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条
析出资源
1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卢自润” 相关
共 15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相约星期二》和《生命的留言》两本书都涉及人类对死亡的态度。陆幼青的《生命的留言》是一篇“死亡日记”,共完成82篇、15万字,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文章引用周总理的话强调了生死参透、珍惜生命和努力创造卓越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
2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重游蓬莱阁的经过和感受。蓬莱阁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以仙山琼阁而闻名于天下。作者在导游的引导下,欣赏了蓬莱阁的风景奇观和文化底蕴,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文章...
3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医后服务是医院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和医疗跟踪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医后服务可以提高医疗信誉和知名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
4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一个贫困女孩在得到助学关怀和老师同学们的捐助后,心怀感激,努力学习,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感激之情使她战胜困难,发奋读书,并立志回报社会。相反,冷漠的人会感到不幸。感激之心有助于我们面对困难,并获得信心和力量。
5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周恩来同志于1943年写下的《修养要则》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准则,包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习作合一、与不正确思想斗争、发扬长处纠正缺陷、不与群众隔离、健全身体等方面的要求。这份要则展示了周恩来对个人修养的高标准要求,并强...
6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卢自润离开家乡后,与家乡的联系主要靠书信。近年来,随着家乡的变化和外出人员的增加,往家里寄钱并写信的人也多了起来。现在,作者往家里寄钱时也不再写信,而是使用电子汇款方式,方便快捷。作者预测,未来老家将普及电脑,届时就可以轻松发送电...
7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资深医生与年轻医生分诊,结果发现年轻医生诊断病情反而更受患者欢迎。原因在于年轻医生虽然经验不足,但问诊时十分仔细,与病人互动沟通深入,态度亲切、客气,给病人加油打气,使得药方效果加倍。而资深医生虽然专业,但因为经验丰富和地位高,容...
8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新春佳节,祝福快乐!2002年辉煌收官,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神州4号飞船圆满完成任务,预示着新的一年更加辉煌。人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现在老百姓不再羡慕发达国家的高楼大厦和丰富商品,因为这...
9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小时候家境贫寒,吃不起好饭。长大后下放农村劳动,春播时拉犁种高粱,劳累后只有9两的定量,主要靠瓜菜代。虽然劳动很累,但吃到了比小时候点心还要香甜的净棒子面窝窝头。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好传统,这种吃窝窝头又香又甜胜过点心的感受至今犹存...
10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参加军干校的经历,包括抗美援朝的背景、军干校的学习生活、伙食和供给情况,以及作者生病和痊愈的故事,最后总结了作者在军旅生活中所受到的锻炼和收获。
11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强调了关注幸福的重要性,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常常是朦胧和朴素的,需要我们提高感受力,关注其到来的时刻,并学会在灾难中寻找快乐。同时,人们也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心理、生活上的厌旧性,精心关注幸福,充分享受每一刻。
12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人们在记忆中选择记住什么、忘掉什么的背后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人生境界。通过对比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对于恩人的不同态度,以及一般人对于荣耀和教训的不同心态,文章赞扬了陈翰笙、孙冶方两位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境界,呼吁人们效法...
13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提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并回顾了毛泽东同志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关于注意群众生活问题的讲话。文章强调了党关心群众利益、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对党和政府监督...
14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作者对故乡山和水的回忆和感悟。
15
知识出处: 河东报 | 类型: 正文
作者回忆了家乡的皮影戏,老王一家子是戏班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八月十五和春节前后都会唱皮影戏。作者对秦腔有狂热的追捧,喜欢看武戏,对大王表演皮影戏时的千姿百态和神态印象深刻。有一段时间皮影戏班子没有露面,直到兵荒马乱时再次出现,但少了能干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