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1734条
基础文献
28条
析出资源
2795条
图表
3342条
人物
22条
事件
1122条
地名
5条
专题
4210条
作品
174条
实物
36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天津市” 相关
共 11734 条 36 / 783
526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讨论设立津关道,要求文武员弁有统辖,参照锦山海关成案,将添设关道仿照各省督粮道,统一管理府州县交涉事件,洋务税随随时变迁,难以确定处所,道员难以禀商,应令地方官就近禀明各该上司批饬核办,详请该关道核査,以期周知情形而资论,如有不遵檄饬及...
527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该文讨论了关于与日本换约的议题,建议中国应派遣大员长驻日本京师或委员近驻长崎,以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讨论了日本官员的官位相当问题。
528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是一篇关于与日本换约的议题的文章,建议中国应派遣大员长驻日本京师或委员近驻长崎,以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讨论了日本官员的官位相当问题。文章还涉及美国兵船赴朝鲜调查事件、美国欲与朝鲜打仗传闻、美国照会信底、津民误杀俄人四犯经、英 国索...
529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公文主要涉及委任陆荣昌一事。陆荣昌曾留学法国并熟悉洋枪和兵法,现在由巴德送至京师,经赫总税司带至钧处面见,询问其人既尚循谨于西洋兵法亦尚明白,自应酌量位置,拟请饬令来天津,容即量予差委,以资练習,以符合盖怀。
530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公文讨论了与日本使节议定条约的进程和内容。李鸿章在疏中详细陈述了与日本使节的会议情况,包括对日本使节提出的条约草案进行修改和讨论,以及中国方面的回应。此外,文中也包括了李鸿章对日本使节关于中国皇帝称谓以及内地通商等问题的质询和回答。最后...
531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公文是关于天津误杀俄人案的四名罪犯的处理决定。李鸿章在六月十五日的回复中,提到俄国孔领事未通知此案,因此需要等待公使来文才能进一步处理。后来,孔领事回信称已得到倭大臣的信件,要求将四名罪犯的罪名详细剖析并会商定议。李鸿章指示天津府马绳武...
532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公文是关于封河回省的讨论。李鸿章认为天津的民众虽然浮躁,但已经采取措施防止了刁滑现象。锅匪打群架的风气已经逐渐消失,而民气也变得非常平静。虽然有少数锅匪和星子混杂在街市夫役之中,但这些人都畏惧官法兵力,因此并不需要过多担忧。他强调各口均...
533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公文是关于与日本修改条约的讨论。李鸿章指出,日本外务卿副岛致中国照会,要求修改条约,但条约一旦议定,就不能轻易改变。柳原等日本使节在会晤中表示,他们只是为了送信而来,并非钦差大臣,因此不能递送照会。李鸿章强调,中国与日本议定的是全权大臣...
534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是关于中国和日本外交交涉的记录。文中提到,日本使节在七月三十日到天津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会面,递交国书。在会谈中,李鸿章向日本使节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要求,并进行了密谈,还提供了拐犯江柱鲁二全案的详细情况。最后,李鸿章请求日本使节将国书...
535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是关于十二月十九日关于日本副岛种臣来华换约的讨论。其中提到了关于副岛种臣来华换约的命令和安排,以及换约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此外,还提到了日本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和近交之处,以及本年祕鲁国玛也斯船拐卖华民事件,对待该使的态度和应采取的举措等。...
536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是关于讨论陈主事前往日本査办古巴招工问题的内容。其中提到了派遣陈主事前往日本査办招工,并说明已经转递了函件给上海出洋肄业局刘道翰。还提到了钦佩陈主事的工作,并询问是否有保升官阶的情况。另外,还提到了古巴的地理和政治情况,德国领事阿恩德前...
537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是在请求査查有关祕鲁华工的情况。根据您提到的湖北熊生方柏的资料,他在同文馆从事习学工作。目前祕鲁使臣尚未到达津,但预计到达后应根据之前的决议与其接见,并继续坚持前期的议论。另外,祕鲁与日本所属古巴距离很近,根据阿领事所说,祕鲁对华工的凌...
538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祕鲁使臣于九月四日抵达津,与中国官员会晤。他表示祕鲁华人相安无事,呼吁中国保护华人利益,并建议派遣领事官到祕鲁。双方商讨如何设立保护华人的章程,并提议派大臣前来商量解决办法。
539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封信件是关于清朝与英国在天津谈判中的误会和解决建议。
540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英国使者梅辉立与中方商商办滇案八条时发生分歧,导致威使决定离开京城。威使提出注销八条,梅辉立建议召见威使。需要商办解决方案以维护两国友好关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