民济物的理想抱负,由此可窥见一斑。
  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替某位嫔妃的兄弟写了一份婚启书,书中有句云:“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月殿斯沾于湛露;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辇,霓裳犹粲于朝霞。水流红叶之无心,琴续朱弦而有托。琼台不怕雪,甫歌采莺之诗;玉杵曾捣霜,辱聘云英之咏。”文辞侈丽闳衍,时皇室子弟、燕王德昭之九世孙赵贵诚颇为赞赏,便有意结识朱熠。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朱熠跟赵贵诚的结识交往,竟为他在后来仕途上的锦绣前程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宋宁宗病危,不省人事之际,权势熏天的宰相史弥远矫诏宣立赵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封成国公。闰月,宁宗驾崩,史弥远拥立赵昀为帝,史称宋理宗。而这一个赵昀便是当年十分赏识朱熠的赵贵诚,故而他对朱熠关注有加。
  历经宦海沉浮
  理宗端平二年(1235),朱熠中右科武举第一,俗称武状元,特赐进士出身。授秉义郎,迁閤门舍人,差知沅州,改横州,复为閤门舍人。淳祐元年(1241)知兴国军,五年(1245)迁知雷州,十年(1250)迁尚书省度支郎官,后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宝祐四年(1256)擢中书省右正言;五年(1257)拜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迁侍御史;六年(1258)迁左谏议大夫,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十一月进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开庆元年(1259)六月自同知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十一月自参知政事除兼权知枢密院事。景定元年(1260)四月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七月兼太子宾客;二年(1261)三月,时宰相贾似道独揽大权,为排除异己,朱熠被排斥出京师,罢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建宁府;三年(1262)改知平江府兼淮浙发运大使;四年(1263)正月予祠,旋改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咸淳四年(1268)遭弹劾落职,送处州居住,后诏令自便;五年(1269)还乡,卒于故土杉桥里,安葬于距离府邸里许的北山南麓,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赐予谥号文惠。度宗皇帝钦赐“东南砥柱”坊,牌坊题刻:“为前状元第、官监察御史、历同知枢密院事朱熠立。”
  越十年,南宋灭亡,元代编纂的《宋史》为朱熠立传。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史学家、翰林院编修苏伯衡,曾寓居平阳。他对朱熠的评价甚高,记曰:“宋祚既衰,天复生独立不移之才,以障狂澜。如公者真无愧于纲常中人也。及贾窃柄而公退,犹岳家军去而西北全倾矣。帝悟,手书‘东南砥柱’嘉之。”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倭寇从平邑南港大岙登陆,上将军岭,到芦浦,再从白沙到北港麻园,一路烧杀掳掠。坐落于麻园北侧二里许的朱熠状元坊,毁于兵燹,徒留残垣断壁,后为乡民舁去,荡为寒烟。(以上据朱氏宗谱、姓氏志)
  力主改革弊政
  宋室南渡以来,到了理宗时渐入晚期。时宰相史弥远、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相继擅权于朝堂,致使朝纲败坏,国势虚弱,边防衰弱,民不聊生。因朝臣惮于权相的跋扈,庙堂之上已暮气沉沉,朱熠刚正不阿,力主改革弊政,其中,以裁减冗员和整顿盐业的建言深得史论家赞许。
