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013 条 136 / 1001
202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全区农村大办人民公社是1958年8月开始的,到1983年止,共经历了25年的时间。1958年初,在批判“反冒进”的口号下,全区农业生产中的急躁、冒进等左倾错误逐渐扩展开来。各地农村的高级社,先后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并把扩大后的高级社称之...
202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菏泽地区率先在生产水平较低的鄄城、东明两县试行了以土地包干到户为主要特征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办法一经实践,立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并很快取得了显著效果。1980年全区普遍实行了这种制度。
202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前,区内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缓慢,农民仍完全使用传统的人、畜力农具,到1985年,仍将其作为主要辅助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旧式农具按其作业的种类可分为:耕作工具、轧脱工具、运输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和提水工具等五大类。
202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4—1958年,区内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地、县两级开始试办国音拖拉机站,经营和管理机构合为一体,隶属专署农业科。
203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农具发展速度不快。从建国前至1953年,区内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人畜农具。建国后,自1950年开始引进和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
203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前,区内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缓慢,农民仍完全使用传统的人、畜力农具,到1985年,仍将其作为主要辅助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旧式农具按其作业的种类可分为:耕作工具、轧脱工具、运输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和提水工具等五大类。
203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4月,建立平原省农业厅荷泽新式农具试验推广站,中央农业部李运笏等带来了铁辕七英寸步犁、手摇玉米脱粒机等新式改良工具。1952年4月,新式农具推广站与水利推进社合并,建立了“荷泽专区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经理部”,由单一的试验推广变为经...
203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菏泽专区引进了三台拖拉机,农业生产动力中开始出现劳、畜、机三结合的新结构。到1985年底,全区已拥有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汽油机、农用汽车、联合收获机、机动收割机、油罐车、农用机动三轮车、农用机动运输船、渔用机动船、机动喷雾(...
203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1979年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荷泽地区共有土地1961.93万亩,其中工矿、村庄、城镇、河流等占地456.33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26%。可利用的各类土壤面积1504.9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71%,实际耕地面积为1367...
203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8月,菏泽专员公署设立农业科,领导区内农业生产。1950年6月,并入建设科。
203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1979年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荷泽地区共有土地1961.93万亩,其中工矿、村庄、城镇、河流等占地456.33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26%。
203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区内粮食作物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有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大豆、地瓜、高粱、谷子、小杂粮等。水稻虽有种植,但面积很小。50年代,高粱、谷子多一些,而玉米较少。以后玉米面积逐渐扩大。进入80年代以后,夏粮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秋粮...
203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烟叶、麻类、药材、瓜类、蔬菜类等。1919年菏泽等8县共种棉花77.7万亩,单产籽棉33.15公斤;花生38.9万亩,单产花生果115.65公斤;芝麻17.8万亩,单产39公斤;红白萝卜4万亩,单产...
203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组织:菏泽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共分试验场、专业推广组织和群众推广组织三种类型。
204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林业发展,经过了漫长地质世纪的演变。第三纪以前,覆盖以厥类植物为主的森林;第三纪中期,和山东其他地区一样,植被还具有亚热带性质;第四纪以后形成了暖温带阔叶林,全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布已奠定和现代大致相似的面貌。菏泽地区人工林见于历史记载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