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0032 条
2021年
10032 条

颗粒类型

全部
10032条
基础文献
10条
析出资源
4562条
图表
1189条
人物
210条
机构
39条
事件
3681条
地名
74条
作品
135条
实物
132条

颗粒列表

共 10032 条 29 / 66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卷期
42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陷阱固定设置在岸边浅海水域中,利用潮水涨落,使捕捞对象顺潮水而进,待落潮被拦截而落网。主要有石矿、竹矿和起倒猛。
42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敲鼓,是一种特大型捕捞作业,其网具由两张长方形网身连接成兜形畚箕网,网身长达几千米。一个作业单位人员多达230人,配有两艘大船和32艘小船,每艘小船都备有特制的木板和木棒(俗称敲板和敲棒),以备围捕敲击之用。
42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间多用铁木制造刺耙,有的也制造机械刺耙,配有网兜,在浅海区采捕文蛤(俗称赤蛾)、仙女蛤(俗称红蛤)、巴非蛤(俗称油蛤、解放蛤)、水彩短齿蛤(俗称乌蛤)。这些野生贝类,多供沿海群众讨小海,年产量不稳定,其中仙女蛤产在海坛湾北部的后...
42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元朝,平潭渔民采用石灰水清理岩石上的杂藻和其他有害生物,以提高紫菜产量。清朝,开始养殖褶牡蛎、杂色蛤仔(俗称花蛤)、缢蛏,养殖多在中、高潮区,面积小,产量低。1949年全县贝藻类养殖面积383公顷,产量1076吨。
42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贝类养殖的品种和分布。
42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贝类养殖历史悠久,传统品种主要有牡蛎、杂色蛤仔和缢蛏,多分布平潭西部滩涂海域。80年代后期发展文蛤和贻贝养殖,90年代初期开始试养扇贝和鲍鱼。
42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牡蛎种类和分布。
42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乾隆年间,民间出现私人蛎埕交易。当时多以乱毛石为附着基,养殖海区多在平潭岛西部海域湾内的中、高潮区,重点养殖区域分布于敖东的安海澳、北厝的火浇港、岚城的竹屿港、中楼的南江、平原的江楼滩、苏澳的上藩澳(土库)。
42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84年4月,从罗源引进太平洋牡蛎亲贝850个,在县水产苗种场进行室内人工育苗,产卵149.8亿个,经过20天培育稚贝561万个,牡蛎壳11万壳,每14壳为一串,实际育苗7480串,每公顷挂苗6000串,养殖面积为1.2公顷,总...
43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代,县内就养殖杂色蛤仔(俗称花蛤),但面积很小。民国11年,产蛤100吨,主要产于竹屿港霞屿和洋潮屿两村。
43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养蛏历史较早。清同治年间,养蛏已具规模;光绪年间,北厝村民就从事缢蛏干加工。民国11年全县产蛏75吨,加工蛏干20.4吨。-Itg产区在海坛岛西部的竹屿港、火烧港和天山尾港,蛏埕总面积60多公顷,其中火烧港有30多公顷,竹屿...
43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文蛤俗称赤蛾,县内沿岸沙质地均有自然繁殖的文蛤苗,为讨小海人所采捕。1984年6月,幸福洋管理处购买龙凤头海区采捕的文蛤苗1807公斤,与东方对虾混养在幸福洋垦区深水池,到1986年11月收获文蛤100吨,每公斤10-14个,体长...
43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鲍鱼养殖和种类以及发展经过。
43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贻贝俗称壳菜。县内自然海区普遍繁殖厚壳贻贝,虽然繁殖力很强,但生长极慢,养殖效益不高。白沙、白胜村渔民每年夏季潜水采捕多年生的厚壳贻贝,经加工晒成“蝴蝶干”,销路极广。民国11年全县生产“蝴蝶干”2.8吨。
43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86年5月,从连江引进美国的海湾扇贝放养在县水产苗种场。次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