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1171 / 1355
1755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将核桃仁拣去杂质,剥筛干净,将酸梅淘洗晾干待用。锅内将糖熬化,一边熬煮,一边用长竹片在锅内不停地搅动,直至糖汁滴在刀面上呈白色。这叫“反沙”,然后将核桃仁或者酸梅倒在糖锅内,充分拌匀,扣在案板晾冷,呈石山状。卖时掰开过秤,取名叫“核桃仁饯子...
1755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将糖熬至一定稠度(不反潮即可)用竹片不停搅动,达到反沙程度。加入不同食色,和一定数量的小苏打,使其成泡沫状。最后倒在石板上,摊平半寸厚,使其冷却,卖时敲碎,红黄绿各种颜色形状像海棉,既好看、又好吃。
1755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用托克逊的小花生,味道香嫩可口。夏季天晴时,用大锅将花生加上食盐调料煮熟。捞出后,控净水份,用筐吊在屋顶晾晒。花生晒干后,储存起来,每次炒货炒一些咸花生,吃起来咸香爽口,人人爱吃,也是下酒的美味。
1755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打瓜籽俗称黑瓜籽,这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零食。过去古城子满营湖、柳树河子盛产此物。只有炒好、焖好,才能使消费者满意。每天进戏园子看戏的人,都喜欢买些黑瓜籽,装纸筒内,边看戏边嗑瓜籽,别有一番情趣。 黑瓜籽的加工非常讲究,大锅内放入细砂,预热后,...
1755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教义体系是宗教的灵魂,经籍是宗教教义教旨的重要载体,是宗教传播的主要媒介。奇台理教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而不是文字经籍的递传。这种传播方式很可能导致大部分信众由于能力和文化上的限制,只知理教之皮毛,难得理教之精髓。从奇台理教的发展看...
1755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据张金山在《信理必究》中考证,羊祖制订有八戒四禁。八戒是:一戒吸烟;二戒喝酒;三戒烧香;四戒焚纸;五戒拜偶像;六戒养鸡;七戒养猫;八戒养狗。四禁为:禁吹打唱念。 羊祖创教时,戒除烟酒的条例主要是出于烟酒癖好有害身心健康,不利修身养性的考虑而...
1755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奇台理门公所的主持又称当家的、领众,是传法师。解放前,如果有新人想入理门,必须要请一个引师引荐,公所分配了引师,引师会向新人介绍理门的戒律和规矩,经考察后由引师把新人名字写在红纸上贴在佛像旁,此谓“挂号”,然后选斋口或择吉日,在天将黑的时候...
1755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死为“走”,有坐着走和躺着走的,坐着走也称坐化,坐化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①。在奇台的观音阁(佛教)、三清宫(道教)都有坐化的。 有学者认为:理教领众去世后有坐缸的习俗,《理报》曾载《论理教中人逝世后之坐缸》一文,专门论述以缸代...
1755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理门公所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行话。理门公所的信众之间见面行礼皆是“抱合同”,掐子午诀。抱合同是双手弯曲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合抱的一种手印,掐子午诀是指左手大拇指按在右手食指第一指横纹处,右手大拇指按在右手中指第一指横纹处。与外面人则...
1756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奇台的理门公所只供奉观音菩萨,在理的信徒称观音老佛。公所每年都会在观音菩萨的诞辰日(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的成道日(阴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的出家日(阴历九月十九)过大的斋会,俗称“过斋口”。斋口分两种,以上三个斋口是大斋口,还有许多小斋...
1756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理教大体上是将道教的性命双修作为出世的修程,将坐化视为修行的最高境界,对坐化者的纪念是奇台理门公所对道教性命双修的重视。解放前,每逢大年三十,理门公所的人都会自愿到梁爷公地去给梁爷、张爷、李爷下参。他们手举灯笼,灯笼是用纸糊的,外有铁丝罩,...
1756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3月15和7月15日是城隍爷出府、出巡日,在这两个日子,城隍老爷端坐十六抬大轿上,由轿夫们抬着、法鼓班吹打着,前有鸣锣开道、后有保驾护航,异常隆重的出府巡城。在这两天奇台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光是给城隍老爷跪香、忏悔、赎罪的老百姓就有...
1756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月。在解放前,一进腊月门,住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杨柳青人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办年货,诸如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等等。年画、窗花、对联、灯笼等喜庆用品更是缺一不可。
1756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祭。早年居民家中有“家谱联”,就是把祖辈各代的名字按次序书写在专门印制的家谱联上,悬挂在堂屋正中,以示怀念。民间把腊月也称尊老爱幼月,给老人小孩做新衣服,给老人压腰钱,给小孩压岁钱。
1756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鼓。自古以来腊月有击鼓的风俗,早年乌鲁木齐大十字(现解放南北路一带)周围的商贾老字号,到晚上都在院子里击鼓,表示迎新年。天津帮敲太平鼓,陕西人和甘肃人也敲起欢乐的锣鼓点,使人感觉新年就要来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