  宝祐二年(1254),时任监察御史的朱熠面对因官员过分庞杂而导致官多爵滥、国力式微、公用匮乏、前线粮饷供应吃紧的困境,上奏直陈:今国土狭小而赋税却越来越繁重,官吏猛增使得用度越来越大。真宗景德、仁宗庆历年间,“以三百二十余郡之财赋供一万余员之俸禄,今日以一百余郡之事力赡二万四千余员之冗官”,再加上边关州郡要“科降支移”,内地时常延误解押,拖欠交纳,故而“欲宽民力,必汰冗员”。朱熠的奏章得到宋理宗的采纳,可惜没有果断施行。明代思想家、政治家湛若水在《甘泉集》里感慨:朱熠那一番话,宋理宗在采纳的同时若能果敢地去施行,刚明英武裁员,以节支安民强军,收复中原的宏图也许不是难以实现的。
  宝祐四年(1256),时任殿中侍御史的朱熠针对沿海地区官商垄断盐源、垄断经营、质次价高等危害国家、伤害民利的盐业乱象,上疏揭发一些将官贩卖私盐、牟取暴利,给国家造成的危害:近来盐业课税数额明显亏损,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就拿淮南东路常平茶盐司真州分司来说,就亏减二千余万。这都是由于地方军事长官跟诸军将帅争相走私贩盐带来的恶果。朱熠重申“严私贩之禁”,朝廷虽认可,无奈尾大不掉,不了了之。
  宝祐五年(1257),朱熠体恤下层锅户生产浮盐之艰辛,奏议遵照“端平旧式”的盐政。他说:盐业生产的正盐出于亭户,归于公家:浮盐出于锅户,卖给商贩。例如淮盐,“正盐居其四,浮盐居其一”。端平初年,朝廷为了不使浮盐销售的利益被私贩分利,分设十局以收买浮盐,每年计有1350多万公斤。十多年来,钞法多次变更,公私俱困,真、扬、通、泰四州六十五万袋正盐,跟过去相比还未到额,哪还顾得上收买浮盐?那些无耻士大夫钻国家空子,在官府忙着征收正盐,来不及收购浮盐的时机,垄断浮盐贩卖。“今商贾不得私贩,朝廷又不与收买,则是绝其衣食之源矣。”他提议国家采取高于正盐的价格收购浮盐,让盐民乐意把浮盐卖给政府。这样一来,国家既可调控盐利,遏制贪官污吏争抢浮盐牟利之风,又可维护广大锅户的利益。朱熠的主张有理有据,诏旨奉行。
  功过皆在青史
  朱熠自登科出仕,当了三十多年的官,历经理宗、度宗两朝,是平阳历史上唯一官居副宰相级的官僚。他在地方做官时关心民瘼,公正廉明,尽管时间不长,但赢得好政声。雍正《广东通志·名宦志》称道朱熠任雷州太守时,“勤官恪职,秋毫不取于民,令严事集,政教兼举,以廉明著称”。在朝为官时,他不畏强权,直言敢谏。朱熠长期担任监察专职官员,品秩低微,但负有纠举百官之责。他身居言路,曾弹劾过一些名士,譬如中书舍人马廷鸾、资政殿大学士徐清瘦、端明殿大学士马天骥、翰林学士尤焴、宗正少卿姚希得、秘书郎吕中等。尽管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但也由此得罪了不少朝臣,有人背地里称他“狂猘”。
  理宗后期政事怠弛,朱熠虽有改良之心,奈何君王孱弱,朝堂上奸佞当道,最终无以自保而屡遭贬谪。朱熠晚年,曾经三次向朝廷乞归田里,都不得恩准,这是时任右丞相马廷鸾等从中阻挠的缘故。
  杉桥朱氏自宋初开基平邑北港以来,文官武将迭出,自成显赫大族。然世事无常,后杉桥朱氏举族外迁星散,无奈典付他人。现如今,人流熙熙的三桥村早已无一户朱氏人家,有谁知当年朱家曾住?指点江山如许。好在村北的武状元朱熠之墓,还有村西五龙山前的“朱官堰”遗迹,让人怀想曾经的雪泥鸿爪,教人得以遥望杉桥的背影,令人感到历史的邈远且真实。
  怀着一颗平常心,上山;带着一股英雄气,下山。眼前,墨云拖雨过南山,水东流,晚烟收,古樟鹧鸪,孤坟枕苍山。我不禁概叹:悠悠岁月,带不走朱熠这一个熟悉的名字,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宋韵文化在平阳》

本书分为史论篇、人物篇、风物篇、美文篇及附篇五大类,内容包含了平阳文化看两宋风流遗韵、平阳宋韵遗存的地理布局、陈经正、陈经邦生平事迹考、永嘉学派源流与陈傅良平阳籍弟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孝平
责任者
朱熠
相关人物
朱幩
相关人物
朱孟邹
相关人物
孙衣言
相关人物
朱璧
相关人物
朱梦良
相关人物
朱叔望
相关人物
朱义方
相关人物
朱元昇
相关人物
朱子胜
相关人物
朱嗣宗
相关人物
朱炳
相关人物
朱士麟
相关人物
朱熠
相关人物
朱伯飏
相关人物
赵昀
相关人物
湛若水
相关人物
马廷鸾
相关人物
徐清瘦
相关人物
马天骥
相关人物
尤焴
相关人物
姚希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枢密院
相关机构
翰林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