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0893条
基础文献
29条
析出资源
3202条
图表
1722条
人物
1075条
机构
66条
事件
1714条
地名
83条
专题
1219条
作品
1683条
实物
10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永昌民俗祝祷奠祭文辞
永昌年鉴 2006-...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
永昌史话
骊靬探丛
永昌民俗(卷一)
永昌圣容寺
金昌文明的脊梁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
金昌史话
永昌县农村小康工程建...
永昌县志(1991~...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县城关镇志(19...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
祝巍山文史论稿
诗花歌絮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民间故事
西路军鏖战永昌
永昌故事
美丽的北海子
永昌县农牧文史
检索条件
共 10893 条
546
/
727
8176
永昌县风味小吃发羊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羊肚子烫去肚渣,洗净,切成手掌大的块,用上蓬灰水(或碱水)腌制。二十分钟后,下锅熬煎,煎到用手指甲能掐破时,捞出浸入凉水中漂三、四次,水中无灰碱味时再捞出,切成一寸见方的小片,盛入大碗,灌上羊肉汤汁,吃起来清香脆嫩,被誉为“假鱼肚”。
8177
永昌县风味小吃羊肉泡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县内各地均有,羊肉煮熟退骨,切成半寸见方方块,食用时用原汤,汤清,肥而不腻,佐以胡椒粉、姜粉(末)、花椒面、香菜(芫荽),泡入发面馍,香味浓郁,温补壮阳。
8178
永昌县风味小吃小砂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分荤素两种,荤食主要原料有排骨、肉丸子、豆腐、粉条、平菇、油菜等;素食以豆腐、粉条为主,佐以花椒、姜末、虾皮、味精等,武火急煮,香味浓郁,怯寒发汗。
8179
永昌县风味小吃莜麦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以当地莜麦为原料,原麦粒文火熬煮,口感滑润微甜,营养价值高,久食补人。永昌特有。
8180
永昌县风味小吃烤羊肉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与县外烤羊肉串不同处在于麻辣味较重,香味浓烈。近年来盛行于县城夜市,广受欢迎。
8181
永昌县风味小吃胡萝卜包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胡萝卜煮熟剁碎,辅以葱花、菠菜等,加盐、花椒、胡麻油等佐料成馅,包好上笼蒸制。这是民间常吃的一种素包子。
8182
永昌县风味小吃麻腐包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将大麻籽碾细,盛器皿中搅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然后掺上黄、小米煎熬叫点麻腐,成糊状后,配以洋芋萝卜丁加佐料成馅,包好上笼蒸制。这是一种素食包子,如果加肉即为荤包子。有油香细软的自然香味。
8183
永昌县风味小吃血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把羊肠翻洗干净后,将羊的心、肝、肺、血等剁碎,加佐料和适量的杂面,搅拌成糊状,装入肠内,两头用绳子扎紧,水开后入锅煎煮,煮时要适时地用针在肠壁上扎眼儿放气,以免断裂,煮熟稍凉后切片即食。具有油而不腻,无腥味的特点,入口喷香,这也是与众不同的...
8184
永昌县风味小吃羊杂碎汤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将羊下水煮好,切碎,在煮羊杂碎汤中配上以花椒、姜为主的佐料,汤呈白色,不可混浊。再把退肉的羊头骨入锅继续熬汤,切好后的羊杂碎肉装碗浇汤,撒上蒜苗、芫荽沫淤热即食。汤要滚烫,肉要烂嫩。一般说来,羊头汤是人们喜爱的早点和夜宵。
8185
永昌县风味小吃烧鏊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烧鏊子是一种专用工具烧盒子做成的烧饼。烧饼时把面做成的饼,放进烧盒子里,然后用麦草或柴火煨烧,烧熟后取出,即是烧鏊子。
8186
永昌县风味小吃山药米拌面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美食
山药米拌面制作时,将小米淘洗干净,下入砂锅,用旺火煮至八成熟,把切成方块的洋芋投入,并撒少许面粉,用木勺使劲搅匀,调盐。烧些许清油,炝人葱花即成。
8187
永昌县传统节日春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一,夏历称“元旦”,俗叫“过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宣布启用《太阳历》,并同时使用农历,只把岁首改称“旧年”或“阴历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
8188
永昌县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俗称灯节,又叫上元节。是日家家团聚煮元宵(汤圆)吃。城乡都要张灯结彩,入夜,灯花齐放,人们云集街头,观灯展、看焰火,尽欢达旦。这一天,新媳妇要回娘家避灯。十六日“转庙”,又叫“游百病”。白天或晚上到各寺院或街头游转,俗谓...
8189
永昌县传统节日正月十六游百病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正月十六游百病是永昌地区流传的一种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人们走出家门或游山谒庙,烧香拜佛,或随便走走,从耄耋老人到襁褓婴孩,全家人扶老携幼,年轻人结伴而行,从东山头到北海子乃至武当山全是涌动着的人流。据说,这样,没病的人保你一年...
8190
永昌县传统节日龙头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相传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叫做“龙头节”,古称中和节,也叫春龙节。此日“龙抬头”,蛰虫复苏。家家户户炒大豆、碗豆、麦子、麻子等。杀虫爆蛐,祈祷年内不降冰雹。这天男人们有剃头、理发的习俗,把剃头说成剃龙头,以取吉利。妇女们则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