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临洮县” 相关
共 3161 条 30 / 211
43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8年(1939年),临洮县设农业推广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成立甘肃省农业厅临洗农业技术推广站。1952年成立新式畜力农具站。
43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均为私有。建国后,临洮从1951年初至4月底,进行了减租减息。同年10月至1952年5月底,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1956年,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后,土地变为农业社集体所有...
43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均为私有。建国后,临洮从1951年初至4月底,进行了减租减息。同年10月至1952年5月底,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1956年,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后,土地变为农业社集体所有...
43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互助组:1952年、全县按照白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建了临时性、季节性、常年性互助组。1953年底,全县有季节性、互助组3212个,常年互助组508个,参加农户21414户,占总农户的55.19%。
44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地形复杂,因而各地区在作物种植上也有所不同。
44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地形复杂,因而各地区在作物种植上也有所不同。
44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3年(1944年),全县农作物播种而积783991亩。其中小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1.85%,谷子、糜子占14.73%,豆类占11.51%,青稞、大麦占11.46%,洋芋占11.27%,莜麦、燕麦占10.49%,葬麦占4.54%,玉米...
44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衣村除以种植小麦为主外,并兼种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
44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瓜类有西瓜、籽瓜、甜瓜(包括白兰瓜、麻醉瓜、黄金蛋、香瓜、金塔寺等)、黄瓜、番瓜等。
44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萝卜有白蛋蛋、红蛋蛋、麻叶、接茬、冬萝卜、胡萝卜等。
44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地形复杂,气候各异,适于种植多种药材。1945年,全县有野生药材200种和人工栽培15种。1958年引进当归,1962年引进地黄,1967年引进党参、川乌,以后又引进大黄、人参、黄连、枸杞、土贝、黄芪、红芪、红花、菊花、元参、水飞蓟、杜...
44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土壤全县共有9个土类,12个亚类,24个土属,46个土种南部山区以城土类的红麻土为主;中部东北部山区及河谷区以垆土类麻土、黄麻土为主,北部以灰钙土类的白土和砂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246%,氮0.083%,速效磷5.IPPm,速效钾...
44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土壤全县共有9个土类,12个亚类,24个土属,46个土种南部山区以城土类的红麻土为主;中部东北部山区及河谷区以垆土类麻土、黄麻土为主,北部以灰钙土类的白土和砂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246%,氮0.083%,速效磷5.IPPm,速效钾...
44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远在汉代,临洮县就有滥水种稻及灌溉垄坂的出现。明朝杨继盛教民用扬杆(桔槔)灌园。清朝郭士佺在全县广开渠道,以发展水利。民国时期又开挖了洗惠、工赈、德远、溥济、灵石、灵远、东峪、民主、新民等渠道,灌溉面积达70600亩。新中国成立后,对上述渠...
45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冬小麦:据《狄道州志》载:"麦,亦有冬根者"。从而可知临洮川区种植冬小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仅在西门外深沟沿、李家湾、韩家庄、张家庄、雍家庄一带零星种植,品种以长芒冬麦、秋蝉冬麦为主,亩产200—360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