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理教宗教活动过斋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唯一号: 020634020230000170
专题名称: 奇台理教宗教活动过斋口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33/001
起始页: T00189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奇台的理门公所只供奉观音菩萨,在理的信徒称观音老佛。公所每年都会在观音菩萨的诞辰日(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的成道日(阴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的出家日(阴历九月十九)过大的斋会,俗称“过斋口”。斋口分两种,以上三个斋口是大斋口,还有许多小斋口。过大斋口是理门公所的重大节日。 每每在斋口前几天,催众就开始忙碌了,他们兵分几路,挨家挨户向理教信众通知:“过斋口了!”,有了他们的提醒,信众不会因为太忙而忘了斋口日,同时也可以提前刮胡子、洗澡,换干净衣服。公所内设有佛堂,坛房,伙房,佛堂里摆一长溜供桌,供有一尊将军瓷的观音菩萨像,像两边有两个宝葫芦,像前摆一个丈六金身的铜油灯和一个大铜香炉,还有烛台,烧的香一般都是信众自己带来。 清晨斋口刚开始,下参的人很少,信众们会自发热闹一阵。身着蓝色大褂,头戴红缨帽,打扮如清朝官员模样,各自拿着擅长的乐器:法鼓、小锣、大钹、小铙、云锣等叮叮咚咚敲一阵,顷刻间公所院子里就有了过斋口的气氛。随着云锣的节拍越来越快,气氛进入最高潮,敲法鼓的人全身抖动跳蹦起来敲,其他的人也将乐器耍的上下、前后、左右翻飞,节拍却都能合上,配合默契,天衣无缝。这些乐器都是天津人从家乡买来的。 过斋口下参有一定程序,先由主持上香请神,口中默念:紫竹林中观自在,慈航普渡观世音菩萨升莲台;普贤菩萨生莲台;文殊普萨升莲台;接应准提菩萨升莲台;地藏王菩萨升莲台。请完神,主持去坛房“坐静”(打坐),信众则可以下参了。信众用公所备好的毛巾、面盆洗手擦脸,到佛堂上香,然后依次向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驮菩萨下参,下参数量不限,可一拜,也可三拜,然后再给已经坐化的梁爷、张爷、李爷下参,下参的时候可以了愿,即对着诸神和前辈倾诉自己的心愿,诸如愿观世音菩萨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有病的驱除病魔,有灾的免去灾难等等此类的话语。信众到公所时间不一,故下参也非统一时间。佛堂中有圆形的坛布,即拜垫,信众先来的先下参,一个跟着一个,井然有序,下完参去就餐。 斋口这一天,奇台当地的各大天津名厨师都会自愿来到公所为大家献上自己的厨艺。公所的餐厅可以摆近三十个八仙桌,四条长凳八个人一桌。一桌人凑齐就上菜,而且菜是一个接一个的上,不会让人等。最初,理门公所过斋口,主食是打卤面,再加“四扒”——扒鸡、扒鸭、扒肘子、扒海参,后来增加到八个菜、十个菜,其中“瞎猫”的清汤丸子、张桂同的猪肘子、郭祥起的红炖大肉、王春荣的做席手艺都是不可缺少的。“瞎猫”真名叫金宝珍,因眼睛近视而得名,每到斋口,他都会烧一大锅清汤丸子,他的丸子做工很讲究,肉先用刀剁碎,再用刀背将肉里筋丝剁面,从汤里捞出的丸子如乒乓球大小,有弹性,扔在案板上可以弹起来,吃到嘴里是脆的。 过斋口,信众随分随力自愿交愿钱,有专门的人负责收钱记账,过完斋口,信众的愿钱就会公布出来贴在墙上,傍晚,主持还必须上香点灯,然后由收钱、记账的人报交愿钱人的姓名和所交数量,给神交愿。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